市场遇冷20cm跌停!康复医疗板块,缘何低迷?

图片

作者/星空下的锅包肉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香菜

这几年,康复医疗的风很大。《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显示,2018年中国康复医疗市场总消费约为582亿人民币,以2014年至2018年的年复合增长率推算,中国康复医疗服务市场在2021年已进入千亿规模。

不仅如此,康复医疗还与资本市场上的热门概念挂钩。比如,伟思医疗(688580)凭借康复机器人成了机器人概念股,而翔宇医疗(688626)更是顺利加入了脑机接口的队伍。

业绩来看,2023年伟思医疗和翔宇医疗业绩也确实都有明显增长,甚至称之为爆发也不为过。

图片来源:同花顺,伟思医疗(左)翔宇医疗(右)

然而,机器人和脑机接口的饼还没消化,伟思医疗和翔宇医疗的业绩就出现了大反转。2024年,双双变脸。

图片来源:同花顺,伟思医疗(左)翔宇医疗(右)

应该说,康复医疗确实是一个有潜力的赛道,但回到现实来看,企业发展仍然面临不小的挑战。近日市场遇冷,翔宇医疗已率先20cm跌停。

一、产品种类繁多,市场需求不足

伟思医疗和翔宇医疗都聚焦于康复医疗器械市场。

伟思医疗主要面向盆底及产后康复领域、无创神经调控领域、医疗激光发展领域、智能化康复训练设备领域、康复理疗设备领域,主要产品包括电刺激设备、磁刺激设备、电生理类设备、康复机器人、激光射频类产品、耗材及配件等。

翔宇医疗则自称能够为客户提供全领域的康复医疗器械产品。自有产品包括:康复评定设备、康复训练设备、康复理疗设备、康复辅具、康复护理设备,已形成20大系列、600多种自有产品的丰富产品结构。

图片来源:翔宇医疗2024年半年报 (部分市场需求量较大的产品)

如前所说,中国康复医疗服务市场或已迈入千亿量级,然而从数据来看,落到单个企业头上,尤其是康复医疗器械企业头上的份额,实在不算多。

康复医疗器械产品种类繁多,厂商数量众多,行业呈现中小企业林立的局面,市场集中度较低。2018年翔宇医疗、普门科技(688389)、伟思医疗、广州龙之杰(诚益通的康复医疗器械板块)总营收仅占中国康复医疗器械市场总规模的3.77%

图片

历经多年发展,时至2024年前三季度,伟思医疗和翔宇医疗营收仍然分别只有2.92亿、5.07亿。其中,翔宇医疗自称拥有自有产品600多种,总营收5个亿。可见其中大部分产品,恐怕都没有多少市场需求。

当然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比起市场规模,更重要的是增长潜力。根据毕马威统计,2017年美国康复医疗总收入是中国的2.35倍,人均康复医疗花费是中国的9.82倍。也就是说,中国康复医疗市场仍有极大提升空间。

从数据来看,2023年,伟思医疗和翔宇医疗营收分别同比增长43.72%、52.46%,确实增长强劲。但是,这主要得益于2022年受大环境影响同比基数较低。2023年走出特殊时期后,出现了恢复性增长。

图片来源:同花顺,伟思医疗(左)翔宇医疗(右)

而这样的增长显然并未持续,2024年前三季度,伟思医疗和翔宇医疗营收分别同比-12.06%、-6.50%,双双下降。

二、销售压力大增,净利率严重萎缩

综上来看,康复医疗器械市场并不成熟。产品种类五花八门,但市场需求仍显不足。伟思医疗正在向医美等新兴业务拓展,但仍难掩2024年的收入疲软。

好在,伟思医疗和翔宇医疗收入规模虽然不大、收入增速下滑,但利润还是相当可观的。2024年前三季度,伟思医疗和翔宇医疗毛利率分别高达71.08%、66.86%。

只是毛利率虽高,但费用率也不低。尤其是近几年,收入增长承压,企业销售费用投入力度明显加大。

2022年以来,伟思医疗销售费用率均在25%以上,同比2021年,增加了近10个百分点。相应的,伟思医疗净利率也从2021年的41.28%降到了2024年前三季度的26.79%,大幅缩减。

图片来源:iFinD-伟思医疗

相比之下,翔宇医疗的问题更明显。

2024年前三季度,翔宇医疗营收同比下降6.5%,而销售、管理、研发费用分别同比增长15.35%、42.37%、42.77%。绝对规模来看,销售、研发费用双高。2024年前三季度,销售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高达28.40%、20.55%。

图片来源:iFinD-翔宇医疗

综合来看,2024年前三季度,翔宇医疗毛利率虽高达66.86%,但净利率已降至14.48%,萎缩一半以上。

三、低端产品竞争激烈,亟待研发破局

总的来说,康复医疗器械市场中小企业林立,本质上也说明行业并没有形成较高的进入壁垒,低端的同质化产品面临较激烈的市场竞争。而且,产品种类繁多但市场需求小,也说明产品缺乏市场接受度。

而在高端产品领域,则存在不小的提升空间。比如在医疗激光发展领域,目前我国的激光医疗设备以进口为主,关键设备的国产化比例较小,如国外企业基本垄断了高端眼科治疗设备。

这就倒逼企业必须要加大研发力度,向主流和高端品类布局。

从数据来看,近年来,翔宇医疗研发投入力度不断增加,2024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率已超20%。只是加大研发投入,对业绩也造成了不小的压力。根据2024年业绩快报显示,2024年翔宇医疗营收预计微降0.17%,而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50%以上。

图片来源:iFinD-翔宇医疗

相比之下,不知是不是迫于业绩下滑的压力,近几年伟思医疗的研发投入增长幅度明显减小,而且开始对研发投入作了一部分资本化处理。单看研发费用,反而不增反降。

图片来源:iFinD-伟思医疗

其实不只是研发,2024年前三季度,伟思医疗销售费用也同比下降了10.8%。综合下来,2024年伟思医疗营收预计同比下降13.45%,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6.61%。

从结果来看,伟思医疗的利润降幅确实要小于翔宇医疗,但其收入下滑幅度明显更大。单靠压降费用,终究是表面功夫。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