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稀土政策越收越紧,美方找上巴基斯坦,希望合作开发关键矿产

特朗普政府以关税之名对中国甚至全世界“宣战”后,中国第一时间发起反击。在中方的反制措施里,除了加征关税外,“稀土牌”尤其引人注意。面对中国越收越紧的政策,美国四处“突围”,这次又盯上中国近邻。

日前,美国国务院透露,国务卿鲁比奥与巴基斯坦外长达尔会谈,重点讨论了关税、关键矿产合作以及贸易等问题。巴基斯坦外交部也证实此事。

事实上,巴基斯坦和美方通话并不意外,毕竟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平等“创死”每一个国家,巴基斯坦也不例外,虽然双方贸易往来不多,但美方依然对巴方征收高达29%的关税,巴方自然想通过对话解决这个问题。但美方看上的,其实是巴基斯坦的矿产资源。

图片中国商务部4月4日宣布对七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

数据显示,中国控制着全球70%的稀土产量和90%以上的加工能力,从开采、提炼到高端磁材制造,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闭环。然而从2023年至今,中国逐步对稀土实施出口管制,并且随着美方步步紧逼,中方绳子越收越紧。

面对中国打出的“稀土牌”,美国确实急了,曾在全球疯狂寻找“备胎”。但这条路走得并不顺畅。过去几年,美国曾试图拉拢澳大利亚、加拿大等盟友共建稀土供应链,但效果寥寥。澳大利亚稀土公司莱纳斯曾计划在美国建厂,却因成本高昂、技术壁垒和市场波动陷入困境。日本虽投入巨资扶持本土稀土产业,但至今仍需依赖中国供应。

如今特朗普的“对等关税”出炉,中方再对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这些几乎都是用于很精密的军方用品。港媒直评,中方此举“直插美国军工心脏”。以美军F-35隐身战机为例,每造1架需要400多公斤稀土,但90%靠中国供应;特斯拉电机核心材料钕铁硼磁体的全球90%产能在中国。

图片特朗普要求乌克兰签矿产协议

特朗普也着急这个问题,所以一上台就急哄哄地四处找“土”。先是再三恐吓格陵兰岛,发出“夺岛”威胁,而后又要求乌克兰签矿产协议,还计划和俄罗斯展开合作,无一不是为了稀土。这些说明,美国的稀土储量确实不够了,中方结结实实打到了美方的七寸。

可迄今为止,这些都没有眉目,抢占格陵兰岛不仅不合规,还会引来国际社会的口诛笔伐,俄乌冲突也没停,开采严重受影响,想来想去,还是找有“矿”的国家合作最为稳妥,而地处中亚的巴基斯坦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巴基斯坦是中国“一带一路”关键节点,中巴经济走廊投资超620亿美元,涵盖能源、基建等多个领域。美国选择与巴合作开发矿产,一方面能削弱中国在中亚的影响力,另一方面还能对冲中国“一带一路”在中亚的布局。而且巴基斯坦地处中亚,拥有巨大的资源潜力,虽然尚未大规模开发,但也有勘探价值。

图片稀土矿

不得不说,美国现在就属于“有枣没枣先打一杆子”,但这招看似聪明实则悬。首先,巴基斯坦的稀土开发尚处起步阶段,连基础勘探设备都缺,美国得从零开始教,相当于“让小学生解微积分题”。

其次,从探矿到量产至少需要10-15年,但美国国防部的稀土库存仅够维持3个月,远水解不了近渴。更何况中企在当地深耕多年,美国若想在此复制“稀土奇迹”,得先过中国这关。一言以蔽之,在特朗普一意孤行的情况下,美国要逃过“稀土困局”,难!

从目前来看,全球稀土产业的博弈已超越经济范畴,成为大国竞争的缩影。美国的“备胎”策略看似声势浩大,实则面临重重困境。而稀土之争背后,折射出的是美国对华战略的深层矛盾:既想遏制中国崛起,又无法摆脱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

图片特朗普不准备暂停关税战

未来,稀土的博弈可能会成为一场“持久战”。但过往经验表明,关税战没有赢家,合作共赢才是唯一出路,尤其是在全球化的今天,产业链的深度绑定,必将让美国重新坐上谈判桌。只不过,如今的特朗普政府还没有放下“高高在上的霸权姿态”,在美方吃大亏之前,这场不见血的“战争”不会结束。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