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关税战让蒙古国看清形势,重启十年老项目,抱紧中国机遇

特朗普关税大棒兜头盖脸,我们的东亚邻国瞬间看清形势。紧急重启搁置十数年的中蒙跨境铁路计划,有“金饭碗”不用几十年的蒙古国这回终于开窍,打算抱住中国机遇这个“大腿”了?

日前,蒙古国政府对外官宣称,他们已经与中国达成协议,在未来共建一条跨越中蒙两国的铁路连线。

按照蒙古国第一副总理冈图木尔接受采访时的说法,这条名为嘎舒苏海图—甘其毛都口岸跨境铁路的建设,已经被搁置了近二十年之久。

他还表示,如果一切顺利,这条跨境铁路将于2027年建成通车,并以最快的速度投入使用,加紧中蒙之间的煤炭贸易往来。

那么,这条早在十几年前便被提上议程的铁路,为何在落地时被搁置了这么长时间,又是谁的敲打,让稀里糊涂了近20年的蒙古国幡然悔悟,必须拥抱中国机遇?

图片

说起蒙古国,贫穷与荒凉,想必是大多数人对这个国家的印象。然而,他们本不该如此困顿。

首先是优越的地缘位置。被中、俄两大强国“拱卫”着的蒙古国,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边境安宁,四周政局稳定。相比于一些身处冲突之地的小国,其优势可谓得天独厚。

其次是丰富的矿藏资源。根据最新统计,他们拥有超过1600亿吨煤炭储藏,还有位列全球第四的铜矿、世界第五多的磷矿储备和亚洲第二多的铀矿,是个名副其实的矿产大国。

图片

最后,除了有资源开采作为支柱产业之外,蒙古国境内的独特景观,又为该国开发特色旅游产业提供了先决条件。背靠中、俄两大人口、旅游大国,更为蒙古国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市场。

那么,这样一个安全稳定且支柱产业、特色产业齐备的国度,为何就是发展不起来呢?一言以蔽之,因为该国政府在外交上的摇摆,以及“胃口”太大了一些。

有了中、俄两个邻居,蒙古国政府还嫌不够。过去几十年间,他们在外交政策方面折腾出了一个所谓“第三邻国”的概念。

在蒙古国发展所谓“第三邻国”的过程中,最为积极的莫过于美国。2023年8月,蒙古国总统奥云额尔登受拜登之邀出访美国,双方在食品安全、太空、矿产资源贸易等领域达成了一系列协议。

图片

短期来看,蒙古国既收获了美国的外贸订单,又在面对中俄时有了“与美交好”这个筹码,可谓收获不小。

但从长远来说,蒙古国政府的举动,可谓“捡起芝麻丢了西瓜”。彼时的中、美、俄三国相互制衡、相互提防。

蒙古国与美交好,中、俄自然而然会生出忌惮。这,也造就了蒙古国“捧着金饭碗却吃饭难”的窘境。

客观来讲,蒙古国通过与欧美国家交好的外交手段,在与中俄交往中获取筹码的行为无可厚非。但这个国家身处中俄夹缝的位置,又注定了这些花招终究会适得其反。

中蒙之间连基本的战略互信都受到美国威胁的情况下,两国之间跨境铁路工程迟迟未能动工,这根本不足为奇。

图片

说起来,这一次蒙古国之所以会力主重启中蒙跨境铁路工程,还是拜特朗普“关税大棒”所赐。

当地时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签署政令,在加(征)关税层面,对全球所有贸易伙伴进行无差别扫射。

其中,与美国贸易额非常有限的蒙古国亦未能幸免,被美国征收了10%的进口商品关税。

坦白讲,几百万美元,相比于蒙古国超过300亿美元的经济体量来讲算不上什么,但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颇为危险的信号。

纵观特朗普上任两月有余的外交政策,固然有着对盟友重拳出击的“优良传统”。但他过去所针对的,都是像欧洲、日韩这种比较富裕的盟友。

然而随着美国最新关税政策的推出,蒙古国这个对美贸易“小透明”终究也被纳入了割韭菜的范畴。特朗普今天一拍脑袋,宣布对蒙古国加征10%关税,过几天再拍脑袋,又会祭出什么损招来收割蒙古国?谁也不知道。

图片

因此有分析认为,在美国关税战步步紧逼的背景下,蒙古国希望通过加深中蒙经贸往来的方式,规避美国带来的经济风险。

对于蒙古国来说,加紧与华经济合作加快中蒙跨境铁路建设,既能完善国内基建,又能给堆积成山的煤炭资源打开销路,可谓一举多得。

当然,站在中国的角度,我们也不吃亏。中蒙跨境铁路开土动工,让中国在交好蒙古国的同时践行“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的能源战略,为我们的能源安全又增添了一份保障。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