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百万粉丝打假博主王海因违反社区公约被平台禁言半年,禁言前最后一条视频指控董宇辉直播间售卖的羊奶粉检出牛源性成分。
2.董宇辉团队运营的@王海测评账号随后抛出新的证据,称元蕾黑芝麻香油三项脂肪酸指标不合格,但账号被封禁,打假仍在继续。
3.舆论对王海的举动呈现两极分化态势,部分网友认为他是正义化身,另一部分对其动机表示怀疑。
4.与此同时,司法系统对职业打假人的监督权利界定发出警示,提醒行业不能以牺牲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为代价。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作者 | Sunnyue 来源 | 互联网品牌官
最近,拥有百万粉丝的打假博主王海被平台禁言,这个以"中国打假第一人"自居的斗士,被平台以"违反社区公约"为由全面禁言半年。
就在账号被封前的最后一条视频里,他还在剑指董宇辉直播间售卖的羊奶粉"检出牛源性成分"。
而这场普通的封号事件,却因时间点的巧合、涉事双方的身份悬殊,以及背后错综复杂的利益链条,让人联想到打假赛道可能将迎来重大变革。
打假专业户的持续发难
这位以打假为职业的博主,与顶流主播的矛盾由来已久。
2024年10月,当董宇辉在直播间举起那颗售价4.58元/斤的"有机土豆"时,王海就表示,这不过是普通土豆。
尽管当地市场监管局介入调查后,以证据不足未予立案,但这一事件却如同导火索,点燃了双方之间的战火。
此后半年,王海对董宇辉的狙击愈发密集。
从富硒鸡蛋的硒含量缩水,到艾草贴背后查无此所的"香港中科中药研究院",再到羊奶粉中突然现形的牛源性成分......
每一次出手都精准卡在流量峰值,直播间弹幕里"支持打假"和"碰瓷炒作"的争吵总能冲上热搜。
最戏剧性的转折发生在2025年3月20日。
当王海本人的账号集体"哑火",其团队运营的@王海测评账号却抛出新证据:董宇辉带货的元蕾黑芝麻香油三项脂肪酸指标不合格。
检测报告上的数据,配合"未完待续"的悬念式结尾,即便账号被封,打假仍在继续。
平台对打假博主的禁言决定又显得十分突然,而且理由含糊不清。
平台方面仅仅表示打假博主的行为违反了社区公约,但具体违反了哪些条款,却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
这种模糊的处理方式,不仅没有平息舆论的争议,反而让网友们更加怀疑其中存在隐情。
毕竟就在封号前三天,王海刚宣布成立新实验室,宣称"一年检出600余种问题产品"。
更耐人寻味的是司法系统的态度。
在彩虹星球诉王海侵权案中,西安市雁塔区法院的判决书写得意味深长:"产品质量应由政府部门认定,公众人物不应擅自在网络评价。"
这一判决结果在一定程度上给职业打假人敲响了警钟,也让人们思考,在法律框架下,职业打假人的监督权利究竟该如何界定。
资本博弈下的利益纠葛
在直播电商行业,顶头部主播与平台早已结成命运共同体。
董宇辉1.2亿粉丝构筑的流量帝国,每年为平台创造数百亿GMV;
而王海打假导致的商品下架、主播口碑滑坡,将直接冲击平台真金白银的收益。
这种微妙关系,在"羊奶粉事件"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当王海指控董宇辉利用"认知差"将含牛乳成分的产品包装成纯羊奶粉时,平台既不敢得罪顶流主播,又不愿背上包庇假货的骂名,最终选择让王海闭嘴。
有业内人士透露,某次王海团队检测出某主播带货面膜重金属超标后,品牌方曾私下开出七位数"封口费";
而当打假触碰到上市公司时,甚至会有资本方通过券商施压要求删帖。
虽然因证据不足未被立案,却导致产品下架和商誉损失,因此王海的“打假”行为也引起了争议,尤其是引起了@与辉同行消费用户的不满。
不过这场闹剧最荒诞的注脚,或许藏在王海公司的股权结构里。
天眼查显示,其控制的王海法律咨询公司,经营范围赫然包括"企业合规咨询服务"。
这让人不禁联想:当职业打假人开始教企业如何规避打假,究竟是黑色幽默还是产业升级?
如今,尽管打假博主的账号被禁言,但他的团队仍然在通过其他渠道继续发布打假信息,双方的较量似乎并没有因为账号的封禁而结束。
而在电商平台上,消费者对于产品质量和宣传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他们在购买产品时更加谨慎,不再盲目相信主播的推荐。
这场纷争给整个直播电商行业敲响了警钟。
它提醒我们,行业的快速发展不能以牺牲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为代价。
舆论中的复杂局面
在这场打假博主与顶流主播的纷争中,舆论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态势。
有人痛心"吹哨人被迫噤声",有人嘲讽"碰瓷王终于翻车"。
一部分网友认为王海是正义的化身,他们敢于揭露行业的黑幕,为消费者的权益发声。
他们称赞王海的专业和勇气,认为他们的存在能够对直播电商行业起到监督和规范的作用。
在他们看来,打假博主被禁言是平台和资本的联合打压,是对正义的践踏。
然而,另一部分网友则对打假博主的动机表示怀疑。
他们认为打假博主的行为并非完全出于公益目的,而是为了获取个人利益和流量。
他们指出,打假博主在揭露产品问题的同时,也会推荐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存在借机炒作和牟利的嫌疑。
而且,一些打假博主在打假过程中采取的手段过于激进,容易引发不必要的争端和混乱。
董宇辉团队的反应同样有点儿意思。
面对王海指控,他们既不像辛巴当年那样气急败坏地直播喝糖水;
也不学罗永浩拍胸脯"假一赔三",而是用教科书级的危机公关化解危机。
315曝光的冷冻虾仁事件中,与辉同行24小时内启动"退一赔三",赔付声明写得情真意切。
这种"躺平任嘲"的姿态,反而让粉丝更加死心塌地,甚至反过来质疑王海"专挑软柿子捏"。
但若细究其中门道,便能发现微妙之处。
当王海打假小杨哥虚标功率破壁机时,监管部门迅速开出50万罚单;
而董宇辉的"有机土豆"遭质疑后,官方通报却强调"售价远低于有机产品"。
这种差异化的处理方式,难免让人联想董宇辉是否享有某种"豁免权"。
如今打开抖音,@王海测评仍在更新,但评论区早已沦为战场。
有人追问检测报告是否造假,有人嘲讽"封半年太短",更多人忙着站队互喷。
而在清空了商品链接的元蕾粮油旗舰店首页,"商品上架中"的提示像极了黑色幽默。
当打假变成流量游戏,真相反而成了最不重要的东西。
就像他本人那句充满悖论的自白:"别标榜崇高和正义,那是骗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