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报道】4月8日,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上,中船海神公司携新一代“急救(转运)机器人”和全球首款“急救转运无人机”等7个“国际首创”智成医学救援装备集中亮相。
记者在博览会现场看到,3个新一代“急救机器人”,按照指令快速爬楼梯、自如翻障碍,顺利到达指定地点展开现场急救;1个新一代“急救转运机器人”,在背驮担架伤员快速转运过程中,运用配置的“便携式急救设备”,精准地对伤员实施“动中急救”。
在博览会现场,中船海神公司董事长兼总工程师黄余红告诉记者,新一代“急救(转运)机器人”,嵌入了“具身智能和5G+”等前沿技术,较第一代产品性能更稳定、负重更强大、指令更快捷、行动更灵活、急救更精准和型号更多样,能广泛应用于自然灾害救援、复杂环境作业、安全事故救援、战场急救和院前院内转运等多种场景,将有效提升我国应急医学救援综合救治能力。
由中船海神公司与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和解放军总医院等单位,联合自主研制的全球首款“急救转运无人机”具有“呼吸、液体输注、体征监护、除颤、超声、复温、供氧和感控,以及环境监测和远程视频监控”等多种医学救治功能;具备“在潮湿、盐雾、颠簸和6级海况的海上,以及在-25°C至46°C、海拔5000米的高原,能有效对海上和高原遇险受灾人员,进行精准搜救、现场急救、伤病员快速转运后送、救援物资及时投放”等救治能力;拥有航线跟踪、悬停等自主飞行功能,也可通过地面站遥控飞行,起飞自重为600公斤、载重为300公斤,能广泛应用于“战时、传染病防控、极端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等多场景危重症伤病员的救治及后送。通过与海上和高原应急医学救援智能管理系统有效兼容,构建“现场、近处和后送”救治与保障的“两条链”,无缝衔接了“搜和救”两个领域的“一条线”。
中国工程院唐佩福院士告诉记者,“急救转运无人机”的问世,填补了全球应急医学救援装备在海上和高原两个领域“具身智能”的空白,弥补了极端恶劣自然环境下人类应急救援的诸多不足与短板,将有效满足“集约高效、轻便快捷、快速救治”的智成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有力提升我国应急医学救援的综合救治能力。
在参展现场,中船海神公司董事长兼总工程师黄余红告诉记者,“急救转运无人机”是国家“首台套、补短板”的重大科研攻关专项研究成果,我们采用已掌握的“医疗装备和无人机”的核心技术,以及“具身智能”的前沿技术,进行强强联手、深度融合,创新创造地研制出了“急救转运无人机”,为我国智成医学救援装备体系化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此外,该公司自主研制的“智成方舱(帐篷)医院”“海上远程医学救援装备”“便携式急救设备”“智成急救后送舱”“智成医疗救治箱组”等智成医学救援装备也在“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上集中亮相。上述7个“国际首创”智成医学救援装备,填补了全球医学救援装备成体系研发制造的空白,独具的“具身智能”等高科技元素,弥补了传统人工医学救援的诸多不足与短板,满足了“集约高效、轻便快捷和快速救治”的智成医学救援装备需求,有效提升了我国医学救援的综合救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