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预计到2027年,国内智能汽车在各类新一代传感器赛道的市场规模和渗透率将不断攀升,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将达到307亿元,市场渗透率有望达到70%。
2.禾赛科技与速腾聚创作为激光雷达领域的佼佼者,分别在2024年实现营收创纪录,其中禾赛科技营收20.8亿元,速腾聚创营收16.5亿元。
3.由于禾赛高性价比产品的推出,可能对速腾聚创的优势领地造成冲击,双方将在2025年展开激战。
4.另一方面,速腾聚创已布局具身智能等创新业务领域,寻求在机器人行业获得长足发展。
5.无论是禾赛还是速腾聚创,都在努力提升技术门槛,争夺激光雷达市场的领导地位。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亿元(CARG为124%),市场渗透率有希望达到70%。
激光雷达的春天,来了!
在激光雷达的赛道中,两家中国企业属于佼佼者,一个是禾赛科技,一个是速腾聚创,均成立于2014年。
从近三年两家的出货量趋势来看,激光雷达于2024年已经正式进入了爆发式增长期。
2023年2月9日,禾赛科技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成为“中国激光雷达第一股”,也是全球首家上市的纯激光雷达公司。
一年后的1月5日,速腾聚创在港交所上市,成为港股“激光雷达第一股”。
从“第一股”的称号中,两者之间明争暗斗的意味已经非常明显了。
两者的竞争不止于此。日前,两家分别发布2024年财报。财报显示,2024年,禾赛科技营收20.8亿元,研发投入8.5亿元,综合毛利率为42.6%,全年激光雷达总交付量约为50万台;速腾聚创营收16.5亿元,研发投入6.2亿元,毛利路为17.2%,激光雷达销售达到54.4万台。
在财报中,两者也要分个高下。
禾赛说自己以20.8亿的营收稳居榜首,宣称打破了激光雷达多个行业纪录:
全球行业营收第一;全球首家且唯一全年盈利;全球首家全年经营和净现金流为正;全球首个单月交付量超过10万台。
句句都要压速腾聚创一头。
速腾聚创自然也不甘示弱,称以54.4万台的销量拿下了全球第一的市占率,还是全球首家达成百万台高线数激光雷达下线的企业,并以641项的专利公开量遥居行业榜首,宣称获得了行业首个在环境感知领域凭借AI算法技术成果获得国家级认定的专利奖项。
处处也在彰显自己的优势地位。
正是两者之间的争锋,促成了激光雷达的技术降本和大批量上车。
整体而言,禾赛与速腾聚创在2024年的表现都不错,尤其是禾赛首次实现了扭亏为盈,净利润达到了1369万元,这是禾赛10年坚持产品高性能和成本下探的结果。
2024年,是禾赛与速腾聚创在激光雷达的赛道中,坚持深耕的第十年,两者终于挺到了行业的爆发期,迎来了激光雷达大批量上车的曙光。这里面既有车企内卷的功劳,又有激光雷达企业千方百计促成降本增效的心血。
属实不易。
2025年,不仅是全民智驾的元年,也是禾赛与速腾聚创的决胜之年。
以往,禾赛的激光雷达成本居高不下,虽以高性能著称,但仅限于高端车型,难以下探到主流车型市场,最大的客户被理想牢牢占据。这让主打性价比的速腾聚创抢占了先机,与比亚迪、上汽集团、广汽集团等深度合作,出货量上自2023年起就一直力压禾赛。
直到禾赛推出了高性价比产品ATX,可渗透至10万元级的车型。张伟对亿欧汽车表示,ATX的体积和重量减少了60%,功耗降低约55%,同时性能有了全方位的提升。
用禾赛自己的话来讲,ATX的革新,可为车企提供高质量、高性能、低成本的激光雷达解决方案,助力实现“智驾平权”。
禾赛科技表示,ATX已获得比亚迪、奇瑞、长城、长安、岚图等11家国内车企的多款车型定点合作,于2025年启动大规模量产,并被众多客户规划为2025年量产车型的标配。
在这款高性价比产品的助力下,禾赛预计2025年的激光雷达交付量将达到120万-150万台,实现真正的爆发式增长。张伟坦言,禾赛当前的核心目标就是先把规模化做上去。
其中,禾赛预估,其今年在机器人领域的激光雷达交付量有望接近20万台。
张伟对亿欧汽车表示,激光雷达随着技术集成度的提升,价格一定会降下来。如果激光雷达能够达到类似于安全气囊一样的搭载率,未来所有的车都能标配的话,价格下探的空间会更大。
主流车型市场,向来是速腾聚的优势领地。速腾聚创CEO邱纯潮表示,目前已有超过10款15-20万元级别的车型搭载了其激光雷达,并实现了量产上市。此外,速腾聚创还将商用车作为主要阵地之一。
邱纯潮表示,2025年,激光雷达将成为Robotaxi商用车辆的主流配置之一,速腾聚创有望获得规模可观的收入增长。
无论是禾赛还是速腾聚创,两者都铆足了劲儿,力争在2025年摘得硕果。
由于禾赛高性价比产品的推出,或将对速腾聚创的优势领地造成冲击。
截至目前,禾赛科技已与22家国内外汽车厂商的120款车型达成量产定点合作关系,充分彰显了禾赛的领先技术优势和市场认可度。据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市值最高的10家汽车制造商中,有9家已经与禾赛达成了量产定点合作关系。
这也是禾赛为何如此信心十足地表示,2025年其激光雷达交付量将有2-3倍的增长。
速腾聚创或是早有预感,提前做好了战略规划,两家企业的定位上就已有不同。禾赛定位于激光雷达研发与制造企业;速腾聚创则是定位以AI驱动的机器人技术公司,致力于为机器人行业提供增量零部件及解决方案。
可见,速腾聚创不想再在激光雷达这个赛道中卷了,其已经在积极拥抱AI机器人了,朝着具身智能的方向进发了。
邱纯潮在此次财报中表示,在具身智能等创新业务领域,速腾聚创已确立了清晰战略,即:
立足整机,研发通用机器人开发平台,从整机研发成果中不断沉淀落地增量机器人零部件与解决方案产品;
依托在AI上的积累,推出了机器人“上半身”的精细操作方案与“下半身”的自主移动方案;
采取“硬件开放+基础模型开源”的策略,打造开发者生态,加速开发者及合作伙伴的创新成果快速落地商用,满足丰富多元的机器人应用需求。
在此战略指引下,速腾聚创已发布ActiveCamera平台首款产品AC1、第二代灵巧手Papert2.0等技术成果。
速腾聚创看到了车企客户也在积极投身具身机器人的赛道,其借助车载业务推动创新业务的拓展。
在亿欧汽车看来,激光雷达领域是一个多维竞争的长跑,拼的不仅仅是当前汽车、机器人、工业等产业的搭载率,还有对未来智能化场景的精准把控。禾赛在激光雷达领域的商业模式已经形成了闭环,其盈利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在高毛利的加持下,做大交付规模,提高净利润,筑高技术门槛,在激光雷达赛道中形成绝对的领先地位。
但激光雷达这个赛道,无法被禾赛一家垄断。
速腾聚创虽然还在亏损状态,但仍有着与禾赛硬碰硬的能力,在稳住ADAS激光雷达份额的基础上,开拓创新领域,不仅可以在资本市场上为市值增添更多的想象空间,提升市值的天花板,也可以为自身业务埋下第二增长曲线,也许速腾聚创能够在创新业务上获得长足的发展,与禾赛走上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