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运转的螺旋桨掀起强风阵阵,直升机从小梧桐停机坪起飞,在山峦间飞行一圈,途经杜鹃谷、十里杜鹃等毛棉杜鹃最佳观赏区后平稳落地。

这是不久前发生在深圳的打“飞的”赏花场景。3月18日上午,深圳市梧桐山第十届毛棉杜鹃花会暨大梧桐低空花游启动仪式在罗湖区梧桐山梧桐阁举行。活动现场,深圳首条“低空花游”航线启动,市民游客只需支付99元,就可乘坐指定航线畅游梧桐山空中花廊,以全新的视角游玩花会。

正是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的时节。植物们纷纷苏醒,各门各派的花朵在枝头展开了一场盛开擂台赛。除了这场打“飞的”赏花活动外,深圳还举办了各种丰富多彩的花展以及与赏花有关的活动,很多深圳人开始自觉走出办公室,去感受这无边春光,他们的朋友圈纷纷沦陷在各种花海里。

那么,深圳花事为什么如此热烈?各种花朵映衬下的深圳又呈现出了怎样的魅力呢?

图片

一座属于植物与花朵的城市

深圳是一座属于植物与花朵的城市。

说到深圳,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科技深圳,高科技发达早已成为深圳鲜明的身份标识;是创新深圳,创意创新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澎湃动力;是文化深圳,阅读已日益沉淀为城市的风尚……但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生态深圳、草木深圳已成为描述这个城市越来越重要的关键词。

一年四季花红草绿的城市景象,是很多人喜欢深圳的原因之一。深圳的一半土地划入了生态控制线,成为国内第一个划定并通过政府规章形式明确城市生态保护控制界线的城市。

深圳,不仅仅是一个生产各种智能电子元器件的深圳,也是一个摇曳着数不清名字的野生植物的深圳。2010—2017年间出版的《深圳植物志》(4卷)共记录了2732种植物,其中被子植物,也就是开花植物,超过2600种。《深圳生物物种资源编目》则显示,深圳拥有野生高等植物2500种左右,其中不少属于珍稀物种,堪称一个“植物特区”。

比如,仙湖苏铁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桫椤、黑桫椤、大叶黑桫椤、小黑桫椤、粗齿桫椤、苏铁蕨、水蕨、金毛狗、珊瑚菜、土沉香、樟等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值得一提的是,桫椤是一种白垩纪时期遗留下来的比恐龙更古老的树种,前些年在深圳被发现。

2023年5月,仙湖植物园科研人员在七娘山开展植物多样性考察,发现一个深圳市新纪录科,一个新纪录属和数个新纪录种,再次为深圳野生植物多样性增添一笔重要资料。仙湖植物园助理研究员杨拓介绍,这次发现的兰花是黄花美冠兰,分布于我国香港、海南、广西西南部地区,印度、尼泊尔、缅甸、老挝、泰国、越南等国也有分布。

此外,此次发现的假黄杨属全世界仅有四个物种,除相对广布,从南亚次大陆经中南半岛一直分布到新几内亚岛的假黄杨外,其余三种分布范围均较窄,分别是:斯里兰卡特有的锡兰假黄杨;日本九州、琉球特有的琉球假黄杨,以及本次在深圳发现的台湾假黄杨,原本认为仅台湾特有,后来在香港也有发现。

在这里,有必要提一下梧桐山。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梧桐山是国内少有的邻近市区,以滨海、山地和自然植被为景观主体的城市郊野型自然风景区。

我国的《诗经》中就有关于梧桐的记载:“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菶菶萋萋,雍雍喈喈。”这诗描述的是梧桐生长茂盛,引得凤凰啼鸣的场景。最早记述梧桐山名的是明朝的《广东通志·卷十三·舆地志一·山川·东莞县》,“又南七十里曰梧桐山(其木多梧桐)”的描述。

梧桐山风景区分布有各类野生植物240科,1419种,其中苔藓植物42科86种,蕨类植物30科109种,裸子植物5科9种,被子植物163科1219种;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桫椤,二级保护的红皮油茶、大苞白山茶、野茶树,三级保护的穗花杉、白桂木、粘木等珍稀濒危植物。

除了梧桐山,三洲田、马峦山、阳台山、内伶仃岛、塘朗山等都拥有较丰富的珍稀濒危物种。这是深圳的另一面,这样一个“野生”深圳,同样是深圳这个现代化城市的魅力所在。

说到深圳的花朵,很多人会想到深圳市花簕杜鹃。1986年9月,深圳市进行了市花评选,簕杜鹃以8681票的压倒性优势赢得了市民和专家的青睐,被选定为深圳市的市花。从那时起,簕杜鹃成为了深圳的标志性花卉,代表着这座城市的热情和活力。

图片
▲位于龙岗区的深圳龙潭公园簕杜鹃盛开。 晶报记者 贺曦/图

簕杜鹃也被称为三角梅,是一种具有多种独特特点的植物。它的花色非常丰富,常见的有粉红色、紫红色、红色、白色等,这使得它在观赏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这些五彩斑斓的花朵红似火、艳如霞,一团团、一簇簇,异常美丽。

深圳还有一些有“故事”的植物。比如,春日里早早就开放的韩信草,是深圳本土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民间传说里,这种开紫色花朵的小草大有来历。

传说韩信在集市卖鱼时,被几个无赖毒打一顿,卧床不起。邻居大妈见状就从田里弄来一种草药给其煎汤疗伤,没过几天,他的伤就好了。后来,韩信入伍从军,官至元帅。当时,战斗激烈,伤员很多,他就派人到田野采集邻居大妈给他治伤的那种草药,用大锅熬汤让伤兵服用,结果,伤者很快痊愈。有人问如此神奇的草药叫什么名字,韩信也不知道。于是,人们干脆就叫它韩信草,流传至今。

更好地与一朵花相遇

三四月的深圳,穿上了“花”裙。

近日,一年一度的春日盛事——甘坑花朝节在龙岗区吉华街道甘坑古镇举行。

本届花朝节主题为“神仙大会”。装扮成“十二花神”的姑娘们身着华美的汉服,与众多“神仙”角色一同现身国风华章大巡游,沿着古镇主街徐徐前行,仿佛穿越回古代庆祝春日的繁华盛景。华服衣袂飘飘间,尽显古韵风华。

这个对我们多数人来说颇为陌生的节日其实大有来头,最早在春秋时期的《陶朱公书》中就有记载,晋人周处所撰的《风土记》中更有详细描述。盛唐尤好此风,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市井百姓,在花朝节这一天都要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挑食野菜,品尝时鲜,称为“踏青”。姑娘们则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是为“赏红”。

花朝节的习俗非常丰富,除踏青赏红,还有扑蝶挑菜、燃灯祈福、蒸花糕、饮花酒、喝花粥、地方官出郊劝农等。明代汤显祖《花朝》诗即咏扑蝶:“妒花风雨怕难销,偶逐晴光扑蝶遥。一半春随残夜醉,却言明日是花朝”。古人所谓的“良辰美景”,几乎就是“花朝”的一种代名词。

据记载,花朝节有二月初二、二月十二、二月十五之说,在一些地方,人们将正月十五的元宵、二月十五的花朝、八月十五的中秋这三个“月半”视为同等重要的岁时节日,可见其地位之尊崇,也可见古人的诗意与浪漫——虽说清明也有踏青的习俗,但清明毕竟摆脱不了一种“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凝重氛围,而“未到花朝一半春”的这个节日,却更多地与春天相关,与来自大自然的呼吸相关,更令人神思飘逸。

近些年来,这样的花朝节盛况开始在深圳重现。甘坑古镇已多次举办花朝节,活动中,趣味投壶、花式捶丸、绘花扇、品茶吃糕、巧作花灯等多个体验项目让游客深度感受非遗的魅力与乐趣。每逢花朝节,甘坑古镇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身着汉服的游客,尽情体验着古典文化的传承与百花盛开的春日好时光。

深圳已越来越成为一座浪漫花城。2017年,深圳开始打造“世界著名花城”,提出“三年搭建框架,八年形成规模,十年产生影响”的目标。近年来,针对绿化景观存在的绿多花少、色彩单一、品质不高的问题,深圳大力推广观花乔木种植,着力丰富色彩、营造特色,大力建设花景大道、花漾街区、街心花园,初步形成了“彩绘鹏城,花繁四季”的花城景观。市民纷纷赞叹:“看花何须远行,深圳已成花海”。

也因此,看花展日益成为城中盛事。每到花展时节,大批市民携家带口、成群结伴前往公园,置身花的海洋,邂逅浪漫都市,感受深圳满满的自然生态与青春时尚。

3月8日,一年一度的花卉盛事——2025深圳春花集·月季赏在人民公园、福田区香蜜公园、宝安区五指耙公园和光明区开明公园拉开帷幕。四大公园里,鲜花芬芳,人流如织。市民游客穿梭在月季花海中,充分享受三月的微风拂面,邂逅这场月季赏带来的怦然心动。

2025深圳春花集·月季赏的主会场设在全国首个“世界月季名园”人民公园,赏花面积约3.5万平方米,共展出月季品种约300个,并有心形造型月季、微型月季盆景等新增内容,还引进了四季玫瑰与白玫瑰约1800株。设置了“蝶舞花间”“怦然心动”“悦见浪漫”“撩雾浮香”“一路生花”共五大观赏区。

如今,深圳已形成了莲花山公园市花簕杜鹃花展、洪湖公园荷花展、东湖公园菊花展和人民公园月季花展四大品牌专题花展。

3月28日至4月6日,2025粤港澳大湾区花园大赛在福田笔架山体育公园—深业上城、南山中山公园—荷兰花卉小镇举办,共有47个匠心独运的花园作品面向公众免费开放。本届花园大赛以“百年之约”为主题,“百合”与“花毛茛”作为双主题花惊艳亮相。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组图:2025粤港澳大湾区花园大赛会场。 主办方供图

更令人期待的是,根据规划,到2025年底深圳公园总数将攀升至1350个,从“千园之城”向全域公园城市华丽蜕变,日常生活中,市民将更好地与一朵花相遇。

从叶片与花朵去感受《诗经》里的文化流韵

深圳还有一些特别的特色花事。

为丰富游客的游园体验,2025年2月,深圳园博园推出了一项别具文化韵味的新举措:通过一条2.7公里长的“诗经探索·自然研学路线”,串联起了包括狼尾草、莲等在内的23种《诗经》提及的植物,并绘制了“诗经步道”地图,标注出《诗经》中所提及的植物在园博园中的分布位置,方便游客找到对应的现代植物品种。

园方专门设置了一系列诗经植物科普牌,介绍荇菜、萱草等23种植物的名称、形态、习性,还精心摘录了与该植物相关的《诗经》诗歌关键句,为游客打造了一场融合古典诗歌与现代植物知识的科普体验。考虑到诗经中有不少生僻字,牌上还贴心地添加了拼音注解,让不同年龄段、不同知识背景的人都能轻松读准、读懂。

游客们纷纷表示,通过科普牌的设置,他们不仅了解到了《诗经》中的植物和诗句,还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同时,他们也认为这种结合方式非常新颖和有趣,让他们对园博园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事实上,《诗经》也是一部植物集,其间出现的植物名称达百种之多。如《关雎》中的“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秦风·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卷耳》中的“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再比如《鲁颂·泮水》中的“思乐泮水,薄采其茆”,茆即今天所谓的莼菜;又如,《卫风·伯兮》中有“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便我心痗”之句,这里的谖草指的便是萱草,朱子注的诗经里,解“谖”为忘忧之意,所以萱草又有忘忧草的美名。

根据媒体报道,台湾建有一座诗经植物园;2014年,青岛也建了一座诗经植物园,栽种了《诗经》里的60余种植物。很多深圳人可能不知道,2018年就有媒体报道,深圳梅山中学建起了一座诗经植物园。作为全国首个出现在校园里的诗经植物园,这些古老植物都是语文老师柏华以及其他老师、学生、家长从深圳各个地方“淘”来的。“由于年代久远,许多《诗经》里的植物现在已经难以辨别,而且《诗经》的背景大多产生在中原地带,在广东要找到北方的植物并不容易。为此,柏华和老师们也下了一番功夫。”

诗经植物园成为梅山学子晨读、学习、休息的好地方。在这个季节里,诗经植物园里的数百枝百合花竞相开放,微风吹过,百合花随风舞动,仿佛在跳一曲春之声圆舞曲。

此外,坪山区中山中学、盐田区盐港小学等也建起了诗经植物园。在盐港小学教学楼的6楼,有一处“世外桃源”,置身其间,便会有一阵阵带着花香和果香的微风轻轻拂来。据悉,这里栽培了60余种适合南方生长的《诗经》植物,既用于课堂又用于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种植,亲近自然,成为植物小达人。比如,其中有四株品种特别的水稻,它们叫黑糯,在《诗经》中则称为“秬秠”。

“希望深圳出现更多的诗经植物园,进一步丰富深圳所打造的著名花城的文化内涵。那些在叶片上、花朵上流淌至今的古人不加雕饰的情感,那些生命的况味,应该可以让今天的我们活得更健康有力。”福田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这样对记者说。 

来源│晶报APP

记者:李跃

编辑:李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