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充电站“强拔”充电枪致车辆损坏?网约车司机:运营方在推卸责任

 来源  | 1818黄金眼 江苏警方(充换电研究院整理)



近日,据《1818黄金眼》栏目报道,杭州的张师傅在4月初租用了一辆新能源电动汽车,用于跑网约车。然而正式跑车的第一天,就因为充电枪无法拔出,而引发系列纠纷。


图片

▲图源1818黄金眼



图片

充电枪被维保人员强行拔出

充电接口损坏 三方陷赔偿僵局


今年4月初,张师傅与杭州某租赁公司签订了合同,租用了一辆新能源电动汽车,用于跑网约车。为尽快投入运营,张师傅在4月3日试跑几单后,于次日凌晨6点前往杭州天城路某品牌充电站进行充电,打算满电后开始接单。然而,车辆充满电后,充电枪口却卡在充电接口处无法拔出


据张师傅描述,他在尝试自行操作未果后,多次拨打了充电站内公示的工作人员联系方式,但始终无人接听,甚至一度是关机状态。转而拨打400热线后,充电站工作人员马先生回电称,将安排维保人员到场。


当天上午10点半,充电站维保人员抵达现场,但多次尝试仍无法拔出充电枪。最终,维保人员强行拔枪,致使车辆接口损坏,出现“豁牙”问题


“所有办法都想尽了,就是拔不出来。充电站厂家说你试一下,后来视频通话也跟他讲了,他说没关系的,你就强行拔好了。”张师傅也提到,“当时我留了个心眼,怕他弄坏了,把别的充电枪,插不进去了。现在的情况就是,充电接口里面豁牙了。”


图片

图片

▲图源1818黄金眼

发现车辆充电接口无法正常使用后,张师傅把车送至4s店,经初步预估,维修费用高达七八千元。但因责任归属未明,张师傅暂未同意将车送修。


就维修一事,这场涉及司机、充电站与租赁公司的三方博弈,截至《1818黄金眼栏目》播出前,仍未达成解决方案。


张师傅则认为充电站工作人员在推卸责任:对方承认强行拔枪导致损坏,但认为根本原因是充电接口本身存在质量问题,要求做三方鉴定。


而马先生在记者采访时仅表示“正在协商”,拒绝进一步回应。


租赁公司表态称:充电站应承担主要责任。此外其提出折中方案:由公司合作的修理厂以更低成本维修车辆,并补偿张师傅一两天的误工费。但张师傅对此不满,认为修理厂维修可能影响后续质保,坚持要求充电站承担4S店维修费用。


目前,车辆仍处于停运状态,张师傅因担忧纠纷扩大化未敢继续用车。



图片

个案映射出共性问题

充电站应急机制与权责界定仍缺失


虽然这一事件是个例,但仍然映射出电动汽车及其补能行业中遇到的多个共性问题。


首先是电动汽车充电设备应急操作指南缺位,在此次采访期间,1818黄金眼记者曾联系受损车辆品牌客服,其表示充电枪卡死时,可通过后备箱应急拉环解锁,但张师傅作为首次使用该车型的司机,并未被告知这一关键操作;


其次是充电站运维管理响应较为滞后,充电站作为基础设施,需建立标准化应急流程并明确公示,在这一事件中,充电站工作人员的“断联”似乎也显示出站内应急机制“形同虚设”;


此外则是质量责任认定标准模糊,充电站以“接口质量问题”为由拒绝担责,却未能提供检测证据;租赁公司要求司机先行垫付维修费,似乎也存在转嫁风险的“嫌疑”。


充电接口损坏究竟是人为操作不当还是设备质量问题,亟需第三方检测机构介入。相应的,也体现出相关部门还应积极推动建立相关纠纷快速鉴定机制,减少推诿空间。



图片

充电枪发生锁枪怎么办?

官方提醒:安全起见 不要硬拔


此前,在江苏常州滆湖服务区,一名新能源车车主同样遇到了“锁枪”的情况。该车主在服务区完成充电后,充电枪同样拔不出来,不管是给车辆通电、断电,还是按压充电桩紧急重启按钮,充电枪仍旧牢牢锁死在充电口。


图片
▲图源江苏警方


在求助工作人员后,发现充电枪系因机械故障无法正常解锁,紧急解锁拨片也损坏丢失。后工作人员根据充电站维护人员指引,按照应急程序步骤,才顺利拔了出充电枪。


就此,江苏警方做出提醒:充电枪发生“锁枪”,安全起见、不要硬拔。若是暴力硬拔出充电枪,其不仅会损坏锁止机构,还可能会导致充电枪充电接口,以及车辆充电端口出现破损,导致无法再进行充电操作,同时还会有一定的漏电风险。


如若充电枪锁住,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确认原因。首先是查看充电订单和车门锁,确认充电订单是否已结束,车门锁是否已打开;其次需要确定充电桩类型如果是交流充电桩锁枪,可以尝试解锁车辆,或再次启动充电后拔枪,直流充电桩锁枪则需要使用机械锁扣手动解锁;对于其他情况,可也能是存在充电线老化、充电接口积灰或有异物、电池故障、系统软件故障、电机传感器损坏等问题,可以求助工作人员或致电品牌车辆客服热线。


图片

▲图源中国石化



◉ ◉ ◉


张师傅陷入的这场充电纠纷僵局,责任之争的背后,也是值得深思的行业痛点。


而这场僵局能否妥善解决,也不仅关乎着网约车司机的生计,更是验证及提升电动汽车充电行业服务链价值的试金石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