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冰:今天,给大家带来一篇非常实用的“初中大孩子的英文攻略”,对错过英语启蒙期的大童非常友好,很好落地能直接抄作业。
在小花生社区里,大家已经形成一个共识:小学毕业前不遗余力搞英语,争取三年级考过KET,小学毕业前考过PET/FCE,娃的英文学习基本就不用愁了。
紧接着,一个现实问题是:错过启蒙期的初中大童,转剑桥路线还可行么,有必要么?
今天,带来的这份真实攻略也许能给大家一些实际参考。花友@饭桌派,家有俩娃,走原版阅读路的三年级女儿备考PET了;然而,刚上初一的哥哥,小时候没做过启蒙,英语底子很薄弱。
刚进入初一的头两周,发现英语根本不够用了。她决心带哥哥换个做法,用剑桥考试以考促学。半年时间带来的效果喜人,英文成绩和词汇量蹭蹭增长,最近一次英语考试还拿到了全班第一。
具体怎么做到的?直接往下看~~
今年2月份,我带我家兄妹俩去参加了2025年剑桥英语等级考试在成都的开年首考。三年级妹妹考PET,初一哥哥考KET。
妹妹没什么可说的,她算是原版喂大的娃,通过剑桥考试去验证一下这些年我们的家庭式英语启蒙路径与方法是不是走对了,效果如何,有没有需要调整的地方 ,这是很自然的。
但哥哥呢,哥哥为什么也去参加考试?
我并不迷信和追捧剑桥系列考试。我家的两个孩子也是基本锚定要走体制内求学路线的,剑桥的证书对我们而言其实并没有什么实质上的作用。
那我为什么还要费时费力费经费,让我家已经上初一的哥哥“逆行/逆龄”去报考体制外的剑桥英语等级考试呢,还最基础那一级?
不说别的,光是我儿子这个年龄和年级报考KET,恐怕都要遭到好多带娃带学生参加剑考的爸妈或老师的侧目。
因为剑桥五级英语考试里,KET是最基础的级别,虽然官方建议(只是建议,没有限制)非母语国家的考试年龄是10-12岁,但事实上在国内的报考年龄段多集中在8-10岁,也就是小学中高阶段(网传那种幼儿园或一年级就报考的个例大家看看就好,其中除了凤毛麟角的各种因素促成的佼佼者,大多数低龄娃报考是一回事,通过率与通过分数段又是另一回事)。
坊间也一直有些传说讲,某些城市某些学校xsc的时候,会把KET/PET证书作为一个孩子综合学力与素质的参考项,这也是剑桥考试在国内风靡多年热度不减的原因之一。
所以不管是从年龄来看,还是从就读年级、所处校内学业阶段来看,我家哥哥都不太适合、也没必要去参加KET考试了。他的英语学习任务和目标应该牢牢地盯在中考上,才叫把时间、精力花在刀刃上。
但是,别人、大家、官方、坊间怎么说,都抵不过对自己的娃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我们报考KET,就一个目的——为了以考促学。
1.
刚进入初一
发现英语不够用了
所以小学六年嘛,你要说他校内英语跟不上呢,那倒也不至于,但你要说他真学到了什么,学得有多扎实吗,那更是不至于。
我家哥哥这一波孩子,刚上小学就赶上双减,学校虽然开设了一年级起点的英语课,但一周两节课,也就课堂听听录音,跟老师跟读跟读课文,玩玩与单元主题相关的互动游戏,基本没有什么家庭作业,也从来没有听写默写过单词,更几乎没有单元测验。
小学每学期的期末考试卷子呢,大部分题目是带图片的选择题、连线题、判断题,或者直接就是图画题,只要娃有点常识、对课本有个基本印象,分数等级就不会难看到哪里去。
得益于后来有了妹妹,我有了点育儿经验,在妹妹两三岁开始带着她做英语启蒙,听儿歌、看动画片、读绘本、听英文故事,哥哥耳濡目染多多少少跟着听/看/读了一些,要不然他可能一直到小学毕业也没有主动翻开过一本英文读物,听过任何英文音频。
这样的前因之下,我们哥哥的英语底子非常薄弱,四会词汇很少,小学毕业时可能不到1000,阅读量非常有限,唯有跟着妹妹读了一部分牛津树绘本,绘本之后读到My Weird School就无法往下走了,听力也卡在Nate The Great这种相对简单的套系,更不用说捉襟见肘的口语能力。
刚进入初一有两周吧,哥哥聊天时跟我说,他们校内英语要求听写默写了,老师开始叭叭讲语法了,考试有AB卷之分,也要求写小作文了……然后,他发现自己的英语不够用了。
但是哥哥属于那种玩心特别大的男孩,明明发现自己英语不够用,他也不会主动牺牲一点点他的休闲时间来做任何一点补救,他依然止步于每天只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内作业,或者精确一点,是只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内书面作业,老师要求的朗读啊背诵啊这些,他都给自动忽略、屏蔽掉了。
有时候我提醒他,多读读课本,把每单元对应的文章词汇多听一听练一练。他往往回我,课本在学校都怼着脸看一天了,就那几句话,有啥可读可听的。
虽然我很疑惑,明明一天最多两节英语课,咋就能“怼着(课本)看一天了”?
但对青春期男孩,咱也不敢多问。
只能自己安慰自己,可能课后回家还能兴致勃勃翻看课本的娃,毕竟也少吧,咱哪有那个运气就正好摊得上。
2.
换思路
寻求更系统更高效的剑桥路线
正好妹妹刚参加完九月初的KET考试,他们俩有时也聊点关于考试的话题,比如考试难度怎么样(我们这种偏佛系的家庭环境,校外考试对他们来说还是新鲜),考试环境怎么样(考场在郊区一所外国语学校),一起考试的考生什么样(妹妹考试时的口语搭档是个六年级的男孩)……
我就想,他不喜欢重复看“无趣”的课本,那何不试试同级别的其他教材呢?
他不喜欢课本后面那些熟面孔单词,那我们何不找机会补充学一些既不超纲又有一定新鲜度的新单词?语法有校内老师在课堂上掰扯,大概率是跟着教纲一点一点挤得比较慢,掰得比较细,我们何不找另外一条路子,用不同于校内课本的全新的语料,更系统更有效率的捋一捋?
而剑桥五级中KET/PET在词汇、语法、考试内容范畴甚至部分题型上,都与中考英语有着较高的重合率,我感觉他搞搞这个与奔中考的目标并不冲突,反而有点殊途同归的意思。
我决定试试鼓动他去先报考一下比较合适他水平的最基础级别——KET。
如果能实现校内一条腿加校外一条腿,两条腿走路来搞初中英语,不管是从中考应试的角度,还是从提高孩子英语综合能力的角度,都可以说大有裨益。
基础薄弱的娃在初一中途准备考KET,肯定是晚了一点,肯定有各种困难,比如要挤占他有限的课外时间(虽然我家这个因为作业常常短斤少两,看起来时间其实也不是那么紧),但初一整体来说教学节奏还没有明显加速,各学科难度也还没有正式起来,哥哥的校内各学科目前还算稳定,时间稍微挤一挤还是有的。
我于是鼓动他,要不你也去考一考体验一下,小马过河,要自己下水趟一下,才知道真正的深浅,别人说的都不作数。
他没有一口回绝我,只是很有自知之明地说,担心自己英语底子差,考不过。我鼓励他说咱们就试试,我可以一直陪着你带着你,妹妹也在一旁帮腔说其实这个考试并不怎么难,只要你这样那样blablabla……
然后哥哥就成功地被我们说服(当然估计根本的原因也许还是少年他自己也想挑战一下自己,把弱鸡的英语提高一点),在妹妹报考今年2月份PET的同时,他报了同场次的KET。
我没有冒然让他去报与他年龄和年级更相符的PET,因为根据他的水平,KET可能是他跳一跳能够得着的,PET如果他努力了却因基础太差而结果不尽如人意,反而可能会打击他的信心,给他的英语学习带来负面影响。
好在哥哥也能正视自己基础薄弱的事实,没有说因为我给他报名比妹妹级别低的考试而有什么面子上抹不开问题。心大,不计较这些有的没的,这也算是我这个好大儿的优点之一吧
3.
半年时间、两套教材
英文成绩和能力蹭蹭增长
我们的备考时间,有半年左右,包括初一上学期的近二十周和一个寒假。
于是在初一上学期整个学期内,每天除了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大部分),哥哥都要抽出一点时间来为KET考试做准备。
备考材料呢,我直接把妹妹用过的KET备考教材、练习册、词书、真题册等,擦掉铅笔痕迹给哥哥再利用(贫穷让我勤劳,要论降低育儿成本我可真是个好手)。
哥哥倒也不要嫌弃。毕竟从小到大妹妹也穿过不少他穿过的二手衣服,那他用用妹妹用过的二手书和二手练习册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在这些方面我真是端水大师,物尽其用达人)。
但因为他不像妹妹那样实实在在有1000+小时的听读打底,我在妹妹之前用过的KET备考素材上,额外为他新买了一本与妹妹《PET听力满分这一本就够了》同系列的《KET听力满分这一本就够了》。
这个系列的练习册是我见过的最实在的,KET用书比PET用书要薄一点,但也有360+页,大16开。
令我刮目相看的是,哥哥坚持做完了。从小到大我给他买的练习册,可以说就没有两本做完了的。
顺便再提一嘴这个听力满分系列,算是我多方对比下买到的一本最有含金量的听力练习册。
这本练习册它的优越性不仅在于它够厚,题量够大,还在于它特别用心的编排。
首先,单页题目,双页原文、重点词汇注释及前题答案,这个设计简直太贴心。孩子先盲听做题,再翻页核对,如果有模糊不清的地方,再对照原文听上几遍加深印象,直接升级听力词库,非常方便,省了很多去另外翻查的时间。
而且这个系列的练习册还有个非常大的亮点是,它在为听力文段设计与考试题型对应的题目之外,还增设了挖空填词这个项目。
就是怎么说呢,这完全是在一个额外的维度上增设的增值项目。小孩拿着这本练习册,不仅可以先做常规听力练习,提取信息答题,还能就着文段再多做一个听音填词的动作。
这比一般的单词听写默写又不同,它是放到与考试主题高度相关的语境中去补词,相当于在孩子的听力词汇和阅读词汇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
带过孩子学英语或者自己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有些听力词汇你可能始终处于能听懂和能拼写之间,那个模糊地带如果没有外力推动,其实是很难跨越的。我自己的体会是,有一部分能听懂的词,如果没有外力推我,可能我一辈子也搞不定它们的精确拼写。
这本练习册非常积极有效地大力促成了这个跨越。
在完成这本“听力”练习册的过程中,我几乎能肉眼可见地感觉到兄妹俩的可拼写词汇、写作词汇在蹭蹭增长。
几个月累计一两百篇中等长度文章的精听,挖空填词,这个力量不可小觑。
这么进行了一段时间后,哥哥身上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在英语学习上。
首先他自己发现,KET官方备考教材COMPLETE确实如我所说,比校内课本更有意思,自然话题、社会话题、科技话题都涉及,而且比校内课本更广泛更深入,而细化到青少年感兴趣的人际交往、运动项目、电子产品、电影明星……这些也都有讨论,同时,在与校内课本词汇高度重合的基础上,还增加了不少更实用、更多样的表达。
每次他翻开那套教材,即使上面还多多少少残留着一些妹妹书写留下的痕迹,也不影响他看得津津有味,这的确是校内课本所没有的魅力。
与此相应的,初一上学期他的校内英语测试成绩也有所进步,有几次还冲进了班级前几。
而这些进步,并不是通过让他做他讨厌的重复读课文和做校内那种白纸黑字密密麻麻的练习册换来的,而是伴随着另一条学习线的行进,不知不觉就慢慢填补了很多他曾经欠下的基本功,比如对单词的熟悉至四会,对语篇语料的多方接触,听说读写练习的量虽然比起妹妹从小积累的量来说还只是杯水车薪,但对他自己而言却确实是一天一点在持续注入……
在2月进KET考场之前,先迎来1月份的初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哥哥考了个英语单科班一,AB卷总分146,这算是我们备考KET得到的“赠品”之一。
从这个“赠品”看,其实不管后来KET考试结果如何,我最初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写在最后
——以考促学,其实在踏踏实实奔着一个明确的考试目标,去做多方准备和训练的时候,已经不知不觉促进了整个这个学科的学习进程。
而孩子就是这样,他如果对一件事情越来越拿手,那这件事带给他的正反馈就越来越多,成绩的提升,老师和同学的认可,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他学好这一科的自信,这些又会反过来使得他在这件事上更加愿意投入。
寒假我们回山西奶奶家过年,村子里没有什么娱乐,我们也不热衷走亲戚,虽然哥哥不如同样备考的妹妹坐得住,但整个寒假,包括春节期间,他也几乎都坚持了每天做一点备考相关的练习,状态好时就听说读写做全,懒劲儿来了就选做一两项轻松一点的。
就这样坚持到了2月22日进考场。
考试那天下着小雨,在一堆小考生组成的长龙中,得益于他本来体格偏小(这叫什么得益),上初一的他排在队伍中倒也并不显得突兀。
考试成绩还没有出来,但是我们考完就进行了庆祝,去兄妹俩喜欢的餐厅开开心心吃了顿大餐。我们家不成文的传统就是,不管什么考试,不用等成绩出来,一考完我们就要庆祝,这一辈子,不止结果重要,奔赴的过程也一样值得欢呼。
当然,我也预料到了,像我们哥哥这样典型的学酥(介于学渣和学霸之间)boy,试一考完,他虽然尝到了一点学英语的甜头,但贪玩的本性难抑,用不了多久,这家伙大概率就会回到之前那种英语上只做校内作业,其他啥也不主动去摸的状态。
但我观察,备考期间为了提高听力、阅读能力而培养出来的英文课外读物听读习惯,保留了下来,三不五时还听读一下他觉得有意思的章节书,比如我不久前连载过一本精读笔记的初章小说A-Z神秘案件A To Z Mysteries,出行的火车上也会翻出来听听读读打发时间,放在以前,他铁定是只看中文小说的。
不过,虽然目前来看,他的校内英语在前面半年以考促学的大火猛攻之下,薄弱的基础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恶补,基本赶上了所处年级的学习进度,算是暂时稳住了。
但是学习这个事,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随着年级的增长,时间的推移,他这点草草垒起来的英语的存量,很快就会流失、不够用。
我最近也在琢磨着,既然已经实践出一个有效动作,一条适合他的“两条腿走路”路线,我是不是应该再鼓动鼓动他,接着报考下一个级别呢?
最后想说,本文没有吹捧和鼓励初中生去考KET/PET的意思,我只是根据自己娃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选择了适合自己小孩的路径而已。
-- The End -- 获得更多好经验
开启亲子阅读记录 每月为孩子获得免费阅读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