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学生姓名:张晋媛
毕业中学:天津英华实验学校
录取院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有学者曾言:“思想政治教育既不是教化人们在庸俗的物质世界中沉溺,也不是教化人们在空洞的精神王国里徜徉,而是教会人们实现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有机统一,知识积累与价值追求的有机统一。”领悟思政教育的意义,学好思想政治课程,我们可以于精神需要的满足和德性的提升中获得物质需要满足所无法带来的持久的幸福感。
那么,如何才能学好高中思想政治呢?私认为,我们应该从课本学习与生活实践中共同发力,做到知识储备与素养提升协调进行。
01
研读教材为本
人教版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教材由四本必修教材与三本选修教材组成,当我们面对较大的知识体量与较复杂的知识体系时,常常会感觉到一筹莫展、不知如何下手。此时若是盲目地选择背记繁杂知识点不仅仅费力,大多时候更是感觉收效甚微、应用不便,甚至出现混淆等帮倒忙现象,因此结果往往是成绩起伏不稳定、素养提高不显著。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呢?最有效率的一种方法便是采用思维导图等形式,将初步所学的散装知识加以归纳,提炼主干,搭建框架,形成体系。从中观、宏观的层面上升华精简认识,争取建立主干到枝叶分层明晰的知识体系,然后有的放矢地将微观基础知识点作为血肉,填充进入我们先前锻造出的知识的筋骨中,帮助我们做到精准完成选择题,条理落实主观题,有效减少知识点的错误记忆和知识范围的错误划定,避免主观题出现繁杂知识点的无逻辑堆砌现象或是论述无进一步支撑的言之无物现象。
在此,我以必修四 《哲学与文化》的学习过程为例进行深入阐释。在这本书的哲学学习部分,搭建框架结构、把握脉络层次的方法显得十分必要。对于绝大部分初学者来讲,哲学部分的许多概念难免有些抽象晦涩,并非能够一学便知、便懂,再加之知识点比较零碎密集,如果缺乏梳理意识与整合能力,没有构建分级脑图,我们很容易越学越乱,在选择题部分模糊限定词导致无法排除说法正确但不合题意的选项,在主观题部分忽视答题范围导致知识点定位不准确、得分不理想。
假设我们可以在脑海中构建一个简易的结构图,例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分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又包含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三个部分,唯物辩证法又以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这几个主要观点作为代表……这样逐级深入、枝叶分明的图表梳理法能够帮助我们在使用知识点时,做到需要时整合观全局、必要时剥离细阐明,并且即使出现我们在初学时没有理解明白某些语句、某些概念的情况,我们也可以先将其填入半成品的结构图中,从而把握正确的大方向,在大脑进一步处理这部分知识的信息过程中避免更深的、更难以扭转的误区。
总之,教材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这过程中,我们既要培养自己概括整合建构的能力,也要拥有向深向细之处求索的耐心与执着。
02
总结方法为道
古人云:“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当我们已经在很大程度上理解所学内容、掌握所学知识后,如何有效地将我们的学习成果和学科积淀呈现于试卷上呢?在此,我将分享自己高中阶段十分钟爱并且认为行之有效的答题方法,希望能够对需要帮助的同学提供一点启发。
选择题部分让许多同学屡试不爽的方法便是排除法,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提高选择正确率,而且可以有效节约答题时间,让我们在之后作答主观题时感到不慌不忙、游刃有余。那么,我们要优先排除什么样的选项呢?
第一,排除说法有明显错误、有致命缺陷的选项,以知识点的误区和表达的绝对性为主要代表。
第二,排除说法正确但是不符合题干限定要求的选项,这要求我们一定要看清题目发问句有无考察知识范围的要求或是行为相关主体的限定。例如:一道哲学题目题干为“请你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思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而此时选项中恰有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阐释该题目现象且说法正确的选项,假如我们没有真正注意到命题人所设的“陷阱”,便很容易出错失分;有时,题目又会换一种形式考察我们的审题能力,“作为青年人,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能够做什么呢?”相信只要我们注意到题目中的行为主体,在“加强法治意识”与“提高立法质量”两个选项面前,可以快速准确地作出选择。
第三,排除说法略显片面的选项,事实上,我更愿意称它为优选法,即:优选说法更加全面的选项。
以上“三排除”并非并列关系,使用时一定需要注意先后顺序,在我看来,最佳使用顺序便是以上陈述顺序,即:按照选项说法不当程度从重到轻依次排除。正确理解并学会应用排除法,可以切实帮助我们“快、准、狠”完成选择部分的题目。
对于材料丰富多样、形式灵活多变的主观题,我们不仅仅需要基础的审题能力和深厚的知识储备,还需要较强的信息提取整合能力和学科术语表达能力。因此,很多同学都深感其难以驾驭,认为它毫无规律可循。然而,在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学习后,我认为主观题同样也拥有一套“沉默的规则”,掌握了这些基本的规律后,便好像拥有了“入场券”,之后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创新题目,都可以做到沉着冷静、下笔有神。
首先,我们要牢记“答题要先审题,审题要先审设问”的原则,一定要明确题干要求的答题范围(确定需要从宏观、中观还是微观层面作答)与问题类别(确定是原因类、意义类、措施类还是启示类),从而使我们的大脑对题目产生初步印象与简单思考。
下一步,我们需要仔细审读题中情境材料,并充分运用联想思维与发散思维等科学思维方法,捕捉材料体现或隐射的政治学科知识点,进行简要的标记以防止后续遗漏,同时,我们的作答顺序最好与材料逻辑顺序一致。
在将答案落实到答题卡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书写规范,这不仅仅包含字迹清晰、书写整洁、答案标点的形式规范,还包含内容规范,即:答案中要同时包含知识点与材料信息要素,两者不可或缺、不可相互代替。
最后,我想要提醒大家的是,当我们真正开始练习主观题的时候,我们会迫切地想要把手头上的每一道题答到极致,这种追求完美的心态确实令人折服,但这可能会造成一道题目答起来没完没了而其他题目未完成的因小失大的结果。为了避免或者减少这一类情况的发生,我们最好根据题目的分值大略估计其答案要点数量作为作答参考,在作答时,先着重答题目表达较明显、自我判断较重要的内容,假如在答完所有题目之后仍有剩余时间,再进行答案要点的补充完善。
相信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会和我产生相同的心得体会,只要我们注重总结复盘、勤加思考应用,就会发现学习思政变得越来越有效率、越来越有成就感。但是,我们要始终牢记,方法应用的成功永远无法取代知识学习的积累,好的方法可以用来“锦上添花”而并非“雪中送炭”。请“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03
广览时闻为要
前人云:“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从中足以见得读书人应抱有的时代担当与现实关怀。时间如滚滚洪流不停歇,广览博闻时政热点成为一名合格“政治人”的必备素养。
多多关注时事热点问题,不仅能够在应试角度帮助我们熟悉并积累相关的考察材料、丰富并润色我们的答题术语,并且可以在更深层、更长远的层面潜移默化地滋养我们的政治素养与健康灵魂、塑造我们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培育我们的全球视野与人类格局。
或许我们并非能够时时了解“今天的世界发生了什么”,但是只要我们永不丧失向外探索的勇气与欲望,永不作茧自缚般地将自我的眼界狭隘地单单投向相比宏大现实而显得过于单薄的书本,我们便能够真正融入这个世界,慢慢变成一个心中横有千古、纵有八荒的智者,内心有一种声音笃笃作响:“因为有我,因为有许多个如我般的包容、睿智、理想的人,明天的世界将会拥有黑暗无法战胜的灿烂、死神无法摧毁的生命力。”
新世界正如教皇保罗六世所言,是“科技的神奇影响力”的结果,这种影响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在陶醉于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便利与震撼的同时,产生了深深的精神危机,我们在全球泛滥的消费主义与物质主义的潮流中变得迷茫、开始内耗,或许早已模糊了对世界发展规律、社会运行原理的认识。此时,关注时事新闻便是最好的解药,在获知信息的过程中,我们从国家的视角观察世间百态、从权威的层面汲取正向能量,成为科技的主人,成为思想的主人。
当我们突破渺小个体强加于自我的精神牢笼与灵魂桎梏、跳出自我的悲欢造化与离合剧情,当我们胸怀更广阔的抱负、选择更大义的价值,当我们身体力行地实践思政于诱惑中自知自醒、知行合一地运用思政于艰难中自勉自强,我们会像一匹匹长着飘逸鬃毛的骏马,在这个世界自由地奔跑,困境与敌人不能打败我们,乱花与纸金不能迷乱我们,我们长啸,我们恣意,我们坚强。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新版《全球通史》中直言:“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在世界上只面对自己,而不再有其他任何伙伴或敌人的时代。”然而,这种与我们的内我而不是外部世界的新的对抗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它不仅仅要求人类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术,而且要求我们更重视“人性与慈善的追求”。我们深知人类不是也不能变成只专注于膨胀的胃和膨胀的银行户头的经济动物,我们有情感与良知,我们有情怀与抱负,感谢与思政一起走过的点滴时光,它教会我何为社会主义,何为天下大同,何为鲜衣怒马少年郎。纵使疾风起,前路辉且煌。
供稿 | 张晋媛,内容有修改
美编 | 韩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