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拼多多宣布在未来三年投入超过1000亿元资金和资源,扶持商家完成新质生产趋势下的转型升级。
2.其中,拼多多将针对美国出台关税政策,为跨境电商增加补贴力度,稳定生产周期。
3.除此之外,拼多多还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如百亿减免、电商西进和新质商家扶持计划,以惠商为目的。
4.拼多多的扶持方向是利析秋毫,将资源输送给有意愿且有能力摆脱同质化竞争的商家。
5.未来,拼多多有望通过供给侧和消费侧的同步发力,推动电商行业的持续发展。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文 | 阑夕
关税大战风雨将至,拼多多已经动了起来。
拼多多选择宣布「千亿扶持」的时间,是在小长假的第一天,这未必是故意的,却以另一种形式再次证明了这家公司不按常理出牌的特质。
账上躺着3000多亿人民币的现金,但对分红或是回购这种上市公司常见的股价管理手段高度免疫,更是在言必称AI的资本环境里,对腾笼换鸟的叙事路径敬而远之,持续把钱投向电商市场的结构性建设。
「千亿扶持」就是最新一项举措,其力度也是电商史上从未有过的:未来三年,拼多多要在供给侧投入超过1000亿元的资金和资源,帮扶商家完成新质生产趋势下的转型升级。
其中还包括对美国出台关税政策的应对,出口供应链受到关税的影响和冲击已经不可避免,尤其是全球贸易循环里缺少话语权的中小商家,很难凭借一己之力去克服不确定性,拼多多宣布针对性的为跨境电商增加补贴力度、稳定生产周期,这是雪中送炭的性质。
要知道,拼多多一年的利润,差不多也就千亿的量级,相当于计划在三年里花掉一年的盈利,这是非常昂贵的支出,也为电商行业发出了一个极其明显的信号——终局远未到来。
用更俗套的台词来讲,就是攻坚已经到了深水区。
· · ·
电商的战争已经结束了,这个曾经的所谓行业共识,是拼多多横空出世的时代背景之一。
在获客成本逼近线下场景的历史拐点,同行都在接受存量市场的新思维,是拼多多靠着改写供需关系,把百米短跑的设定变成了千米长跑——这意味着此前的身位优势并不重要——进而成了中国电商的第二极。
在对手的误判下成长起来的拼多多,自然也不会重犯和对手一样的错误,在动态的参与视角里,千米长跑的设定恐怕也得进行修正,在那条延长线上,新的游戏规则可能是一场马拉松。
在Q4财报的电话会议里,拼多多的CEO陈磊在谈到平台生态的话题时是这么说的:
「当前,我们看到在一些产业链中的确存在着一定的同质化竞争情况。长期的同质化供给会导致商家的利润被不断压缩,创新的动能以及投入的力度也会受到极大的抑制。」
这是生产型大国必然面对的顽疾,但在拼多多看来,产能过剩不是回答,是问题本身,而问题,是可以被解决的。
有实例为证,广东省惠东县曾被誉为「中国女鞋生产基地」,最高时期生产了全球超过80%的女鞋商品,但也和其他众多产业带一样,存在强制造而弱品牌的困境,这让惠东的近5000家鞋厂的风险抗性极弱,市场稍微打个喷嚏,工厂就会倒闭停摆。
去年,拼多多将平台内的数据能力开放给当地商家,帮助一大批举步维艰的鞋厂开发出大受市场欢迎的加绒勃肯鞋,让数十万产业工人重新回到机器轰鸣的车间,仅是一家中型制鞋厂的单日出货量就能达到1.5万双。
这是拼多多对于促成「新质供给」的解法,没有什么产能过剩,也不是消费不足,本质上,还是人货互找的摩擦力太高,商家看不见市场需求,用户总在找优价好货,平台在匹配过程中,常年止步于最轻松的信息撮合层面,而这在今天已经完全不够用了。
表面上看,「千亿扶持」的重点在于经济激励,但激励从来只是工具而非目标,拼多多想要看到的,是在平台里长出来既懂生产、也懂市场的新一批商家,并成为中国电商行业下一代供应链的核心资产。
· · ·
「敢于牺牲」,这是负责「千亿扶持」计划的拼多多联席CEO赵佳臻的公开表态。
商战虽然也是战,但牺牲这种杀伐决断的词语,倒也不多见,至于牺牲的对象是谁,赵佳臻的言下之意也很明显了,那就是平台的短期利益。
正是因为需要牺牲平台的一部分利益,拼多多才要高管出来带头表态:「不喊口号,只动真格……我们笃定于高质量发展战略,消费者和商家的利益要先于平台利益。」
这有点像贝佐斯致力于写「致股东信」的那些年了,对于谋求长远价值的公司来说,最大的阻力永远是过分重视短期回报,和贝佐斯年复一年的把不认同自己布局的投资者清洗出去一样,拼多多也对电商生态的多赢结构,提出了从构思到行动的一套解决方案。
其中,尽可能的负担商家转型的成本,是最重要的一环。
在这次推出「千亿扶持」之前,拼多多从去年开始就已经实施了「百亿减免」「电商西进」「新质商家扶持计划」等一系列措施,都是在为惠商这个目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