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黔西北一带,大方是远近闻名的文化大县,每年一到春节期间,老百姓就会自发组织许多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为尚在寒峭之中的正月增添不少热闹的节日气氛。其中,盛行于民间的舞龙游艺活动老少皆喜,备受欢迎。
舞龙现场 周训贵 摄
民间舞龙在大方拥有悠久的历史,其中又以六龙的民间舞龙最为兴盛,最有特色,最具代表性。在六龙,几乎所有青壮年都是舞龙好手。
2016年1月,毕节市人民政府将大方县的民间舞龙公布为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保护名录。2024年1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又将大方的舞龙公布为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保护名录。
提到大方的民间舞龙,就必须从六龙开始说起。舞龙游艺活动传到六龙,已有数百年历史。相传明清时期,每到元宵节这一天,六龙街上每家每户都要用竹子精心制作各式各样的花灯,点上蜡烛悬挂于房檐下,由德高望重的长者组织人员进行评比,综合花灯的质地、技艺、品相、意蕴等多种因素评出不同等次,并发给相应的奖品。
舞龙现场 周训贵 摄
时间来到清嘉庆年间,据说,当时有贵州黄平县的住户举家迁来六龙,随之带来的还有盛行于那里的龙灯制作技艺和舞龙游艺活动。据考,黄平县的龙灯制作技艺和舞龙游艺活动来源于被誉为西南“龙都”的四川省铜梁县,源起属于正宗,无论是龙灯的制作,还是舞龙的展演,都是有根可寻、有样可依的。
于是,在这些异乡人的带领之下,民间舞龙从此在六龙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并逐步延续至大方县境其他区域,成为春节期间人民群众极为喜爱的民俗活动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六龙龙灯的制作甚至一度优于铜梁和黄平。由此可见,更为精湛的龙灯制作技艺和舞龙游艺活动已经在大方县流传三百多年的历史了。
大方民间舞龙发源于六龙,又传播到全县各地,比如瓢井、理化、凤山等地就十分盛行舞龙,形成了各族人民全民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舞龙现场 何志刚 摄
旧时舞龙,均由德高望重的长者领头,带领一群热心人,在头一年的腊月里到当地各米行、盐行、百货行、富户筹措经费,不足经费则通过龙头摆赌抽头补足。与此同时,也组织那些能工巧匠开始筹备扎龙灯的相关事宜。
现如今,筹措经费的模式大同小异,同样以群众自发捐钱投力、相关部门予以补充为主。由此可见,大方民间舞龙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参与者甚多。1983年大方成立了龙灯协会,更加助推了这一事业的蓬勃发展,县委县政府对于民生实事的高度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现在,周边乡镇甚至县外的个别乡镇在春节期间要舞龙,都得到六龙来买龙,甚至不惜重金邀请六龙人去舞龙。六龙,不愧为“龙灯之乡”;大方,也不愧为“龙灯之乡”。
大方的龙灯制作精湛,形神兼备,美轮美奂。主体分为龙宝、龙头、龙身、龙尾四个部分,有20来米长,用韧性极佳的篾竹扎制。
龙头高约2.5米,外用韧性极佳的白纸粘糊,上色绘画,生动逼真,活灵活现。龙头口含龙珠,霸气十足。下面连接有木把,便于舞动。
舞龙现场 周训贵 摄
龙身有九节、十一节、十三节、十五节、十七节、十九节不等长度,约水桶般粗细。沿着背脊方向用棕绳捆扎篾竹而成,约人手一般粗大的,是龙筋;再用篾竹弯成圆环状,和龙筋一起捆扎的,是肋骨。龙身外用红布紧紧包裹,下面继续连接着木把。
龙尾同样用篾竹扎制,绘画上色,往外翘起,力道遒劲,动感十足。龙灯则像一个大大的圆球,里面燃烧的蜡烛由牛油和石蜡混合浇注而成,可以保证在风吹雨淋和迅速晃动之下长燃不灭。
一开始,六龙的龙灯制作基本上沿袭了四川铜梁和贵州黄平的传统工艺,得其型、造其神,做工精湛,形象逼真。在后来的发展进程中,六龙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造型上、色彩上求新求变,加入了流传民间甚广的农民画技法,使之更加夸张,更加喜庆,更加隆重,更加契合人们的心里期待,形成了镌刻上六龙特色的龙灯。
舞龙是很讲究程序和仪式感的。每年正月初九那天,庄严神秘的“祭龙典礼”拉开序幕。从祭祀神龙、宣读祭龙文、恭神迎龙开始,到先生点相、画龙点睛、参拜四方,再到虔诚求得真龙,每一个步骤都是那样紧凑,每一个环节都是那样严密。
舞龙现场
接着,龙灯在耆老的祝福声中又一次点亮,舞龙的人们在一片锣鼓声和鞭炮声中举起龙来翻腾舞动,一年一度的春节舞龙活动正式登场。每到舞龙的时候,人们竞相围观跟逐,喜笑颜开,氛围隆重而喜庆。
于是,从正月初十开始,只要夜幕降临,舞龙队就出发了,有人敲锣打鼓,有人鸣放鞭炮,扮演“开路先锋”的甩动着流星火球,划出一个个双圆形,蕴含了团团圆圆的象征意味。后面紧跟着一串长长的队伍,有跳秧歌的,有踩高跷的,有划旱船的,有舞虾灯鱼灯的,有张展蚌壳的,有举着十二生肖模型的,他们都跟着节拍载歌载舞。
舞龙的队伍紧跟其后,在技艺高超的舞龙人手中,通体透亮的“真龙”蜿蜒翻滚,忽而高高耸起,如同冲入云端,忽而疾驰折回,好似乘风破浪,那翻腾飞舞的景象煞是壮观。舞龙之时,整个龙身上插有祭祀用的纹香,或自制的黄烟,只要舞动起来,就会烟雾缭绕,如影如幻。为舞龙助兴造势的活动叫“烧花”,也叫“抛铁水”,即将熔化的铁水打向天空,形成星光璀璨、金花飞溅的奇妙效果。
舞龙是有诀窍的,民间有口诀云:“龙宝逗引,龙口追随;同心用力,互相默契;环环紧扣,勿失良机。”说的正是舞龙的方法诀窍,同心同力、环环相扣是其精髓。那时那刻,只见龙宝溜溜旋转,引得那条霸气十足的金龙在烟雾茫茫的人海中翻腾不止。
在正月十五那天,迎来舞龙游艺活动的高潮,街头巷尾人流潮涌,锣鼓喧天,爆竹声响,家家户户亮出了各式各样的花灯,龙灯和花灯交相辉映,营造了一个璀璨绚烂的不夜天。
舞龙现场 吴学毅 摄
当时间来到夜里十二点,舞龙队伍就带着被烧得“遍体鳞伤”的龙身到河边烧毁。在烧毁龙身之时,龙宝、龙皮等均为当地百姓撕扯去做衣、做手镯等,期盼在新的一年里和泰康宁,大吉大利,万事如意。
这正是:“荆州美,最美是龙灯。火树银花添异彩,吹笙鼓瑟闹盈盈,歌舞庆升平。”
作 者:许再晶
编 辑:龙 英 郑永扬
编 审:陈忠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