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塔尼亚胡动刀加沙:先划区再无差别轰炸,最后复制一个“南部以色列”?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最近的一番话,让人以为他不是在指挥战争,而是在搞区域规划。他说,以军“已经换挡”,将对加沙地带实行“分区”,并一步步加强压力,直到哈马斯交出人质。听上去像是在谈战略,其实更像是在用炮火拿捏地图,用尸体丈量边界。

“我们正在划分加沙地带,逐步加压,只要人质一天不放,压力就一天不停。”他说得冷静而自然,仿佛不是在讨论战争,而是在描述一场“土地产权纠纷”。

随着内塔尼亚胡讲话落地,以军迅速向北部推进,进一步占领地盘。早在几天前,他们就已经宣布要在加沙南部进行新一轮“区域控制”。一边打,一边占,这才是“换挡”的真正含义。

而这场军事行动的代价,正在以令人麻木的速度攀升。

加沙卫生部门4月4日表示,仅过去24小时内就有86人被炸死。自3月18日以色列重启全面攻势以来,死亡人数已超过1249人。

数字之外,是一场持续不断的灭顶浩劫

图片

这些数字,不是简单的统计表格,而是活生生的惨剧汇总。上周五,在汗尤尼斯,一枚空袭击中了一个民宅,整栋楼炸成废墟。据加沙民防部门通报,死者中有25人,除了一个人,其他都是一家人,连婴儿都未能幸免。

这样的故事在加沙几乎每天都在重演,只是名字不同,坐标不同。残肢被挖出废墟,亲人在瓦砾上嚎哭,而以色列军方面对记者询问,照例是沉默应对,仿佛这些人命并不值得回应。

而与此同时,内塔尼亚胡还在宣布,“我们正在占领莫拉格走廊。”这个名字也许陌生,但在以色列政坛极右翼眼中,这是一块“圣地的回归”。因为它连接着两个关键城市:汗尤尼斯与拉法,是未来南部分割的战略要点。

地图重构进行时:从莫拉格走廊到“加沙三等分”

内塔尼亚胡形容这次行动是“第二个费城走廊”。

费城走廊是以色列控制的加沙-埃及边境线,以“安全”为名吞下的14公里,现在正成为另一个人道灾难的起点。而莫拉格走廊一旦被控制,加沙就会被从中部斩断,彻底失去空间连贯性。

根据人权组织Gisha的数据,以色列早就对加沙边缘的“缓冲区”进行实质扩张,控制面积高达52平方公里,约占加沙总面积的17%。这些区域如今成了无人区、封锁带、军事缓冲带,却也是压缩加沙生存空间的真实铁证。

退役上校雅库博维奇指出,以色列在北部已经清场完毕,在南部拉法,很可能也要走同样的剧本:清空居民、设立安全区、封锁人道通道。这种做法看似是为了以色列安全,实则是系统性地分割加沙,让它变成碎片化的孤岛。

分区不是为了和平,而是为了全面控制

图片

更深一层的意味,在于这种“划区”战略背后的治理逻辑。前以军高官丹戈特明确指出,这是一次“封闭控制”实验——以军计划将加沙切成三大块,每块都由以军把守,只允许特定交通、特定物资通过,形成一种“动弹不得”的局部统治。

届时,哪怕联合国有人道援助通道,也将由以色列决定是否放行。援助车队的车轮得经过以军检查、过安检、拍照建档。援助不再是救命稻草,而是一个被卡脖子的谈判筹码。

选择“莫拉格”这个地名,也绝非偶然。它是右翼政客口中的“复国象征”。他们一直想“回归”2005年前的定居点体系。当年沙龙主导撤离加沙,拆除包括莫拉格在内的21个犹太定居点,8000名以色列人被迫撤出。如今,他们想借这场战争,一点点把这些地盘“打回来”。

谈判是假动作,重返殖民才是真图谋

别被外交辞令骗了。这场战争早已偏离“反恐”的轨道,真正的目的,是重启定居点、重新夺地、重新塑造地缘秩序。

所谓停火谈判,早已陷入僵局。以色列提议以40天停火换11名人质被哈马斯拒绝。而哈马斯方面也指责以色列反复食言、不兑现最初承诺。

人质仍在——24人活着,35具尸体也还在加沙。而以色列为了继续施压,彻底封锁了人道物资进境。加沙陷入饥饿风暴,4月2日,愤怒的人群冲入联合国仓库抢夺面粉,不是为了抢,而是为了活。

联合国近东救济工程处(UNRWA)总干事拉扎里尼无奈地说:“援助正在被当成武器。”但他的声音淹没在爆炸声中,没有回应,更没有转变。

“安全”的代价,是五万具尸体

这场战争的起点是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突袭以色列南部,造成1200人死亡、251人被俘。但如今战事早已演变成一场系统性杀戮。

截至2025年4月,加沙已有超过5万人死亡,其中大多数是妇女和儿童。以军从未详细区分过平民与武装分子——炸的是建筑,死的是谁,并不重要。

内塔尼亚胡高举“人质”的旗帜,却用更多平民的命来讨价还价。他口口声声要“救人”,结果却是在制造更多无家者、伤者、孤儿和绝望者。

他要留下的不是和平,而是一种能被右翼写进选举海报的“胜利图景”。战争成了复仇剧本,军事行动成了政绩工程,而加沙,成了一块被拿来试验“分区统治”的活体试验田。

他们说,这不是占领,是为了“安全”。可加沙真正被“确保”的,只有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