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橡树资本联合创始人霍华德·马克斯表示,当前环境下的不确定性使得市场价格下跌并不一定代表机会。
2.然而,马克斯认为信贷市场相对具有确定性,过去47年非投资级信贷中,约99%的发行人都履行了承诺。
3.他提醒投资者,在当前环境下,预测未来变得困难,需要更加谨慎地评估风险与价格是否匹配。
4.霍华德·马克斯表示,美国仍然可能是最好的投资地,但优势已经减弱,财政状况面临风险。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问题1
霍华德·马克斯 从收益率来看,我的观点依然成立。
问题2
霍华德·马克斯 首先,“衡量”这个词其实不准确,因为这类变化没法量化、没法计算。
问题3
霍华德·马克斯 是的,这的确可能意味着我们正进入一个更加持续的通胀时代,因为我们正在切断那些过去几十年来帮助我们压低物价的全球供应链。
问题4
霍华德·马克斯 我想先回应你说的“过去股票的年化回报是10%”这句话。
问题5
霍华德·马克斯 是的。信贷(Credit)是现在常用的词,其实以前叫固定收益(fixed income),更早的时候大家直接说债券(bonds)。
1978年,我从花旗银行的股票部门调到了债券部门。那时候没人说什么固定收益或信贷投资,就是债券。
但其实无论是债务、固定收益还是信贷投资,本质上都是一样的:你看到的是什么,你得到的就是什么。
你可以直接从纸面上读出它承诺给你的回报,唯一需要担心的是,它能不能兑现。也就是说,发行人会不会违约。
他们承诺给你利息,也承诺到期还本。如果他们违约,可能就会失去整家公司,所以他们有很强的动机来按时履约。
我在非投资级信用领域做了47年,我们的经验是,大约99%的发行人都如约履行了承诺。
问题6
霍华德·马克斯 是的,现在确实是一个“市场错位”的时刻。
但每个人都必须自己判断:资产价格目前的下跌是否合理?是否已经反映了风险?是否低估了未来?
如果价格跌过头了,那你应该全力投入;如果跌得还不够,那你就应该等待更大的调整。
不过,这个判断是没法通过量化方式得出的。
就像前面说到“衡量”这个词,我之前也是有点反对的,因为没有任何分析可以告诉你,今天的资产价格是否合理地反映了未来的环境。
其实从来都如此:这始终是一种猜测、一种判断。
而所谓的“伟大投资人”,就是那些比别人判断得更好的人。
但今天特别难判断,因为我们对未来几乎毫无头绪。正常情况下,我们至少还可以有点把握现在的趋势,但现在连趋势都说不清。
我们通常假设,未来大致会像过去。我们习惯用过去来推演未来,而大多数时候这是可行的,因为这个世界变化其实没那么剧烈。
但这一次不一样——过去几天的事件把整个世界经济秩序、甚至更广义上的世界秩序(包括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彻底搅乱了,就像被剧烈搅动的泥水,一时间浑浊不清、无从判断。
而现在没人知道未来会变成什么样。
我敢说,如果你现在告诉我,你知道六个月后的规则会是什么样,我就敢打赌你说错了。
因为一切都在剧烈变化中,而一旦你承认局势不稳定,就等于你已经承认你不知道未来会怎样。
即使我们知道六个月后美国会采取什么政策,我们也根本无法预料其他国家会怎么应对、会引发什么后果。
我一直都反对做预测。我不相信宏观预测——不管是我自己的,还是别人的。
我们今天对未来的了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少。
那些喜欢依据预测来生活的人会说,未来会发生什么,所以我要这么做;因为未来会发生某事,所以我要那样做。
但真正需要的是两样东西——不仅仅是预测结果本身,你还需要一个对预测正确概率的估计。
而在今天这个时候,不管你的预测是什么,你都必须承认:自己预测正确的可能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低。
因为我们对未来的可知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低。
问题7
霍华德·马克斯 你得这样想——就像是布鲁明戴尔百货(Bloomingdale’s)突然全场打折了。过去两天,标普500指数跌了8%,过去六周跌得更多。
这等于是全市场在打折促销。这种情况理应让人更愿意买入。
当然,价格会不会继续跌?没人知道。
现在的价格是否合理?没人知道。
但很多人一看到价格下跌就逃离市场,因为他们以为“价格跌了=风险增加”。
但下跌有时候只是价格更便宜而已。
当然,你需要有前瞻性,需要像我反复说的那样——判断现在这个“折扣”是否足够,是否有吸引力。
至少你得去认真看一看。
而且你不能说:“我在100元时买了X,现在跌到90元了,所以我决定不买了。”这根本说不通。
你得重新审视它值不值得买。
问题8
霍华德·马克斯 我依然认为美国可能仍是最好的地方,但它已经没有过去那么“最好”了。
你想想,美国之所以曾是最佳投资地,有几个关键因素:
一个是法治基石,但如今这个优势可能在减弱;
一个是结果的可预测性,今天这点也没那么稳了;
还有一个是财政状况。
说实话,美国长期以来最大的问题就是财政赤字和债务问题。
我们的行为就像一个人拿着没有额度限制、账单永远不会来的“黄金信用卡”在消费。
你想,如果你有这么一张卡,你可能一开始买一辆好车,但很快你就会想:反正账单也不会来,不如所有车都买了。
这就是我们国家的花钱方式,也是华盛顿的花钱方式。
而过去这几天发生的这些事情,有可能改变这种“无限刷卡”的局面吗?
有没有可能,某一刻出现“信用卡额度限制”?或者某一刻真的账单来了?
如果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任何一个为“是”,那就是一个真正的风险。
如果人们不再喜欢美元,不再愿意投资美国;
如果我们只是惹怒了很多人,让他们觉得:“好吧,美国的信用也许还是不错,但我不想再持有它的债券了,因为看看他们是怎么对待我们的。”
那么,美国的财政状况将变得异常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