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看到一些女性朋友发出相似的疑问:
“
🔹我的月经量突然变少了,该怎么办?
🔹才30多岁月经就变少了,不会是更年期提前/卵巢早衰吧?
🔹我平时月经量很少,会不会是气血不足/宫寒?
同时也会见到有人会用月经量的多少和月经的规律性衡量自身的健康程度和衰老指数。甚至还会想方设法(多数是食疗,如:喝养生茶、吃催月经的食物等)增加月经量。
这类认知和行为显然没有科学的依据。
因此,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月经与卵巢功能的关系,希望能抚平大家对“衰老”的恐惧。
月经与卵巢功能的关系
所谓的月经,其实是子宫内膜随着卵巢分泌的激素变化,周期性生长、脱落的过程。
月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卵巢功能,因为卵巢中的卵泡发育和激素分泌直接影响子宫内膜的生长和脱落,从而影响月经的周期和量[1]。
但月经并非唯一决定因素,因为月经还受到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2-5]:
这些因素可以独立于卵巢功能影响月经的规律性和量,因此不能仅通过月经情况来判断卵巢功能。
更不能盲目的认为:“月经量多代表身体更年轻、健康;月经量少则显示身体正在衰老、步入亚健康”。
像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息肉等子宫的器质性病变影响宫腔时,很有可能会导致月经量增多。
因此经量过大可能并不意味着更年轻,反而是某种疾病的信号。
月经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
正常吗?
卵巢功能在生理性衰退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女性的卵泡数量是固定的”这个说法,实际上也确实如此:
卵巢像是一个“仓库”,存储了固定数量的卵泡。女性出生时卵巢约有100万-200万个卵泡,月经初潮后每月消耗一批(一颗“优势卵泡”发育并被排出,同时伴随着一批卵泡的凋亡),35岁后消耗速度加快,最终在更年期(约45-55岁)耗尽[6]。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5
随着年龄的增长,卵泡数量的逐月减少,女性的卵巢功能逐渐下降是一个自然且不可逆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卵巢功能衰退。
卵巢衰退是一个与年龄相关的正常生理性变化。
这种变化在35岁后开始加速,45岁左右进入围绝经期,50岁左右进入绝经期。
如果卵巢衰退的进程符合上述年龄变化模式,那么就是正常的。大家不用对卵巢衰退感到过度担忧,也不必将其与我们日常定义的“衰老”完全等同起来。
卵巢衰老通常早于其他器官的衰老,并且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过程[7]。
这意味着卵巢衰老的早期症状,如生育力下降,可能不会立即在个体的健康或外观上显现出来。卵巢衰老伴随的代谢变化对健康和外观产生间接影响,但这些影响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显现。
月经周期缩短,月经量减少
随着年龄增长,卵巢功能在生理性衰退的过程中,卵泡对激素的反应变得敏感,导致卵泡发育加快(正常卵泡需14天成熟,而卵巢功能减退时可能7-10天成熟并提前排卵),月经周期缩短(如从28天变为21-25天)[8]。
科学角度来说月经周期缩短,月经量减少,是卵巢功能生理性衰退的表现,这也是自然规律。这种月经的变化通常是在正常范围之内的。这里我们要定义一下正常月经[9]:
正常月经的定义
通过上面的内容我们也可以看到,正常月经时间范围和流量定义其实跨度较大,只要指标在生理范围内,即使周期或流量有所变化,也属于常见现象。
但是如果伴有明显异常或不适(如剧烈疼痛、发热、异常出血等),则提示需要就医。
// 江湖传闻
有“江湖传闻”称,远古时期女性在30岁后数量减少,经量减少和周期缩短是为了避免经血气味吸引野兽,属于进化中的自我保护机制。
首先,这肯定是无稽之谈,其次传言本身就有逻辑的漏洞:
比方说,人的月经周期缩短了(从28天变为21天),意味着每年月经次数增加(从13次增至17次),总出血时间反而更长,与“减少暴露风险”的目的相矛盾。
另外,与人类亲缘最近的灵长类(如狒狒、黑猩猩)经量极少,甚至无明显月经现象。若此机制属实,人类应与其他灵长类趋同演化,而非独有。
你可能更担心的是
卵巢的病理性衰退
可以理解,很多女性朋友们担心月经量的减少,是担心这种症状提示了另一个让人“害怕”的病理性概念——卵巢早衰。
这里提示一下,“卵巢早衰”or“过早绝经”都是不太准确说法,更准确的学名其实是“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它是指女性在40岁之前,发生高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低下[10]。
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
核心诊断标准(需同时满足)[10]:
🔹患者年龄<40岁;
🔹闭经≥4个月(或月经极度稀发);
🔹两次FSH>25 IU/L(间隔4周检测);
🔹低雌激素症状(如潮热、阴道干涩)。
诊断标准中的月经稀发其实指的是月经周期变长,即月经间隔时间变长,与我们上面提到的卵巢生理性衰退伴随的月经周期缩短恰恰是相反的。
举个夸张的例子说明月经稀发:
小刘(33岁)最近6个月,月经发生了改变,过去28天来1次的规律月经,变成有时候40天来1次,有时候60天来1次,而月经量有时和平时没什么区别,有时又减少。
这种月经周期不规律的特征,提示为月经稀发,而非单纯的月经量减少。
退一步讲,你的月经周期确实出现了异常,也不能单独作为“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的诊断依据。
因为前文也说过了,月经还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比方说:
就诊建议
如果你确实感受到了月经有异常的变化,同时还出现了“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可能会出现的其他症状,如:
那么,就建议去妇科或内分泌科就诊,由医生结合检查结果判断[10]。
怀疑自己的经量过多或者过少是某种异常的征兆,都建议尽早就诊(线上问诊也可以,请不要看完科普就在家自行诊断)。
一般建议在月经来潮第5-7天先完善子宫附件超声的检查,必要时还需要结合月经周期、经期、手术史、年龄以及生育需求,进行内分泌方面的化验。
即便确诊了“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只要尽早治疗,医学上仍然有很多方法可以改善症状,无需过于焦虑。
参考资料
责任编辑:柳芊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