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阿根廷国有企业改革报告显示,2024年整体亏损高达20亿美元,政府补贴高达3.18万亿比索。
2.米莱政府通过自愿离职和裁员等方式,将员工总数减少14%,其中铁路运营商、阿根廷邮政和阿根廷航空是裁员最多的企业。
3.亏损主要来自阿根廷能源公司(Enarsa)和铁路运营商(Operadora Ferroviaria),分别亏损10.02亿美元和5.77亿美元。
4.然而,阿根廷核电公司(NASA)等部分国有企业实现盈利。
5.政府最近接管了公路运营商(Corredores Viales),但这家公司去年底就实现了运营收支平衡。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阿根廷总统米莱上任一年多来,国有企业改革效果如何?一份最新报告令人震惊,这些企业大幅裁员14%,整体亏损却高达20亿美元。
这份由阿根廷经济部下属机构发布的报告,详细分析了国有企业在2024年的运营状况,结果显示,这些国有企业收到的政府补贴高达3.18万亿比索,运营亏损总额达2.09万亿比索,约合20亿美元。与2023年相比,政府提供的资金支持大幅增加,当时为1.43万亿比索。
为控制成本,米莱政府对国有企业进行大力整顿,通过自愿离职和裁员等方式,将员工总数减少14%。其中,铁路运营商、阿根廷邮政和阿根廷航空是裁员最多的企业。
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阿根廷国有非金融企业员工总数为79209人,2023年底为92058人。
那么巨额亏损从何而来?报告显示,主要来自两家企业:
阿根廷能源公司(Enarsa): 这家电力批发公司主要负责能源进口和大型电力项目融资,其亏损占所有国有企业亏损总额的一半,约10.02亿美元。能源进口是导致亏损的重要因素。
铁路运营商(Operadora Ferroviaria): 这家公司负责阿根廷全国铁路运输运营,需要政府提供巨额财政援助才能维持,每天补贴高达200万美元。讽刺的是,早在梅内姆执政时期,有关铁路每天亏损100万美元的讨论就曾引发社会关注。如今,铁路网络规模远小于当年,每天的亏损额翻番。
报告还揭示了一些有趣的现象。一家名为“铁路人力资源开发公司”的企业,在米莱政府上任后,员工数量发生 “过山车式”的变化,人数从860人锐减至3人。而另一家国有铁路公司“阿根廷铁路”的员工人数却大幅增加。
与此同时,有些国有企业实现盈利。如阿根廷核电公司(NASA),这是一家核电站运营商,其运营利润为1760亿比索。其他盈利企业还包括阿根廷水务公司(AySA)、阿根廷卫星公司(ARSAT)和公路运营商(Corredores Viales)。
目前来看,米莱政府推进的私有化改革进展并不顺利。许多国有企业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 政府最近接管了公路运营商(Corredores Viales),但这家公司去年底就实现了运营收支平衡。政府给出的理由是,需要加速私有化进程,将国家公路尽快转移到私人手中。
报告指出,除了Enarsa外,政府对其他国有企业的补贴大部分用于支付运营费用,几乎没有用于投资。
阿根廷航空获得的补贴为570亿比索。为减少对政府补贴的依赖,阿根廷航空采取一种巧妙的策略,利用汇率差增加收入。
在前任经济部长马萨执政期间,负责管理阿根廷航空的基什内尔派青年政治团体“坎波拉”获得一项特殊许可,允许他们以电子市场MEP汇率结算海外销售所得美元。
通过这项政策,阿根廷航空公司可用高于官方汇率的价格将海外销售收入兑换成比索,以官方汇率购买美元支付飞机租赁等费用。
米莱政府保留并加强了这一政策。阿根廷航空公司将大部分国内机票销售额计入其乌拉圭子公司,利用汇率差获利。 这种做法不违法,可能会涉及税务问题。
虽然能够通过汇率差从央行获得廉价美元,政府还是在2024年为阿根廷航空提供了570亿比索补贴。 如汇率差继续扩大,今年的补贴需求可能会减少。
另外,2024年,阿根廷里奥图尔比奥煤矿(YCRT)需要842.677亿比索才能维持运营和支付工资,但煤炭销售收入只有3.831亿比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