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社区资源 助力青年创业——吴家营街道创新“阵地换服务”模式推动社区治理与青创双赢

青年是城市的未来,更是基层治理与创新创业的生力军。今年以来,吴家营街道党工委聚焦辖区高校资源集聚优势,创新推出“阵地换服务”模式,通过盘活社区闲置空间、搭建校地合作平台、完善创业孵化链条,探索出一条社区治理与青年创业双向赋能的创新路径,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青春动能。



整合资源:
释放2471平方米空间打造“众创生态圈”  


图片



图片

吴家营街道毗邻大学城,辖区汇聚6所高校、超10万名师生,青年人才资源丰富。街道以“空间即资源,服务即资本”理念,系统梳理社区闲置场地2471平方米,打造致远社区“致美行远·众创空间”示范样板。通过“1+2+N”阵地共享计划(1个党群服务中心核心、2个红色驿站、N个校地企共享平台),建成青年星光集市、赋能创课空间等5大特色众创载体,形成集创业孵化、技能培训、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矩阵。  


四步闭环:
从“引才”到“评优”构建全周期服务体系 


街道创新“引—留—用—评”四步工作法,构建青创服务闭环:  

图片

精准引才:通过问卷调研、创业大赛、公益路演,建立“意向合作”“空间需求”“专业支持”三张清单,吸引25个优质项目入驻,涵盖非遗手作、教育培训、健康服务等领域。云南民族大学非遗团队开发的瓦猫、漆扇等文创产品,已成为社区特色文化名片。 

图片

多维留才:组建“创业导师+法律顾问+金融专家”服务团队,搭建融资对接、证照代办绿色通道,联动农信社等机构提供小额贷款支持。目前北京云师教育等企业已带动辖区70余名教职工安居、100余人租房,促进消费增长超百万元。 

图片

双向赋能:创立“公益反哺”机制,通过星光集市营收提点、品牌活动赞助,累计注入社区微基金4.2万元,反哺支持初创项目。同步开发“六点半课堂”、老年助餐点等民生服务,实现创业项目与社区需求精准对接。 

科学评优:建立“成长档案”量化评估体系,实施月度评估、年度考核,对3个个人项目、2个团队项目给予重点扶持,其中非遗绒花手工艺品项目已带动20余名宝妈灵活就业。  


成效初显:
校地企联动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 


通过阵地换服务模式,吴家营街道已实现多方共赢:500余名大学生获得实习实践机会,30余家企业解决招工难题,450名学生参与社区服务。云南艺术学院团队打造的“民族特色街区”日均客流量突破千人次,成为网红打卡地。街道党工委书记表示:“我们正探索设立‘资源银行’,推动跨社区资源共享,未来将深化‘服务积分制’‘社企联营’等机制,让更多青年在社区扎根成长。”  

随着“高校-企业-社区”资源链的持续完善,吴家营街道将接续书写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的生动篇章。


图片


来源 | 呈贡融媒 李翠玲 何春华
排版 | 朱怡霏

编审 | 李学刚

终审 | 马玲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