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APASL 2025丨肝病相关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管理专题讨论会圆满召开

图片

编者按

3月26日至3月30日,第34届亚太肝病学会年会(APASL 2025)在北京隆重召开。在此期间,一场聚焦于肝病相关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管理的专题讨论会吸引了众多肝病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分享各自在临床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与深刻见解。本次会议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徐小元教授和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南月敏教授共同担任会议主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尤红教授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黄燕教授分别发表了精彩的主旨演讲。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韩英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朱传龙教授、河南省人民医院康谊教授、天津大学中心医院梁静教授及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黄杨卿教授等一众专家亦莅临会议,分享了各自独到的临床洞见,以期促进肝病相关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管理领域的持续进步与广泛交流。本刊特整理会议内容,以飨读者。

主席致辞

图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徐小元教授

会议伊始,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徐小元教授发表开场致辞。徐教授强调,肝病相关血小板减少症在我国临床实践中是一个亟待高度关注的重要议题。他指出,肝硬化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状态,其患者在病程进展中往往会伴随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减少,这一现象对患者的治疗策略选择及预后均产生着深远影响。本次会议的召开,正是基于对当前临床挑战的深刻认识与积极应对,旨在汇聚领域智慧,探索并提出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与科学严谨性的实践方向,为临床医生在面对肝病相关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时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治疗参考,从而进一步规范临床实践,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

大咖深入解读《肝硬化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管理实用指南》

图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尤红教授

在学术讲座环节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尤红教授以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发布的《肝硬化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管理实用指南》为基,深入剖析了肝硬化血小板减少症的管理要点。尤教授指出,该指南系统性地阐述了血小板减少的诊断、分级标准、治疗策略,以及针对血栓、肿瘤和感染患者等特殊群体的个性化处理建议,旨在为各类患者提供一套全面且科学的诊疗方案。

肝硬化血小板减少症,即肝硬化导致的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其严重程度被划分为四级,其中血小板低于50×109/L为严重血小板减少,需及时采取临床干预措施。指南建议1,对于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的患者,尤其是合并消化道溃疡等特殊情况时,应使用升血小板药物;血小板计数20~50×109/L,在进行高风险操作时,可以升血小板药物治疗为主;当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9/L,在进行有创操作时应当使用升血小板药物或输注血小板。

图片

目前,临床常用的升血小板药物主要包括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和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指南推荐1,在患者接受侵入性操作、手术或抗肿瘤药物治疗时,可根据需要的血小板阈值,使用rhTPO或TPO-RA,以减少出血风险。rhTPO与内源性TPO具有相似的药理作用,连续使用常规剂量5~7天能有效升高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减少或避免血小板输注2-3。使用升血小板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延长药物疗程或增加药物剂量,可能会提高疗效,例如rhTPO可延长1~6个月。研究显示,rhTPO治疗肝硬化血小板减少1个月和6个月可提升血小板计数达基线2倍2。

对肝硬化出血风险较低的患者,指南中提到,一般不建议输注血小板,但出血风险较高的危重症患者或需实施高出血风险手术、有创操作,而又不适合接受升血小板药物治疗的患者可接受血小板输注治疗1。此外,尤教授还详尽分享了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及随访监测等关键内容,并着重强调了术后感染、栓塞和血栓等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雪上加霜,如何重塑平衡?肝病相关血小板减少症合并感染患者升板治疗探讨

图片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黄燕教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黄燕教授围绕肝病相关血小板减少症合并感染的病理机制及干预策略进行了系统阐述。黄教授提到,肝硬化患者常伴随高感染率4,不仅加剧血小板减少5,还削弱其聚集能力6,进而加剧出血风险5。此外,血小板计数还与疾病进展呈正相关7。因此,肝硬化、感染和血小板减少三者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恶性循环,对于肝硬化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和感染的患者,管理策略主要包括保肝治疗、提升血小板计数以及抗感染治疗8,其中血小板管理有望成为重塑平衡的关键策略。

在抗感染治疗中,血小板参与细菌的清除等免疫过程9。研究显示,提升血小板计数有利于减少肝硬化患者感染加重和复发风险,如菌血症及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10-11。此外,动物实验及探索性试验表明,血小板水平影响肝纤维化进程12,提升血小板或可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13。本次APASL会议中,天津大学中心医院梁静教授的一项研究同样显示14,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应用rhTPO治疗,可显著增加血小板计数、改善肝功能水平,并指出rhTPO治疗可能通过增加PF4蛋白水平,诱导血小板聚集,增强免疫反应,参与细胞代谢,促进ACLF患者的肝功能恢复。

临床实践中,血小板输注虽为直接升板手段,但存活时间短且易产生抗体,不适合长期应用7。TPO-RA口服方便,但血栓风险约5%-7%,需密切监测15。rhTPO具有负反馈调节机制,血栓风险较低16。其起效迅速,治疗5天平均血小板可提升至50×109/L,7天有效率超70%7、17。真实世界研究显示,对于肝硬化合并严重血小板减少患者,rhTPO治疗组在1月、6月和2年观察期血小板计数均高于未应用rhTPO组18。对于脓毒症患者,rhTPO可有效提高28天生存率,并降低患者死亡率19-20。安全性方面,rhTPO不良反应发生率低(1.27%),主要为发热、皮疹等,且多可耐受,无心血管事件、血栓形成或中和抗体产生等报告21。

目前,已有《中国成人血小板减少症诊疗专家共识》等多项指南推荐rhTPO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症5、22-24。

图片

大咖论道 临床面临的挑战和未来方向

在讨论环节中,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韩英教授担任主持人,引领多位专家围绕肝病患者血小板减少症的诊疗挑战与机会展开深入讨论。江苏省人民医院朱传龙教授表示,在重症感染的情况下,肝病患者可能会出现急性血小板减少,此时直接输注血小板有可能激发血小板抗体的产生,而rhTPO作为内源性补充是一个良好的选择,可避免血小板数量进一步减少。河南省人民医院康谊教授则提出了脉冲式治疗策略的考量,即在使用药物一段时间后暂停给药,尽管此时血小板计数可能会有所回落,但在停药3至6个月后,可再次启动治疗,以此维持血小板计数于一个相对安全的范畴内,同时规避血栓形成风险的增加。天津大学中心医院梁静教授认为,肝病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管理涉及多种复杂机制,仅仅关注血小板数量的减少是远远不够的,还应重视血小板功能与活性检测,并进一步强调,rhTPO在促进肝再生方面的作用是一个值得医学界深入探索的课题。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黄杨卿教授强调,血小板计数的降低不仅意味着出血风险的上升,还往往伴随着门脉高压的加剧以及肝功能失代偿程度的深化,进一步增加患者术后肝功能衰竭的风险。此外,血小板在机体抗感染机制中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术前提升血小板水平对于降低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图片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韩英教授

图片

江苏省人民医院朱传龙教授

图片

河南省人民医院康谊教授

图片

天津大学中心医院梁静教授

图片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黄杨卿教授

会议总结

图片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南月敏教授

会议落幕之际,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南月敏教授总结道,血小板减少是肝病科临床实践中面临的重大挑战,尤其在重症感染、慢性肝硬化及合并造血障碍的患者中,对诊治工作及患者健康构成显著威胁。建议临床工作中,将血小板计数维持在安全水平,并在治疗后持续监测,以及时避免因血小板减少而引发并发症。肝硬化血小板减少症相关指南的发布,为临床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未来,随着临床数据和循证证据的积累,指南将不断更新,以更好地指导个体化治疗。通过本次会议的召开,各位医学同仁得以汇聚一堂,共同交流宝贵的临床经验,深入学习肝病相关血小板减少症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为推动肝病相关血小板减少症规范化诊疗水平的提升做出了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 肝硬化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管理实用指南[J].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4, 32(10): 865-871.

2. Feng R, Liu Y, Zhu XL, et al. J Viral Hepat,2022, 29(5):306-316.

3. Ding JN, Feng TT, Sun W, et al. World J Gastrointest Surg, 2022, 14(11):1260-1271.

4. Vivek A, Lingiah,Nikolaos T.J Clin Transl Hepatol, 2021, 9: 0.

5. 中国成人血小板减少症诊疗专家共识.中华内科杂志.2020;59(7):498-510.

6. Zanetto A .et aL JHEP Rep.20224(7):100493

7. 张静,等.实用肝脏病杂志 2020:23(4)552-555

8. 终末期肝病合并感染诊治专家共识(2021 年版).临床肝胆病杂志.2022;38(2):304-310.

9. Ramadori P,et al. JHEP Rep.2019;1(6):448-459

10. Yang Q, et al. J Int Med Res.2020:48(5):300060520919220

11. Termsinsuk P,et al. Int J Clin Pract. 2020:74(3):e13457.

12. Watanabe M,et al.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9 Jan:24(1):78-89

13. Maruyama T,et al Tohoku J Exp Med. 2013:229(3)213-20

14. 梁静,等.APASL 2025.EP0753

15. Gilreath J,et al. Drugs.2021 Jul; 81(11):1285-1305

16. Edoardo G Giannini,Markus Peck-Radosavljevic.Semin Thromb Hemost. 2015 Jul;41(5):455-61.

17. Liang J, et al Int J Clin Exp Med. 2016:9(11)22148-22154.

18. Feng R, et al. J Viral Hepat. 2022;29(5):306-316

19. Zhou z,et al. Cytokine.2020;136:155227.

20. Wu Q, et al. J Crit Care.2014;29(3):362-6

21. 侯明,等.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5:34(8):642.

22.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感染诱发的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9;18(11):801-838.

23. 广东省药学会,临床重症与药学超说明书用药专家共识.今日药学,2022;32(5):321-330.

24. 肝病相关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管理中国专家共识[J],.临床肝胆病杂志,2023,39(10):2307-2320.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00:34
8090后泪目!奇迹MU端游复刻,4月10日登录送卓越套装
广告奇迹MU怀旧版
了解详情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