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的萨拉热窝,和夜里完全是两种气质。
出酒店右拐是拉丁桥,往左转,就是古城里的大市场。
那个市场,可以逛一整天。
其实,真的有很多不错的手工艺店铺,但是一想到,我要在巴尔干半岛自驾一个月,箱子的空间有限。
于是,什么都不敢买了。
大市场的中央,就是鸽子广场。
欧洲的广场鸽子多,但是,也没有多到这个样子的。
可能历经苦难的萨拉热窝的公民们,需要这些和平天使,来给他们一些抚慰吧。
不管什么宗教什么年龄的人,在这些鸽子面前,都变成了没有杀伤力的小孩子。
广场上有一座戴着绿帽子的建筑,它其实是一口木质喷泉,名叫“sebilj”。
从外形上看,这是一个标准的土耳其式建筑。
这趟旅行,我已经完全能够通过建筑风格,来判断它是什么年份时什么宗教的建筑了。
奥斯曼帝国统治了波黑五百年,所以,走在萨拉热窝的老巷里,经常就会有来到伊斯坦布尔的恍惚。
喷泉建于1753年,奥地利的建筑师在1891年,将其搬到了这个广场上。
当地人传说:你如果喝了喷泉的水,有一天,你还会回到萨拉热窝的。
这个传说跟罗马的许愿池,如出一辙。
那年我在罗马许愿池边投完币,果然第二年就回去了。
可是,这次我非常的想要逃离萨拉热窝,于是,我就没碰这口泉水。
现在想想有点后悔,萨拉热窝是非常有后劲的,它时不常的,在我的梦里闪回。
我慢慢的穿过古老的街道,走过硕长的斜坡,站在山边的瞭望台上,俯瞰着薄雾弥漫的城市。
城里的建筑色泽冷峻,外墙上弹痕累累,或者,被火烧灼后,黝黑一片。
那么的朦胧却又那么的真实,触目惊心。
这次,我还认识了一位波黑的艺术家萨萨,通过他,我深度了解了萨拉热窝,他的故事太长,我下一章节会细说。
萨萨带我去了他小时候读书的地方,旁边两百米,是一个硕大的体育场。
1984年,在那个场馆里,召开了冬奥会。
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健儿,在那里竞技。
他们唱歌、跳舞、奔跑、跳跃,鲜花开满了整座城市。
好一派繁荣的盛世模样。
几年后,波黑战争爆发了。
从体育场,穿过一条小马路,我走进了一座墓园里。
也就几年时间,有些运动员,就躺进了这片墓地里。
有一位逝者的墓碑,就是一颗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