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9

评论

6

4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我的背能像雪山一样直了!”多学科接力定制“生命方案”,藏族女孩挺直脊梁

AI划重点 · 全文约2293字,阅读需7分钟

1.18岁的藏族女孩央珠在浙大二院成功接受脊柱侧弯矫形手术,术后脊柱侧凸角度明显改善,肺功能改善明显。

2.央珠在浙大二院接受了为期5个月的治疗,包括渐进式牵引矫正治疗、肺功能强化干预、个性化营养支持等。

3.为此,浙大二院组织了6次多学科联合会诊,由7个亚专业专家组成MDT团队,为央珠量身定制了“生命方案”。

4.术后央珠在综合ICU团队的密切观察下,逐步回到海拔2000~3000米的过渡区域,适应耐受后再回到家乡。

5.央珠表示,她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主持人,感谢医生护士们给她带来的健康和平克服困难的勇气。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曹露婷 通讯员 鲁青 陈伟斌

“站在演讲台上,我感觉自己就像格桑花开了!”18岁的藏族女孩央珠露出青春靓丽的微笑,她的眼神清澈动人,脸上闪耀着光芒,每个见到她的人都会被这份生命力打动——任谁都无法将这个挺拔的小小身躯与X光片里严重变形的脊柱联系在一起……

图片

藏族女孩央珠顺利出院,患者及家属照片等信息已征得本人及家属同意授权,医院供图

这个来自西藏那曲班戈牧区的姑娘,连续三年在“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活动中,用带着酥油茶香气的普通话讲述家乡巨变,在“谈变化、说发展、促团结”主题演讲中屡获殊荣,硬是把命运的残缺演绎成生命的华章。

在海拔5000米的青藏高原上,藏族姑娘央珠的成长之路充满坎坷。先天性脊柱侧弯让她的童年格外艰难——小学时因身高落后被同学嘲笑取外号,初中被迫辍学时把眼泪咽进高原的风里。当她在第三届“那曲奋进”演讲比赛中高举第一名的奖杯时,谁也不曾想到,这个用声音传递民族团结力量的藏北女孩,掩在藏袍之下的脊柱已弯成130度的弧,默默承受着脊柱严重变形带来的剧痛。

当央珠的病情传开,当地工作人员拨通了浙大二院医疗援藏“绿色通道”专线:自2012年“浙大二院—那曲名医可视远程会诊中心”开通以来,从成功救治48岁脑出血患者的“云端生命首战”,到建立“5G VR云端模拟共享示教室”培养藏族医护骨干,浙大二院用13年时间在那曲编织起一张“数字医疗守护网”。

病情凶险:130度侧弯下的生命危机

当央珠转入浙大二院时,她的X光片让见惯疑难重症的浙二专家们屏住了呼吸——胸廓扭曲成诡异的S型,脊柱侧弯130度的锐角如一把利刃刺向她小小的心肺,且伴随重度剃刀背和脊柱僵硬。

由于长期的侧弯,央珠蜷缩着背脊,她的身高停滞在130厘米,体重仅27公斤,营养评估指标处于重度不良状态。更严峻的是,心肺功能联合评估提示,央珠存在重度肺功能障碍以及肺动脉高压,肺功能仅剩正常人的1/3。文献研究显示,此类未干预病例的生存期多在40至50岁区间,而结合临床实际评估,专家团队认为其预期寿命可能更有限。

“手术是挽救央珠生命的唯一希望,但此类极重度僵硬型脊柱畸形合并心肺功能衰竭的病例风险极高。”面对如此复杂的病情,浙大二院骨科主任医师李方财坦言,“术中出血、麻醉耐受、术后感染等都可能让她脆弱的心肺功能在短期内进一步受损,甚至难以度过围手术期。”

“我要手术,就算下不来手术台!”面对超高危级手术评估结论,这个藏族女孩始终坚信能亲眼看见自己笔直的背影。

多学科联合护航:量身定制的“生命方案”

“这类复杂疑难高精尖手术的完成,不仅需要顶尖的临床技术,更是对医院综合救治能力的集中呈现。”浙大二院党委书记王建安表示。

为确保治疗方案的科学性与安全性,浙大二院医务部先后组织6次多学科(MDT)联合会诊。由李方财领衔,集结心血管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营养科、麻醉手术部、综合ICU、康复科等学科专家,组建起一支涵盖7个亚专业、拥有丰富复杂病例处置经验的MDT团队,结合央珠特殊的生理状况与高原体质特征,制定“术前强基计划-术中多维保障-术后功能重塑”三阶段治疗方案,实现从心肺功能训练到营养支持、从手术方案推演到康复路径设计的全周期管理。

图片

医务部组织7大学科专家为央珠病情进行MDT讨论,医院供图

骨科脊柱外科专业组主导央珠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渐进式牵引矫正治疗,将侧弯角度从130度初步矫正;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联合呼吸治疗师与肺功能室技术骨干,为央珠定制肺功能强化干预方案,通过呼吸肌力专项训练、气道廓清物理治疗及个体化无创呼吸机适应性训练,积极改善了她的呼吸功能;心血管内科全程动态监测心功能,确保血流动力学稳定;营养科为央珠制定个性化营养支持治疗方案,通过精准补充宏量营养素与微量营养素,动态监测营养指标以提升手术耐受力,经过4个月的强化干预,央珠的体重从27公斤增长至33公斤,为后续高难度矫形手术奠定了重要生理基础;麻醉手术部则针对央珠的特殊情况完成术前评估,制定麻醉方案、血液保护管理方案和恶性高热防控等各项应急预案。医务部先后组织多次多学科会诊,动态评估手术指征与风险边界。

图片

术前,央珠积极配合渐进牵引治疗和无创呼吸机适应性训练,医院供图

在长达7小时的脊柱矫形手术中,麻醉团队实施精准化生命支持:通过严格监测血流动力学、通气功能、内环境及血气等变化,动态调整麻醉药物输注速率;漂浮导管结合心排量监测实时精准调控容量和血管活性药物,共同保障其心肺功能的稳定;神经电生理监测系统全程守护,确保下肢运动神经功能的损伤;体外循环团队全程待命,ECMO设备预充完毕可在30秒内启动。术后,央珠的脊柱侧弯角度明显改善。

图片

李方财(右)团队为央珠手术中,医院供图

综合ICU团队密切观察央珠的术后情况,在警惕外科相关并发症的同时,也做好各种长期卧床并发症的预防,比如肺炎、肺栓塞、褥疮等;康复科团队则为央珠量身定制阶梯式训练计划——早期以心肺功能训练、颈椎活动度训练、肩背腰肌力训练、平衡功能训练与步态矫正为主,后期还需要进行控制心率的有氧运动和腰椎活动度训练,提高生活质量。

脊柱侧凸矫形术后,央珠的脊柱侧弯角度显著改善,肺功能改善明显,后续继续长期呼吸康复训练。央珠来自高原地区,在浙大二院经过5个月的治疗后,考虑到其术后胸腔容积重塑及心肺代偿功能仍处动态恢复期,医生们建议她先到海拔2000~3000米的过渡区域,适应耐受后再逐步回到家乡。

“这是我第一次离开家乡过年,新年第一天,护士姐姐给我送来热奶茶。”从世界屋脊的藏北到西子湖畔的杭州,央珠对自己在浙大二院的求医经历满怀感恩,每天的心理疏导更让她在陌生的环境中倍感温暖,“我在浙二的每一天,都能感受到医护人员对我满满的关心、呵护与鼓励,谢谢你们。

而央珠的乐观更是感动了医护团队。“在手术室,看到李主任笑容的那一刻,我就莫名感到心安。我知道自己一定能平安醒来。”央珠坚定地说。

此刻的央珠,正如她最爱的演讲词所言,已然成为“向着太阳生长的格桑花”。

“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主持人。感谢医生护士们,他们给我的不只是健康,更带给我克服困难的勇气。我的背能像雪山一样直了!在西湖畔,在雪山下,我的梦想刚刚开始!”央珠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00:34
8090后泪目!奇迹MU端游复刻,4月11日登录送卓越套装
广告奇迹MU怀旧版
了解详情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