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251

评论

510

1298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一种新型垄断,正在破坏中产孩子的未来

AI划重点 · 全文约2340字,阅读需7分钟

1.精英教育在社会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如政治、军事、商业、科学、学术界和艺术界的成功人士大多出自少数精英学校。

2.研究发现,54.2%的美国杰出成就者曾就读于34所精英名校,其中哈佛大学毕业生在各领域的影响力是普通高校的许多倍。

3.然而,公众对精英教育的影响力普遍低估,如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其他高成就群体中来自精英学校的比例被低估了。

4.精英教育带来的不仅是个人成功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它对社会结构的深远影响,如教育公平性和社会创新能力的削弱。

5.尽管中产家庭可能放弃“鸡娃”,但考上精英大学仍是普通中产孩子过上好生活的最佳路径。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本文授权转自:Dr小鱼(ID: drxiaoyu79 ),作者:Dr小鱼


中产家庭倾其所有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被称为“鸡娃”


在全世界范围内,中产的“鸡娃”都被屡屡批判和嘲笑。


但上层社会就不同,他们不遗余力“鸡娃”,且从不掩饰和纠结。


因为他们深刻地明白,精英教育的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分配。


垄断精英教育,就是垄断未来。


精英教育的影响力无处不在,从政界到商界,再到学术和媒体,许多成功人士都出自少数“精英”学校,特别是常春藤盟校。


最近一项Nature研究发现,精英对社会的影响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甚至可能被我们低估了。


图片


当中产父母在舆论中放弃“鸡娃"时,可能就放弃了孩子未来的精英之路。

这篇文章,我们来好好讲讲精英教育隐藏的真实价值。


图片

精英教育的“隐秘优势”


最近,有学者对来自美国政治、军事、商业、科学、学术界和艺术界的26,198名精英的毕业院校进行了调研,重点分析了他们中有多少比例就读于被视为“精英名校”的34所美国顶尖大学。



图片


研究发现,少数“精英”学校的毕业生担任权力和影响力职位的比率出乎意料地高。


在这些美国的杰出成就者中,54.2%的人曾就读于这34所“精英”学校。

而这个比例在不同群体中有所差异:


四星将军、四星海军上将和众议院成员的比例在11.2%到25.9%之间;


财富500强首席执行官的比例为41.9%;


《华尔街日报》的编辑和作家为50.8%;


美国国家医学院成员为60.5%;


而美国国家科学院成员则达到70.5%;


图片


另外,《福布斯》最有权势的人士、哈佛大学的教职员工和美国哲学学会的成员中,有78.9%到80.9%的人曾就读于这34所“精英”大学。


研究还调查了这些拥有顶尖成就者就读于常青藤盟校的情况。


结果发现,四星将军中有5.1%曾就读于常青藤盟校,而菲尔兹奖得主有70%毕业于藤校。

毕业于哈佛大学的精英中,其中四星将军比例为2.0%,哈佛教职员工的占比达到44.5%。

调研的2万多名社会精英中,约36.3%就读于这八所常春藤学校,其中哈佛占据了16%。


整体来看,哈佛大学的毕业生在各个领域的影响力是普通高校的许多倍。


图片


这并非偶然,而是精英教育中的一种隐秘优势。


精英学校不仅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还拥有更丰富的资源和更强的人脉网络。


这种精英化的教育背景,意味着学生们在校期间就开始了与普通人截然不同的竞争。


顶尖学校的课堂上,学生不仅学习知识,还能接触到丰富的实习机会和校友网络。这种资源的积累,往往使他们在进入职场时具备了显著的竞争优势。


图片

图源pexels


哈佛大学的校友网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哈佛的毕业生在政界、商界以及学术界的影响力不容小觑,许多重要的决策者和领军人物都出自这所学校。


这种现象形成了一种“哈佛效应”,使得哈佛的学生在求职时常常受到优待。


在许多招聘中,企业倾向于优先考虑来自哈佛或其他顶尖学校的候选人,这种倾向无形中加剧了教育资源的集中。


也许,进入哈佛不仅反映了投入,更是通往重要教育和社会经验的门户,也是获得宝贵校友网络的机会。同时,它也可能提升一个人的抱负和期望。


图片

精英的影响力被低估了


虽然大家都意识到精英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实际上,公众对他们的影响力显然低估了。



研究显示,许多受访者普遍低估了“精英”学校对杰出成就的贡献。例如,


美国哲学学会的成员被低估了35.2%;


哈佛教职员工被低估了15.4%;


诺贝尔奖获得者被低估了30.2%;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被低估了20.1%;


麦克阿瑟研究员则被低估了17.4%。


图片


这表明,公众对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其他高成就群体中来自“精英”学校的比例几乎没有更深入的了解。


这种认知差距其实影响了人们对教育的看法,并且在隐隐中加深了社会阶层之间的鸿沟。


那么,为什么公众对精英教育的影响如此低估?


研究人员也给出了他们的解释,一部分原因在于媒体的报道和教育话语的建构。


很多时候,成功的故事被简单归结为个人努力,忽视了教育背景和社会资本的重要性。


这种叙述让人们误以为成功完全靠自己,而看不到背后潜藏的系统性不平等。


比如当我们看到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时,往往只关注他们的才华与努力,很少人考虑他们可能拥有的教育资源人脉网络


图片


而许多媒体报道聚焦于个体的奋斗经历,而对其教育背景、家庭支持和社会资源的影响则显得轻描淡写。


这种思维方式使得公众对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关注度降低,进一步助长了精英的神话。


也让很多信息不对称的普通家庭没有深刻地意识到精英大学和精英教育的重要性。


图片

系统性的不平等


前面我们提到,精英教育不仅提供优质教育,还有丰富的资源和广泛的人脉网络。


其实从更深层次来看,精英教育带来的不仅是个人成功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它对社会结构的深远影响。


教育的精英化使得权力与资源的分配越来越向少数人集中,进一步加剧了社会不平等。


随着社会变得越来越复杂,教育的角色愈发重要。在很多情况下,教育不仅是个人成就的基石,更是社会流动的关键。


那些能进入“精英”学校的学生,往往来自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这无疑使得教育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分层工具。


图片
图源pixabay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的公平性成为了社会正义的重要议题。


近年来,美国的教育体系中,尤其是在大学招生中,经济背景、种族和性别等因素对入学机会的影响愈加明显。


即便是那些有潜力的学生,也可能因家庭经济状况而被排除在“精英”教育之外。


例如,很多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在申请大学时面临重重困难。


虽然他们可能在学业上表现出色,但由于缺乏足够的社会资本和资源,他们的竞争力常常不如那些有着优越背景的同龄人。


这种不平等的现象,不仅削弱了教育的公平性,也使得社会整体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受到影响。


图片

不言放弃


最近经常看到短视频博主说:“不想让孩子上大学”的视频,点击量、观看量都接近十万加。


很多人对他的言论非常认同。


短视频时代,出圈的永远是那些迎合大多数人情绪的言论。


当大家都觉得考大学累时,有人告诉他们,“上大学没用”,大家就非常愿意听。


这段时间,我正好在看耶鲁教授也就是著名的“虎妈”蔡美儿写的一本书,叫《向上流动》。


其中讲了很多第一代美国移民教育孩子的过程。


在美国,在世俗成就上超越普通人的族裔,如犹太裔、华裔、印度裔、伊朗裔……


无一例外不是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以考上精英大学为第一要务。


毫无疑问,考上精英大学是普通中产孩子过上好生活的最佳路径,到现在依然如此。


因为,中产孩子所能依靠的只有知识和技能,而这些都要靠读书去获得。

你同意吗?欢迎评论区留言。


近期活动推荐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