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员工吐槽:人才输出=背差绩效+降薪警告+技能树一键清零

图片


作者 | 蓝血创作组

 来源 | 蓝血研究(lanxueyanjiu)

投稿 | lanxueziben(微信)

城市合伙人招募 | lanxueziben(微信)


图片


“听说研发又要往一线输出人了?”


“可不是吗,这周我们部门已经走了仨,感觉像被HR抽中了‘职场大乐透’。”


“抽中的人怎么办?”


“害,有人连夜找下家,有人直接提离职,还有人抱着主管大腿哭——‘求求了,让我再写一行代码吧!’”


在华为,“输出”这个词儿总能瞬间点燃茶水间的八卦之火。所谓“输出”,就是公司一声令下,把研发岗的员工“发配”到销售、服务等一线部门。用员工的话说:“这感觉就像你正吃着火锅唱着歌,突然被通知明天改行卖火锅底料——还是强制性的。”


01

被输出”的N种姿势

从“技术宅”到“社交悍匪” 


一位心声社区的“倒霉蛋”吐槽:“如果是好事,不需要组织强制分配,会有人主动去?!”这话瞬间引发共鸣。毕竟,谁愿意从空调房里的代码世界,突然被丢去客户现场陪笑脸、拼酒量、背KPI?更扎心的是,转岗往往和“末位淘汰”绑定,仿佛公司在你脑门上贴了张“差生标签”。


“我也是被输送的,参与过输送工作,说白了就是‘职场人口迁徙’。”一位老员工自嘲,“聪明人赶紧找下家谈条件,刚烈派直接辞职——但大部分人只能乖乖收拾工位,毕竟‘不服从分配’的罪名比写bug还严重。”


不过,也有“人间清醒”的员工看透一切:“输出前如果给加薪、升级、好绩效,谁会排斥?但现实是,输出=背差绩效+降薪警告+技能树一键清零。”


这话精准戳中痛点——多少工程师一想到要放弃多年积累的技术,转行从零学销售话术,就恨不得把键盘焊死在工位上。“


02

输出”的AB

是断崖,还是跳板? 


“前半段搞研发,后半段干销售,职业生涯直接腰斩!”有员工哀嚎。毕竟,技术岗转销售堪比让程序员改行说相声——段子还没编好,客户已经冷场了。更现实的是,跳槽时猎头一听你从研发转销售,眼神立刻充满同情:“兄弟,你这简历……挺叛逆啊?”


还有人吐槽主管的“毒鸡汤”:“公司总说‘走出舒适圈’,结果我们是被一脚踹进‘火坑圈’!”尤其是对社恐程序员来说,突然要每天和客户“拉通对齐”,简直比代码报错还恐怖。一位员工悲壮总结:“在研发部,代码跑不通顶多加班;在一线,单子跑不通可能直接‘跑路’。”


但硬币总有另一面。


比如那位传说中的“余大嘴”余承东,当年就是从研发转销售,硬生生把华为手机卖成国民品牌。有老员工嘀咕:“别看现在哭唧唧,万一混成销冠,年终奖能买辆保时捷呢!”


更何况,华为也不是“坑”员工。心声社区有人理性分析:“输出本质是让技术佬更懂业务,前线战士更懂产品——理想状态下,这是要打造‘六边形战士’啊!”


虽然现实常变成“理想很丰满,执行很骨感”,但确实有人借机转型成功。比如某位从测试转售前的哥们,如今已是“酒桌战神”,还开发了独家技能——三杯白酒下肚,能把5G基站参数背得比菜单还熟。


03

华为式生存哲学

要么卷,要么润 


面对“输出”,华为人分化成三大门派:


“职场变形记”派:把转岗当真人秀,迅速点亮新技能树。比如一位小哥转销售后,把代码思维用在客户分析上,竟成了部门“数据狂魔”。“


内卷游击队”派:暗中联系猎头,准备带着技术“叛逃”到隔壁大厂。“


佛系养生”派:躺平任嘲,每天默念“工资到账,烦恼全消”。


当然,最狠的还是“刚烈派”。一位员工在论坛怒吼:“有人喜欢被rape?”这话虽然极端,却道出强制转岗的无奈。但华为也有自己的苦衷——国际制裁下,公司得像打游击战一样调整战略,员工自然成了“战略物资”。


终极拷问:狼性文化,还是“狼来了”文化?


“输出”争议背后,是华为“狼性文化”的AB面:A面:高薪、股权、晋升通道清晰,让员工甘愿“为司赴汤蹈火”;B面:强制调配、末位淘汰、八年工龄清零,又被吐槽是“职场PUA大师”。


但有意思的是,吐槽归吐槽,华为的离职率并没想象中高。一位员工道破天机:“别看大家嘴上骂得凶,心里都清楚——出去可找不到这么高的工资啊!”


04

职场没有乌托邦

只有适者生存 


说到底,“输出”不过是职场丛林法则的缩影。有人视之为“职业断崖”,有人当成“重生副本”。就像一位员工的神比喻:“在华为,你永远不知道明天是被优化,还是被优化(成销冠)。” 所以啊,下次收到“输出大礼包”时,不妨学学那位淡定老哥:“慌啥?就当公司花钱请我读了个MBA——还是带实战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