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通常认为波罗的海地区的传教活动是德意志人开展的,但也有瑞典和丹麦传教士。实际上,斯堪的纳维亚教士在波罗的海的传教工作比德意志僧侣更早,一直到12世纪末哥得兰岛上维斯比的商人社区开放了道加瓦河口的立窝尼亚市场。德意志商人来到道加瓦河的时候,有教士陪他们一同来。1180年,其中一位教士,奥斯定会修士迈因哈德留在了当地部落立窝尼亚人(立窝尼亚这个名字就是这么来的)当中传教。中世纪最优秀的编年史家之一立窝尼亚的海因里希[1]记载了迈因哈德的故事和随后五十年的传教历史。他的史书扣人心弦地讲述了传教士和十字军战胜异教徒的怀疑与抵抗的英雄故事。读者若是仔细看字里行间,会发现这位编年史家还批评了基督徒作为个人和群体的许多缺陷。[2]迈因哈德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教宗任命他为于克斯屈尔主教。于克斯屈尔是他的小教堂所在的岛屿。他的成功引起了异教祭司的怒火,他们担心外国军队会紧跟着传教士而来,于是大肆阻挠迈因哈德的活动。祭司的担心不是完全空穴来风。立窝尼亚人及其在上游的邻居拉脱维亚人已经遇到了来收税的罗斯官员,而且立窝尼亚人和拉脱维亚人的民间传说里无疑有维京劫掠者和旅行者的故事。原始社会与陌生人打交道的方式往往迥异,有时既对外邦人热情好客,同时也怀疑外国人都不怀好意。迈因哈德建造了两座要塞,保护他的一小群信徒,抵抗立窝尼亚人的袭击,并用雇佣兵驻防这些要塞。德意志人没有早点派志愿者来保护这个小小的传教团体,主要是因为韦尔夫家族和霍亨施陶芬家族争夺帝位的冲突。1198年亨利六世皇帝驾崩后,这种冲突愈演愈烈。正是在这种喧嚣混乱的局面中,立窝尼亚的传教活动演变成十字军冒险。许多骑士和教士后来到立窝尼亚参加十字军东征,部分原因就是为了躲避德意志国内的混战,因为身为十字军战士,他们享有豁免权,不管当时主宰德意志的是哪一派,都不能侵害他们的人身和财产。于是,在来自德意志本土的小范围帮助下,迈因哈德得到土著缴纳什一税和纳贡的承诺,并建造了两座小型石质城堡。但需要给工人和雇佣兵付钱的时候,很多土著拒绝兑现承诺。并且他们还嘲笑囊中羞涩的主教竟然如此容易上当。迈因哈德似乎以基督徒的坚毅接受了这种局面,但他不久之后就去世了,所以我们没法知道他的打算是什么。他的继任者就没有那么耐心和愿意宽恕了。1197年,汉堡-不来梅大主教启程去圣地参加十字军东征之前,任命洛库姆[3]的熙笃会修道院长贝特霍尔德为于克斯屈尔主教。贝特霍尔德是在易北河沿岸沼泽地殖民的一个家臣家族的幼子,对萨克森的很多贵族家族及当地错综复杂的政治很熟悉。贝特霍尔德先努力与当地部落酋长结交,款待他们,馈赠礼物,但一次为墓地祝圣的不愉快经历让他改变了策略。异教徒纵火焚烧他的教堂,他逃向船只。异教徒企图杀死他,然后在河上追击他。贝特霍尔德逃到哥得兰岛,然后去了萨克森,写了一封详细的信给教宗,请求允许他率领一支军队去讨伐异教徒。教宗同意他的请求,即“为所有拿起武器讨伐奸诈的立窝尼亚人的战士赦免罪孽”。于是贝特霍尔德在德意志北部的乡村来回穿梭,宣讲十字军东征。他于1198年7月率领一支由萨克森人和哥得兰岛商人组成的军队,返回立窝尼亚。立窝尼亚人集中力量对抗基督徒。他们虽然不愿意集体接受洗礼,但允许贝特霍尔德留下并强迫他的教民保持忠诚。不过他们只允许他说服别人信基督,而不准他用武力强迫别人接受新信仰。这对贝特霍尔德来说还不够。土著拒绝按他的要求交出人质,还杀死了好几个搜粮的德意志人,于是他命令进攻。他的军队规模不大,但装备精良。他不仅有重骑兵,还有装备弩弓、长枪、钩刀和戟,身穿铁甲和皮甲的步兵。乘坐高头大马、全身披挂的骑士很容易打败一小群试图拦截他们的骑乘波罗的海矮种马的土著骑兵。与十字军骑士相比,立窝尼亚民兵简直手无寸铁。另外,他们的人数也不是很多,他们的军事传统是发现苗头不对就逃跑。如西方人的谚语所说,审慎算得上勇气的一大半。很讽刺的是,基督徒那边差不多唯一一个丢掉性命的人就是贝特霍尔德自己。尽管他的萨克森骑士迅速击溃了异教徒,贝特霍尔德的坐骑受惊,带着他跑进了沙丘之间的敌群。救援者还没来得及赶过去,他已经被杀死。十字军为贝特霍尔德之死报复,大肆杀戮,在城堡留下了小股驻军,然后乘船回家了。但留下的驻军实在太少,异教徒故意当着他们的面在道加瓦河象征性地洗掉基督教洗礼留下的痕迹,然后围攻城堡,所以僧侣没法下地干活。立窝尼亚人发出警告,任何基督教僧侣若是过了复活节还留在当地,就会被杀死,于是教士们胆战心惊地逃回了萨克森。第三位主教阿尔伯特·冯·布克斯赫夫登从萨克森带来了一支大军,强迫立窝尼亚人成为基督徒,并在道加瓦河畔的里加建造了一座城市。几年后,他组织的十字军东征战胜了拉脱维亚人,深入北方和东方的爱沙尼亚土地,并占领道加瓦河以南人烟稀少的地区和沿着海岸线往南的地区。尽管几乎每年夏季都有足够数量的十字军战士前来保卫基督徒前哨,甚至发动攻势,但很显然,这些兵力还不足以征服内陆的异教徒。并且在漫长的冬季,这些十字军也不能留下参与防御。阿尔伯特主教的第一个想法是把最显赫的土著长老培养成一个骑士阶层。他在这方面只取得了部分成功,因为土著长老当中很少有人拥有足够的收入来筹措恰当的装备。考波[4]和其他几位长老在立窝尼亚很有地位,考波甚至去罗马拜见了教宗,“库尔兰国王们”在当地也占据显要地位很多年。阿尔伯特的第二个计划是向自己的亲戚朋友分配税金。他允许这一小群德意志骑士分享主教区的收入,而不是指望他们依赖自己土地的产出。[5]有些德意志人娶了土著贵族女子。渐渐地,有些土著被德意志人吸纳。但德意志骑士的数量很少,主教也不能把自己的更多税金分发出去,因为那样就会危及他自己和他的教士们的微薄收入。他的第三个计划是组建一个新的军事修会,即宝剑骑士团。宝剑骑士团提供驻防力量,在漫长冬季守住之前征服的成果,他们的军事专业技能也提高了仅在夏天前来的十字军的战斗力。
所以,13世纪在立窝尼亚开展十字军圣战的军队由多股力量组成:宝剑骑士团、主教们的封臣、里加和其他城镇的民兵、土著民兵、到访的十字军。土著部队有时被组织成穿制服的步兵,在他们自己旗下作战。这些土著部队轮流在边境城堡守卫、警戒敌人的侵袭。在战斗中,他们通常在两翼作战,不同部落被分隔得很远,免得他们误以为对方是敌人,或者在激战正酣时突然决定向传统的竞争对手报复。胜算很大的时候,土著部队打得不错,但一旦战局不利,他们就匆匆逃走,把身披重甲的德意志人抛弃在战场上。土著骑兵执行侦察和袭掠任务;他们受到的监管较少,比行动迟缓的骑士和步兵有更多机会烧杀抢掠。夏季从德意志来的很多志愿者属于市民阶级,有钱买装备,能够骑马作战。总的来讲,立窝尼亚十字军东征和圣地的十字军东征差别很大,甚至与普鲁士的十字军东征也不大一样。阿尔伯特主教将自己的教会迁往里加后,这座城市成为重要的商业中心。罗斯商人顺道加瓦河而下,到里加出售蜂蜡和毛皮。德意志人则航行远至波洛茨克,出售布匹和铁器。这给阿尔伯特的政策增加了更多变数。东正教会在罗斯北部人烟稀少的森林占据主宰地位。这些罗斯王公的头衔比他们的实际财富恢弘得多,但他们的土地广袤,田地和森林富饶,几条大河沿岸的商业城市繁荣昌盛,而且他们骄傲地认为,正是他们的与世隔绝使得他们避开了罗马天主教世界的诱惑和腐败。普斯科夫、诺夫哥罗德和波洛茨克的罗斯大公们各自曾试图将阿尔伯特主教逐出立窝尼亚,并声称是去援助他们的子民。在这些危机期间,只有宝剑骑士团能挽救主教,并保护他躲过了丹麦国王的袭击。丹麦国王自己也想成为整个波罗的海沿海地带的主人。但宝剑骑士团拒绝当主教的封臣。他们自称直接效忠于教宗和皇帝。[1]立窝尼亚的海因里希(1188之前—1259之后),也称拉脱维亚的海因里希,是出生于马格德堡的德意志神父、传教士和历史学家。他的作品记载了基督教在立窝尼亚的传播。[2] The Chronicle of Henry of Livonia (trans. James A. Brundag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Madison, 1961).这部生动而睿智的史书记载了1180—1227年的历史,是中世纪编年史当中较好的一部。这部书显然是写给1225年到里加的教宗特使摩德纳的古列尔莫看的,比当时绝大多数著作都更细致,也更深思熟虑。(作者注)[3]洛库姆是德国汉诺威以北的一个村庄。1163年熙笃会在这里建立修道院。[4]图雷达的考波(?—1217)是立窝尼亚人的一位领袖,有时被称为“立窝尼亚之王”。他是第一个接受基督教洗礼的立窝尼亚重要人物,是里加主教阿尔伯特·冯·布克斯赫夫登的朋友,与他一起去过罗马,拜见了教宗英诺森三世。考波的臣民反叛阿尔伯特主教,考波帮助基督徒攻克并摧毁了他自己的城堡图雷达,后来又重建了一座城堡,保存至今。考波后来在针对仍然信异教的爱沙尼亚人的十字军东征中阵亡。在现代爱沙尼亚人、拉脱维亚人和现存的少数立窝尼亚人心目中,考波是争议人物。有人认为他是卖国贼和通敌者,有些人认为他是有远见的领袖。[5]在这些早期岁月,立窝尼亚没有农奴,不过有一些奴隶,都是袭击异教徒土地时抓获的俘虏。直到15世纪,农奴制才在立窝尼亚变得普遍。(作者注)条顿骑士团:一部军事史
这是一部杰出的中世纪欧洲军事史作品,它的主题是条顿骑士的作战及其与西欧罗马天主教廷关系演变。
专攻波罗的海沿岸地区中世纪史与条顿骑士团的学者威廉·厄本用详实的引证与论述戳穿近代民族主义的迷雾,还原了欧洲中世纪史上一个精彩却鲜为人知的篇章。书中梳理了条顿骑士团从崛起到衰亡的历史,其间戏剧性情境迭出,如1242年的冰湖之战和骑士团在坦能堡的惨败,不过焦点仍在于它年复一年地维护领土控制权、抗击敌人小股骚扰劫掠,并对不信奉天主教的敌人发起圣战的活动轨迹。中世纪德意志十字军战士的生活、信条和行动,以及条顿骑士团500年的历史由此得以生动呈现。
【作者简介】
威廉·厄本(William Urban),系研究波罗的海沿岸地区中世纪史与条顿骑士团的专家,曾在1993-1994年间任美国《波罗的研究专刊》主编,现于美国蒙茅斯学院任历史学教授。
————————————————————————————————
另外,我和《忽左忽右》合作的新播客节目《首相塔》上线了,聊聊我和程衍樑觉得有趣的八个历史人物,都是首相或总理,借用《冰与火之歌》的典故,称之为“首相塔”。
热爱一切long ago和far away的东西
我的新浪微博:陆大鹏Hans
微信公号:点击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