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侯立元教育人生”陪您走过的3606天)
周五的晚上,饭后,我正坐在沙发上休息。突然收到班内几个女孩的微信,他们的内容又出奇的一致:“老师,今天是可可的生日,您可以祝她生日快乐吗?”“老师,可可非常希望您能祝福她!她就在我们身边。”看到她们的文字以及发来的图片,我知道此时的她们正在给可可过生日,而手机另一头的可可内心一定渴望得到我的祝福,我怎能扫孩子们的兴呢?于是,我马上回复道:“可以啊!老师给她发个祝福的语音吧!”我急忙发送了一段祝福语音。
不久,可可发来了感谢的话语,可以猜测出此时她们内心的喜悦。为什么不再给可可的生日之夜增添一份快乐呢?于是,我借助着AI为她写了一首藏头诗,发给了几个同学。
“老师,我给可可看了,她特别特别开心。”
“老师事先不知道今天是可可的生日,也没能准备小礼物啊!周一,老师她她补上哦。”
微信那头的可可借助着三个小伙伴的微信回复着:“谢谢老师,谢谢老师!”
周末,我找来了专门的书写纸,将这首藏头诗一字一字地抄写了下来,同时附上了我对她的美好祝福。
周一到了学校,我将这封信和一个精美的小笔记本放在一起,准备送给她。我让课代表告知她一下,课间时来我的办公室。然而,由于要与一位九年级的学生和家长见面沟通,沟通的时间又比较久。后来,真正见到可可同学,不,来的可不止她,还有她的好朋友书涵、欣鹭、佳芮。
在闲聊的间隙,她们开心地向我诉说着那天晚上过生日的情形。我能感受到她们那天的快乐以及今天几位孩子的期待。当我把那封信和笔记本交到可可手中的时候,她们竟自发地鼓起掌来,脸上洋溢着喜悦。我不知道她们为何要鼓掌,但看到这一幕,我的内心也充满了温暖和欣慰。
当学生敞开心扉向老师表达她的需求时,我们如何回应呢?不由地想起一个词语——“不扫兴”,学生兴致正高,期待我们的美好祝福时,我们又怎能扫兴呢?
那天,再次走进语文课堂时,我明显感觉到可可比往常听得坐得更加端正,听得更加投入了。也许,这就是信任的力量,这就是关怀的力量吧!
想想学生们在校时,主动向老师谈楼心扉;想想毕业多年的学生,依然在重要节日到来时的祝福;想想孩子已经毕业多年,而家长有关二宝事情时,依然打来的电话……这都源于在与学生们相处时“不扫兴”吧!
做一个不扫兴的老师,需要我们心中时刻装着学生,体察他们的情绪,理解他们的心情,回应他们的渴望。
做一个不扫兴的老师,需要我们善于观察他们的表现,多维度评价他们的行为,给予他们悦纳和欣赏。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更何况在教育之路上,努力做一个不扫兴的老师吧!
家庭教育
……
点个“爱心”,愿您成为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