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11

评论

11

35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奴性思维下的高中永远不会有双休

今年开学以来,全国各地的高中学校突然间面对着双休风的到来。按照双休的精神,周六周日不再上课,晚自习也要取消。对于朝六晚十连轴转的高中来说,这力度之大真可谓是核爆级别的。

核爆激起的浪花千奇百怪。学生、教师、家长、学校领导等等有着不同的表现。有拍手叫好的,有欢天喜地的,有愁容满面的,有阳奉阴违的,有抗命不从的……不同的观点、不同的表现交织在一起,让人看到本该在30年前就要执行的双休依然难以在高中学校落地。

高中是个奇特的存在。高中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义务教育阶段能享受的优待在高中教育里没有,义务教育阶段早就享受的双休也一直与高中无缘。若是问上高中的目的是什么?不论是学生还是家长,甚至是教师,早已有意无意地将考大学当成了高中教育的任务。家长希望学生能考个好大学,学生也想考个好大学,学校的领导更是希望有更多的学生能考上好大学。大学招生人数是有限的,能够进入顶级大学深造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于是,卷卷卷成了高中教育的旋律,高中学校里的老师和学生成了终日连轴转也不能有疲倦的永动机。

图片

双休在高中难以落地,很多人把根源归结于高考。其实换个角度思考一下,其他国家的高中生也要考大学,可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高中生像中国的高中生这样被强制要求上晚自习(或者被强制要求自愿上晚自习);也难以找到一个国家的高中,在周六周日本该休息,本该自主安排活动的日子里,老师及学生还在学校里朝六晚十地围着高考连轴转。

图片

一根木头被雕刻成菩萨后,就会有人朝着它膜拜。高考天生不是指挥棒,当人把它推到指挥棒的位置时,就会有人心甘情愿地被其奴役。双休在高中难以落地,高考只是替罪羊,真正难以落地的原因在于人的奴性。领导们是政绩的奴隶,而自身的政绩需要用高考成绩衡量时,教师及学生也就顺势成为高考的奴隶。学生的任务是做题,是成为做题家;老师的任务是研究高考是怎么命题的,是研究做题的套路。

从学校领导到学生家长,到学校老师,到学生,一层层地被洗脑被奴役后,突然要给他自由,脑子怎能经受这种急转弯?正如鲁迅所说的那样,“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欢喜。”奴性早已渗透到骨髓,当自由来敲门时,奴隶们反倒有些不适应,甚至是恐慌。此时把他的辫子剪掉,他还会习惯性地找个枷锁捆住自己。这就是当今高中遇到双休的现状——学生“自愿到校”是常态;有的学校发明出“校内双休”的概念;有的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在制定政策时会单独给高三制定一个方案。所有的一切几乎和以前一模一样。其实对于高中来说,类似的风浪早已经历了太多,高中早就积攒起成百上千套对抗双休、对抗放假的方案。校长可以夸夸其谈地公开阐述素质教育的观点,表明素质教育的立场,但其内心对培养做题家的信仰却是毫不动摇的。

图片

有些家长反对双休,是因为双休后需要把孩子送进辅导班补课,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会对经济困难的家庭造成教育不公。双休后把孩子送进辅导班,这本身就是内卷的表现,本身就是奴性于考试的表现。膜拜菩萨的时候不会去想拜菩萨到底有没有效果,同样把孩子送进辅导班时也没有想一想是否会有效果。

高中的学习内容决定了高中阶段的学习不同于初中,不同于小学。小学和初中阶段可以通过卷努力、卷用功获得好成绩,那是因为小学和初中的学习内容少且浅显,把屈指可数的几种题型的解题思路背下来就能够考高分。而高中阶段的学习,内容多且形式多变,依靠死记硬背,依靠埋头苦读未必能够有收获。说白了,高中阶段的学习,智商比卷更重要。双休并不是给了校外辅导班机会,相反,双休不仅是校内不上课,校外也是不上课。当《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明确要求将教育目标从“应试选拔”转向“全面发展”时,势必会对社会上的办学机构有更严格的要求,校外辅导班迎来的是寒冬。

高考从来就不是高中的任务,让学生在考试中考出好成绩也非高中的教学任务。当高中教学卷到这条路上后,也就意味着高中阶段的培养已和社会发展严重脱节。高中里走出的很多优秀,近几年来被调侃为“小镇做题家”;高中里的排序进入社会后会重新打乱。这些都不是教育想要的。双休是教育的拨乱反正,是教育的回归正常。双休是要用新的机制培养和选拔社会需要的人才,奴役于考试的做题家不是当今及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00:29
这捕鱼游戏超好打!开局就打了8条金龙!狂赚100亿金币
广告捕鱼炸翻天
了解详情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