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品牌:167.12万辆(同比下降11.8%)。 兰博基尼:10,687辆(同比增长5.7%),表现稳健。 宾利:10,643辆(同比下降22%),利润下滑37%。
总营收:645.32亿欧元(同比下降7.6%)。 营业利润:39.03亿欧元(同比下降37.8%)。 营业利润率:6.0%(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 净现金流:30.72亿欧元(同比下降35.2%)。 税后利润:41.89亿欧元(同比下降33.1%)。
中国市场:销量65万辆(同比下降10.9%)。仍是奥迪最大单一市场,贡献约30%的全球销量。营业利润下降28.8%,少赚约22亿元人民币(2.64亿欧元)。 欧洲市场:66.5万辆(同比下降11%)。 美国市场:19.7万辆(同比下降14%)。
车型换代影响:多款主力车型(如A6、Q5)处于更新周期,销量短期承压16。 中国市场激烈竞争:价格战、新能源补贴退坡影响盈利能力。 供应链与成本压力:原材料涨价、芯片短缺等因素制约产能。
奥迪Q6 e-tron:首款英戈尔施塔特本土产纯电车型,续航600公里,支持270kW快充(10分钟补能250公里),电池本土组装; A6 e-tron:2024年夏季上市,定位中大型电动轿车。
下半年推出全新A5、Q5等车型,搭载高效内燃机及PHEV技术; 2026年前完成所有核心燃油车系换代,2033年逐步停售燃油车。
电池技术:采用LFP(磷酸铁锂)与NMC(镍锰钴)双路线,优化成本与能量密度;与PowerCo合作,规模化降本增效。 软件定义汽车(SDV):与大众集团共建“软件定义车辆中心”,开发下一代电子架构(E³ 2.0),提升OTA与智能化体验。 自动驾驶:聚焦L2+级(如Q6 e-tron自适应巡航辅助),L3级持续推进。
长春PPE工厂2024年底预生产,专为中国开发A6 e-tron、Q6 e-tron等车型; 与上汽合作开发智能电动车,瞄准高端细分市场(首款车型2025年亮相)。聚焦800V高压快充、采用华为ADS 智能驾驶(如A5L车型)等。
德国本土:英戈尔施塔特工厂承担PPE平台车型生产,内卡苏尔姆工厂获新燃油/电动车型分配; 关闭布鲁塞尔工厂(2024年产生23.77亿欧元重组支出),优化全球生产网络。
矩阵组织优化: 简化管理委员会和相关组织结构,减少内部流程的复杂性,使决策和执行更加高效。 加强创业精神: 将各产品线视为“公司内的公司”,以更灵活、市场导向的方式推进产品开发和上市。
产品简化: 例如在Q6 e-tron的开发中,通过减少软件和配置复杂性,为客户提供清晰、易于理解的产品套餐,降低了内部制造与管理的难度。 产品定位精准化: 聚焦高质量、高附加值的车型,确保新产品既符合市场需求又能有效提升盈利能力。
原材料成本控制: 针对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紧张的情况,采取集采和优化物流等手段降低成本。 内部协同: 借助集团内部在电动化及电池技术等方面的协同效应,共享资源降低整体生产成本。
新车型推动销量增长: 随着Q6 e-tron等基于PPE平台的电动车陆续上市,推动整体交付量和收入的增长。 拓展新市场与客户群: 通过调整产品组合及优化服务体验,进一步开拓中国、美国和欧洲等重点市场的潜力。
应对芯片短缺:与供应商签订长期协议,锁定关键部件产能; 电池供应:多元化采购(宁德时代、三星SDI等),自研技术降低依赖。
关税风险:反对欧盟对华电动车加税,主张公平贸易,依托本土化生产对冲; 中国竞争:以设计、质量与本土化产品应对比亚迪等品牌冲击。
预计销售收入:675亿~725亿欧元(较2024年的645.32亿欧元增长4.6%~12.3%)。 营业利润率:7%~9%(较2024年的6%提升1~3个百分点)。 净现金流:30亿~40亿欧元(与2024年的30.72亿欧元基本持平或略增)。
市场地位:2030年全球高端电动车市占率超25%; 财务健康:2028年前投入410亿欧元,70%用于电动化与数字化,确保转型期盈利。
Audi Group FY 2024 财报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