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1

评论

1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清明时节,对话“生命最后的摆渡人”

清明时节,我们走进眉山市殡仪馆,以探访者的角度聆听了三位“摆渡人”的独白——他们转动方向盘丈量最后一程的距离,用化妆刷抚平岁月留下的沟壑,借烛火温度焐热冰冷的记忆。
当城市喧嚣被安静和肃穆隔绝在外,这里正上演着最真实的生命叙事。而我们终将在对话中读懂:所谓告别,不过是另一段旅途的启程。




殡仪车司机刘东 护航人生“最后一公里”





图片

刘东正在检查车况。

“好的,我们马上过去。”4月1日中午12点,顾不上好好吃饭,刘东便接到了调度室打来的接运电话。他联系好家属,检查了车辆情况,便坐到驾驶位准备出发。
“干我们这行,工作没有规律,接到电话就要出发。”刘东说。2019年,驾驶经验丰富的他转行做起遗体接运工作。不同于驾驶其他车辆,遗体接运除了驾驶要平稳,路况要熟悉外,一些细节也要格外注意。
“其他车辆或许追求效率或舒适,而殡仪车更注重平稳、安静,让逝者体面离开,让家属感受到最后的尊严。”刘东说,“殡仪车内往往凝结着生离死别的悲痛与怀念,司机需要以无声的陪伴,或者在必要时给予安慰,缓解家属的情绪,而非简单的‘送达’。”
隐藏情绪,而非没有情绪。这一点,许多殡葬行业从业者都非常明白。但刘东适时还是会给予逝者或家属关怀。“遇到去世的孤寡老人,我们就是他最后一程的‘亲人’,所以除了接运,一些能为老人做的事情还是要做。”
刘东还记得,自己曾接运过一位中年男性,家境贫困,来送行的只有两个女儿,一个未成年,一个未工作。送父亲离开途中两个女生一直没吃饭,刘东便贴心地为她们购买了便餐。
因为职业原因,刘东往往还需要接运一些案件或意外离开的遗体,面对一些具有冲击力的场面,他坦言,自己已经习惯,并熟练开展工作。但面对一些送别的瞬间,他还是会被打动和感染。
一次,刘东去医院接一位女性逝者,前往殡仪馆途中,逝者丈夫提出绕路去两人生活的住处。因为当天接运任务不重,刘东同意了。“车围着住处转了一圈,期间,丈夫一直在和妻子说话,他说,她病得突然,进医院之后一直没机会回家,这下算带着她回家看看了。”
这些年,刘东驾着车子昼夜穿梭在街巷,到小区、医院、养老院、司法鉴定所等各个地方……“做这份工作更觉得生命无常,希望我们每个人学会包容理解,珍惜当下,好好活着。”他说。




遗体美容师甘容芳 画出生命“最美休止符”





图片

甘容芳正在准备化妆用品。

戴着白色手套,身着素色工作服,甘容芳坦然讲起了自己的工作:“我是殡殓组工作人员,负责为逝者整理遗容。”
2017年,甘容芳从化工一线岗位转行成为遗体美容师,一干就是8年。清洗遗体、器官重塑、整容整形……不管逝者因何原因去世,离去前身体与面部是何种状态,她努力用自己的双手为逝者恢复往日的面貌。
“遗体美容师要根据逝者家属的需求提供不同类型的服务,包括穿衣、化妆、整形等。”甘容芳向记者介绍。因为逝者肢体会僵硬,一般他们会建议家属准备比逝者日常穿着型号大一码的衣物。而穿衣这件日常再简单不过的小事,在这里也被细分为净身、穿衣、翻身、整理等步骤。
化妆工作也要求细致。“逝者的皮肤失去水分和光泽,容易起皮浮粉,也容易受伤,需要我们用细致温柔的手法,抹去伤痕,恢复容颜,让人看起来像睡着了一样。”
“我们的服务围绕逝者,也围绕家属。”甘容芳说。工作时,她和同事会与家属沟通各项细节。“有的家属会带上逝者生前最爱物品,有的家属会要求为逝者穿着唐装、西装或者裙装,这些意见我们都会尊重。”
让她印象深刻的一次服务,是一位因车祸去世的女性逝者。“车祸很严重,她送来时肢体多处骨折,头部受伤最重。”甘容芳说,“逝者的哥哥看到这样的妹妹接受不了,他说妹妹生前爱漂亮,希望我能为她做容貌修复。”
“不管逝者家属提出什么需求,我们都要尽量理解,并尽可能满足。只是面对受伤程度较重的逝者,我心里没底,担心不能让家属满意。”甘容芳提到自己的顾虑。但最终家属的宽容给了她信心,她和同事细致地为逝者填充缝合,创面较大的地方作修护遮挡,最终最大程度还原了逝者容貌。“她的哥哥看到妹妹恢复后的容貌,真诚向我们表达了感谢,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
遗容整理完毕后,甘容芳和同事会将逝者送往告别厅,与家属简单交代后便默默离开了。不多问不多说,是殡仪馆内约定俗成的服务规范。“亲人沉浸在悲痛之中,我们不便多问,做好服务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宽慰。”




殡仪服务员苏文君 编织记忆“如歌的行板”





图片

苏文君(右)正在和家属对接服务细节。

置身浅色调的灵堂,耳边传来平静、舒缓的背景音乐,周围鲜花围绕,几盏永明灯和电子蜡烛闪着微光,现场庄重肃静,每一位送行者表情平静,眼里泪花闪闪……这样亲情化的送别仪式,在市殡仪馆,成为越来越多市民送别亲人的选择,在细腻柔和、庄重明亮的氛围中,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见证道别的,是殡仪服务员苏文君。寒来暑往,四序迁流,告别厅每日迎来不同的家属,但不变的,是她用心服务逝者的态度。
“做殡仪服务,不能笑,不能哭,不能冷,也不能面无表情。”苏文君时时记得殡仪技能培训时的要求。用真心与真诚抚慰丧属悲痛,她表示,工作人员们细致的服务无不在影响着家属的心境。
“时时心怀悲悯,用心服务。”苏文君说。在殡仪行业工作11年,她的细致常常得到家属好评。
“家属在悲痛中来到殡仪馆,要做什么事是不清楚的,我要做的就是温和引导,耐心告知家属,让他们清楚流程,知晓服务。”苏文君说。
殡仪服务细节很多。灵堂如何布置,相应物品什么价格,哪些亲朋要来悼念、各个环节如何主持串联……了解清楚后,苏文君需要写好一份告别仪式策划书,向家属确认。
随着观念和送别形式的变化,许多家属在告别过程中,常常以一封信、一段话的形式,向前来悼念的人介绍逝者的一生。“有时候家属自己写,有时候家属写不出来,我们就帮他们写,这也需要我们平时积累一些文学知识,既能将家属的意思表达清楚,语言又优美自然,体现逝者的平凡伟大的一生。”苏文君说,“工作的时候,我也随逝者的亲朋好友,感受着逝者的一生。奉献慈爱的母亲、朴实勤劳的父亲、乐观积极的好友……他们的故事总会让我十分感慨,十分共情,虽然服务的时候我不会展现出这些情绪。”
风雨人生路,有原点,有归途,时常经历,苏文君和许多从事殡葬行业的人群便对生死有更深刻的理解。
“珍惜亲情、珍惜友情、珍惜陪伴,希望我们每个人在面临离别时,都尽量没有遗憾。”苏文君说。

来源:眉山融媒记者 李幸 吴佳欣(实习生)图片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