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湖南医生在塞拉利昂打造“带不走的针灸医疗队”

 湖南日报4月4日讯(全媒体记者 周阳乐 通讯员 齐红梅 洪源)“中国医疗队的系列培训让我们看到了针灸技术的规范化、科学化。现在已有5名本土医护人员能独立开展基础针灸治疗,这是真正的技术转移。”当地时间4月2日,中国(湖南)第26批援塞拉利昂医疗队为当地医护举办“针灸安全操作”专题培训。中塞友好医院中医药中心护士长Isata对此项活动赞不绝口。

图片

 “在风池穴施针时,针尖要朝向鼻尖方向,刺0.8—1.2寸。”湖南省儿童医院刘春雷医生以“安全是针灸的生命线”为主题,通过针灸模型和3D解剖图谱,系统讲解了人体重要部位的安全分区。针对塞拉利昂当地常见病特点,刘春雷特别强调了肝脾区域的针刺禁忌,并分享了多个典型临床案例。

 在实操环节,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郭建军医生采用“示范—练习—指导”的三步教学法,现场演示了标准进针技术。从持针的“凤眼式”手法,到进针时的“轻、快、准”要诀,郭建军将复杂的针灸技法分解为可操作的标准化流程。“得气的感觉就像鱼吞钩,手下会有沉紧感。”生动的比喻让学员们豁然开朗。医学生Umarr在湘潭市中医院盛希医生指导下成功完成期门穴的规范操作后兴奋地表示:“中国老师的教学方法让我们很快找到了手感。”

 医疗队队长刘龙飞介绍,本次培训是“中塞针灸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一环,计划由中医组专家团队精心设计,课程体系涵盖基础理论、临床操作、应急处理等六大模块,将持续至2026年3月。“我们不仅要传授技术,更要建立标准。这套培训体系将成为塞方自主开展针灸教学的蓝本。”医疗队创新采用“1+2+N”的师带徒模式,即1名中国专家带教2名塞方骨干,再由骨干辐射培训N名当地医护人员。这种“培训培训者”的策略,正助力塞拉利昂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针灸医疗队”,让中医智慧在非洲大地生根发芽。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3328只股票诊断结果已更新,输入代码,查看你的股票
广告老卢说财
了解详情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