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丑赴燕作人质差点被杀,为何后成魏国忠臣?是田婴设下了生死局

回顾过往,齐威王有没有对自己后半生的昏庸心生悔意?

公元前334年,齐威王将魏惠王召来徐州(今山东滕州市东南),与魏国一起称王。[1]齐威王称王之举,其实更多是发泄对周王室致伯于秦的高度不满:齐国两次大胜前霸主魏国,都没能换来周王室的认同,凭什么让身处戎狄之地的秦国当东周霸主?既然得不到周王室承认,还不如自己称王!

此时的齐国,正如日中天,周边几乎无人敢与之对抗。不过,也有例外。

图片

齐国邻国当中,有一个国家长期不参与中原争霸,逍遥独立于北方——这就是燕国。姜齐时代,齐国曾多次帮助燕国,因此燕国与姜齐关系极为紧密。田氏代齐之后,或许是因为感恩姜齐的缘故,燕国绝少与田齐往来。如今齐国称王,无论是魏、韩、赵等强国还是宋、鲁、中山等弱国,无不对齐礼让三分,唯有燕国对齐国不理不睬,是可忍、孰可忍?

就此,齐威王突然下令,命齐军前往攻打燕国的权邑(今河北正定县北二十里)。[2]

齐军这次攻打权邑,却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因为此前刚与燕国联姻,秦国马上派使者出使赵国,劝说赵人出兵救援燕国;而春秋中晚期才崛起的南方强豪越国,却在越王无彊的率领下,大势入侵齐国!

要在平时,齐国根本不惧怕越国。偏偏此时齐军主力正北上攻燕,无法两面应敌。无奈之下,主政的靖郭君派游说之士去见越王无彊,劝他南下伐楚。在齐国说士怂恿下,越王无彊果然掉头南下攻楚,却不想被楚威王率兵攻破,兵败而身亡。[3]大胜越军的楚威王,听说是田婴怂恿越人伐楚,顿时勃然大怒,立即率大军北上伐齐!

图片

如此一来,齐国顿时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困局:北方战线,齐军被燕人牢牢拖住,背后还有赵军在虎视眈眈;南方战线,强大的楚军直插徐州,逼上门来寻求决战!两线难以兼顾,齐国很快就在两条战线上都遭遇溃败![4]

更加令齐人难堪的是,战胜后的楚威王得势不饶人,向齐国提出了一项极为苛刻的和谈条件:驱逐靖郭君田婴!

最终,还是大臣张丑出面说服了楚威王,让田婴得以留在了齐国。[5]

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寥寥数语过后就得以轻松完成,张丑的才干由此可见。虽然谈判过程中张丑的言语冒犯了田婴,但其出发点还是为了维护齐国利益,在忠心耿耿地履行齐威王所赋予的职责。

可令人奇怪的是,此后张丑却意外地在齐国政坛消失——他究竟到哪里去了?

多年以后,秦惠王派张仪回魏当相国,希望他能掌控魏国国政。而曾经的齐臣张丑却在魏国现身,多次上朝劝说魏惠王不要接纳张仪。但因惧怕秦国,魏惠王始终不敢拒绝张仪。见数次劝说无效,张丑不得不退下。

可不久他又掉头回来,再次苦口婆心地劝谏道:“大王也听说过老妾侍奉主妇的事吗?儿女长大后年老色衰,就更加重视家庭了。如今下臣事奉大王,也是像老妾事奉主妇一样啊!”[6]

在劝说魏惠王时,张丑自比老妾恋家,说明他确实是把魏国当成了自己的最终归宿——曾经的齐臣张丑,为什么会成为魏国忠臣?

图片

这其中的奥妙,恐怕就与田婴密切相关。

权之战过后,为增强互信,齐国向燕国派出了一位人质。而这次齐国派出的人质,不是别人,正是徐州和谈中的大功臣张丑。可张丑到燕国还不到一年,齐国却再次伐燕,攻占了燕国十座城池![7]

齐人的背信弃义,让刚即位的燕易王极为生气,一方面责成苏秦去齐国讨要说法,另一方面就想杀了齐国人质张丑!

为保性命,张丑不得不踏上了逃亡之路。可到达边境后,燕国边吏还是认出了张丑,将他给抓起来了。

紧急关头,张丑只能信口开河以恐吓抓捕他的边吏:“燕王之所以要杀我,是有人说我有宝珠,燕王想要这颗宝珠。现在我将宝珠弄丢了,燕王却不相信。如果您要把我献给燕王,那我就会说是你抢了宝珠后吞进肚子里去了,那么燕王必定会杀死你、剖你的腹!想要得到君王赏识,就不应该用利益来取悦他。我如果死了,那您的肠子也要寸断!”

边吏被张丑唬得一愣愣的,果然放走了张丑。[8]

凭借自身的,张丑幸运地逃脱了这场没来由的杀身之祸。

前一年,张丑还在徐州为齐国忠心耿耿地服务,立下大功;一年后,齐国就把张丑派往燕国去送死。究竟是谁与张丑有这么大仇恨,在燕国摆下一场生死局让他去钻?

思来想去,唯有靖郭君田婴。

虽然张丑成功说服了楚威王,却对田婴造成了极大伤害,让他嫉贤妒能的名声瞬间传遍了齐国。所以,田婴对张丑是又气又恨,随即在燕国给他设下了一个圈套让他去钻。张丑逃脱不久后,苏秦就来到齐国劝和,齐人马上就将这十座城邑归还给燕国——这更凸显出张丑做人质事件中的猫腻。

因此,逃脱了杀身之祸的张丑,怎么还敢回到齐国?

图片

恰好此时,马陵大败后的魏惠王痛定思痛,开始向天下招纳贤才。曾经齐国稷下学宫时代的名人孟子、邹衍、淳于髡(kūn)等人,纷纷转投魏国。既然无法在齐国容身,张丑逃往魏国也就是顺理成章之事了。魏惠王在最危险的时刻收留了张丑,所以张丑后来才会成为魏国的忠臣。

张丑人生的意外转变,不过是齐国人才大量流失的一个缩影;除了张丑外,曾经稷下学宫的很多人才,都纷纷改投他国。

为什么齐国人才会突然间大量外流?

齐威王所信任的两位权臣邹忌与田婴,就是罪魁祸首。邹忌与田婴两人,其实都颇具才干。但两人长期把持朝政后,因缺乏制衡与监督,都养出了同样的毛病:嫉贤妒能。对那些不听话的人才,邹忌与田婴都会竭力排挤与打压,以防自己被取而代之。人才在田齐难有用武之地,纷纷改投他国也就极为正常了。

有这样嫉贤妒能的相国在,田齐的未来还有希望吗?



[1]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纪年及田齐世系按杨宽《战国史料编年辑证》。

[2] 《战国策·齐策二》“权之难齐燕战”篇与《战国策·燕策一》的“权之难燕再战不胜”篇,吕祖谦《大事记》都列于周显王三十六年。

[3]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4] 《史记·楚世家》

[5] 《战国策·齐策一》“楚威王战胜于徐州”篇。

[6] 《战国策·魏策一》“张仪走之魏”篇。

[7] 《史记·燕召公世家》

[8] 《战国策·燕策三》“张丑为质于燕”篇,《战国策集注汇考》将此篇定于赧王二十九年,然而张丑与张仪、齐威王等人同时,不太可能在周赧王二十九年时还活跃在政坛上。考证其仕途经历,个人认为此篇定在周显王三十七年较为合适。

——完——

作者 |欲云:喜欢历史的理工男,现居湖南

图片 | 来自网络,


欲云谈史论今

解读不一样的历史

以古喻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