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清明丨一杯杏花酒,满盏思故人

AI划重点 · 全文约1961字,阅读需6分钟

1.清明节是一个兼具悲怆与轻盈的节日,人们在祭奠祖先的同时,也享受着春天的气息。

2.清明节的习俗包括祭拜、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和植树等,这些活动旨在怀念先人并祈求平安。

3.由于清明时节气候变化较大,人们需要注意保暖,多穿衣物,同时保持饮食清淡,少吃发物。

4.除此之外,清明节还是养肝利胆、散寒邪的好时机,可以选择喝菊花茶来养生。

5.对于花粉过敏的人群,应尽量躲避花粉,并注意室内外的清洁,以减少过敏症状的发生。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很少有一个节日,像清明这样意蕴深厚而含混:风清景明,慎终追远,这是一个悲怆的日子;放歌踏青,追逐春天,这是一个轻盈的日子。


在我们慎终追远的时候,它就是节日;在我们放歌逐春的时候,它就是节令。大节气和大节日就这样水乳交融。


图片


“清明时节雨纷纷”,每到清明,往往有着如丝如缕的春雨绵绵,总让人想起贺铸的《青玉案》:“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看到这样的诗句,难道你还不懂人心上缭绕的那点忧愁吗?


清明的忧和愁,不是闲愁,它是实实在在有来由的忧伤,因为我们要在这个节日祭奠祖先。这个节日生机蓬勃,在生机中告慰心中深沉的哀思和寄托。清明是一个清亮、明朗的日子,但是,这个日子里也有着深深的眷恋。


图片


总是在清明时节,自觉或不自觉地想起很多人,有的时候是一个名字,有的时候是一段细节,有的时候甚至会想起一个电话号码,或者清晰而遥远的一首歌的旋律。记忆关乎一些逝者,也关乎一些生者,但牵连的那些往事也已然逝去。


清明这个日子,给了人放纵感情的一个理由,尽可以让我们逐着思绪去天边飞,如同那些牵线的风筝,无论在天边、树梢,还是落进池塘,远远近近,总会有一根线,叫作清明。


图片


每每清明,总是想起《论语》上的那句话:“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父母安康俱在的时候,儿女的心永远是欣慰的、骄傲的,还带着一点点受娇宠的、活泼泼的欣欣然;但一想到他们年岁高,自己膝前尽孝的日子不多了,就会忧惧丛生。


图片


所有节日中,清明究竟有什么样的独特意味呢?就是这样的血脉之情,就是这样的眷恋,就是我们在长辈生前没来得及懂得的那些深深的忏悔,还有他们走后魂牵梦萦、每到夜半都会惊醒的深深惆怅。


图片


幸亏我们还有一个大节叫作清明,我们可以去祭奠,可以去缅怀,可以告诉那些父母俱全的人,能做多少就做多少;我们也可以在风清景明的日子里采一朵花、种一棵树、放一只风筝、仰望一朵流云,就在这个日子里,我们的魂魄能和所有的亲人在天上相逢。




图片

清明风俗有哪些


祭拜与扫墓

扫墓,原本是清明的前一天(或前三天)寒食的风俗,唐代以来逐渐合并于清明,才成了清明节的风俗,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


图片


踏 青

又叫探春、寻春、郊游,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图片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的风俗。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仍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图片


放风筝

每逢清明,人们不仅白天放风筝,夜间也放。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给自己带来好运。


图片

植树

寒食过去,清明到来,是时候多种些树木了。先人的精神,当像山上的树木,是长青的;人的生命,也当像新种下的树木,在这春风中成长、向上。因此,清明也是我国传统的植树节。


图片

碰鸡蛋

每到清明,总有一些小朋友愿意碰鸡蛋,就是将两个鸡蛋对在一起,互相捏,看谁能把对方的鸡蛋捏破。这个游戏是小朋友们的最爱。


图片


图片

清明时节,这样养生




多穿几件,有备无患





早春的街头,“短袖与棉袄齐飞”的情况并不少见。“春捂秋冻。”清明时节,时暖时寒、乍阴乍晴,因为早晚温差大,人们在中午有太阳气温高时,可以穿着稍微单薄的衣服,但早晚如果还是那样穿衣,就会感到凉意了。


这段时期,不妨采用“上薄下暖,薄厚搭配”的方式着装,最好多穿几件,有备无患。需要时,还可搭配帽子、围巾等小配件。





图片




饮食宜清淡,少吃发物





清明时节,是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疾病好发的季节,如果这时节再吃发物,很可能诱发这些疾病。所以,不宜食用“发”的食品,如羊肉、鸡等;可多食时令蔬菜,如韭菜、地瓜、白菜、萝卜、芋头、荠菜等。


饮食调摄须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对形体肥胖者,须减少甜食,限制热量摄入。对老年高血压者,应特别强调低盐饮食,同时还应增加钾的摄入。





图片




菊花茶养肝利胆,散冬季寒邪





清明时节,天气温暖、阳气生发,传统养生学认为,“春与肝相应”,因此春养肝常保健。此时可选择具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功效的菊花茶饮用,不但可以养肝利胆、疏通经脉,还可借此将一个冬季积存在体内的寒邪散发。





图片




多睡不是解决春困的办法





春困是人体一时不能适应季节的变化,发生大脑血流量改变而出现的生理现象。要解决春困,多睡反而不是办法。因为一般情况下,成年人每天睡8小时左右就可以了,再增加睡眠反而可能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之处于抑制状态,人会变得更加昏昏欲睡,无精打采。


其实,不妨经常开窗透气,使室内空气流通;增加户外活动,适当增加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项目;犯困时,闻一闻风油精清凉油或花香,或撒一些花露水;选择听一些动感的音乐等,都有助于保持头脑清醒。





图片




多活动,保持心情舒畅





从中医来说,吐纳调息法对人体阳气有益。因此,建议大家穿着宽松衣服,多到空气清新之处,如公园、树林、山坡等地慢走、打拳、做操,尽量多活动,使阳气增长有路。还要保持心情舒畅,选择动作柔和的锻炼方式。





图片




对花粉过敏的人应尽量躲避花粉





有些人一到春天就特别容易感冒,除了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头疼,还伴有眼痒、流泪、鼻痒等症状,其实这不是感冒,可能是花粉症。


专家建议,对花粉过敏的人群应尽量躲避花粉;好天气时将屋内屋外打扫一遍,遇干热或大风天气,可关闭门窗或加挂窗帘;如果天气许可,最好每周清洗更换床罩、被单。





图片

本文来源:老年之声微信公众号

总监制 | 杨继红

监   制 | 田   龙   张   磊 

主   编 | 刘   铭  

编   辑 | 薛梦华   郭嘉璐(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