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5中国AI眼镜产业发展大会在江西鹰潭余江召开,吸引了国内外1000多名与会嘉宾。
2.一款智能眼镜吸引了与会嘉宾的关注,其搭载的AI模块可实现秒答各学科知识。
3.然而,智能眼镜的夜视透视功能可能引发窥视问题,如何防范非法利用成为挑战。
4.为此,产品制造方应公示红外穿透功能,同时依靠社会法规和行业探索边界。
5.未来智能眼镜或可解决视障问题,成为视障人士的陪伴者。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4月1日至2日,2025中国AI眼镜产业发展大会在江西鹰潭余江召开,吸引了国内外1000多名与会嘉宾参会。前不久火爆出圈的一款智能眼镜吸引了与会嘉宾的目光,智能眼镜的发展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总台记者对这款火出圈的智能眼镜研发人提了五个问题,一起来看↓↓↓
某智能眼镜科技公司负责人 祝铭明:通常一个非常有前景的技术,它给大家带来有趣和正面的东西的时候,一定会带来想不到的麻烦。可能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屏蔽信号或者把功能关掉,总是有办法去解决。
某智能眼镜科技公司负责人 祝铭明:举个例子,假设我们做了一个红外的具备穿透能力的眼镜,一定要把它公示出来,我觉得这个是作为产品制造方能做到的最底线的东西,剩下的就是整个社会法规,各个行业以及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个边界。如果这一个新的技术不会带来困扰和麻烦,或者给我们每个人带来新的思考和挑战,说明这个技术不够优秀或者不够有影响力。
某智能眼镜科技公司负责人 祝铭明:现在人脸识别的确是一个比较挑战的问题,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尊重大家,把选择权交给大家。智能眼镜如果打开摄像头,镜边会亮灯,它里面有图像传感器,只光线传感器失灵,摄像头是不让用的。
祝铭明称,目前,视障人士复明技术尚不成熟。我们期望通过技术创新弥补他们生活中的不便,这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现在有义肢,未来也许会有电子义眼,已经也有人在做这件事。举个例子,作为盲人出门时,最简单的办法是有人陪伴搀扶。智能眼镜,就旨在充当这个陪伴者。未来能让视障人士真的在机理上恢复,在大脑上直接恢复认知,是脑机接口或者是新的技术要做的事。
祝铭明介绍,给大家举个简单例子,只要坐在原地,直接发出指令,设备就能执行相应动作。比如对着窗帘说“窗帘关起来”,对着灯说“请把这个灯打开”。听起来似乎很科幻,但这项技术已被成功实现。
扫码、点餐、导航、助盲、翻译、脱稿……随着智能眼镜的功能越来越强大,未来你的手机可能从兜里掏出来的机会越来越少,成为名副其实的“兜机”。
某智能眼镜科技公司负责人 祝铭明:从理论上讲,智能眼镜不能取代手机,只不过今天对取代这个词,它不是说就把手机消亡掉了,它不是这个概念。我个人的判断,是在慢慢会让你拿出手机的频率变低了,手机还带在身边,可能它主要用来通信、用来存储,用来做一些比较重要的操作,长文本的东西,长内容的东西,但未来的大部分碎片化的操作,都会在智能眼镜上完成。
(总台记者 赵学锋 杜曦晨 王昱)
科幻电影走进现实生活 智能眼镜开启“视觉革命”
©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