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离退休干部双先表彰·先进个人|黄金龙——遵义市桐梓县九坝镇中心学校退休教师

他三十余载爱心助学的感人事迹在新华社《内部参考》登载,他曾上榜“贵州好人榜”,先后获得“新时代贵州人”、“全省最美‘五老’”、“贵州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等荣誉。他就是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九坝镇中心学校退休教师黄金龙。

爱心助学,“一个也不能少”

黄金龙出生在桐梓县九坝镇一个偏远落后的小山村——水河村,在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成长,在十分困难的生活中奋进,上世纪七十年代幸运地当上光荣的人民教师,长期扎根乡村学校,倾情奉献教育事业。“之所以要资助贫困孩子,是因为童年时家里穷,我只念到5年级就辍学了。后来还是因为成年后自学函授才取得了桐梓县中等师范学历。”黄金龙说,渴望读书的他当时非常伤心地哭了一场,“不想让自己的不幸在他们身上重演。”黄金龙回忆往事的时候,心情很沉重。“如果孩子们读不上书,没有文化,只能回到落后的农村,也只能传递贫困。”从1987年帮助面临辍学的困难学生程青江开始,这个学生几十元,那个学生几百元......黄金龙为学生垫付了自己大部分的工资,最多的时候一学期为学生垫付费用4978元。每逢春季开学的时候,他帮扶的学生入学了,自己买化肥的钱却没了着落,妻子雷其文没少埋怨,但黄金龙老师却说:“再穷也要想办法让他们上学,一个孩子也不能辍学。”2008年退休后,黄金龙依然没有停下帮扶的脚步,不仅倾囊相助困难学生,而且积极筹措款物330余万元,累计帮扶困难学生1600余名,其中800余名完成了九年制义务教育,200余名完成高中学业、400余名完成了大学学业,正在接受帮助的还有100余名。受助学生张红芬曾就读于闽南师范大学,毕业后,她毅然选择回到家乡桐梓县花秋镇盆水小学任教。张红芬说:“黄老师与我素不相识,但他从旁人口中得知我的情况,就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协调社会爱心人士每月资助我300元生活费。我是靠资助才完成的学业,我更应该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汇聚合力,“众人拾柴火焰高”

一个人的力量毕竟十分有限,小马拉大车的日子始终难以为继。不善言辞的黄金龙,毅然踏上了寻求爱心助学之路。刚开始,他的行为并不为人们所理解,吃了不少闭门羹,甚至有人把他当作骗子。有人称他“高级乞丐”,他说,“乞丐就乞丐,只要娃儿们读得起书,怎么叫都行。”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黄金龙的精神感召下,全国各地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纷纷向山区贫困儿童伸出援助之手,20多个省内外志愿服务组织,以及来自武汉、南京、苏州、深圳、广州等近30多个城市的200余名爱心人士,也加入了帮助困境学生家庭的志愿服务队伍中。“脱贫攻坚”号角吹响后,黄金龙深刻感受到爱心助学在教育扶贫中的重要作用,他于2014年与一批老同志共同发起成立桐梓县爱心助学公益学会,加入桐梓县春晖行动志愿者协会,把爱心助学资助面扩大到了其他乡镇,覆盖了水坝塘、芭蕉、高桥、官仓等乡镇以及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蟠龙社区,为脱贫攻坚作出了重要贡献,入列“贵州省脱贫攻坚群英谱”,获得“贵州省第五届优秀春晖使者”荣誉称号。

脚下有力,示范引领促发展老骥伏枥,“慈颜挥汗扶苗壮”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年逾古稀的他,本应该在家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可他退休16年来,仍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坚持开展爱心助学,主动站在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前沿,默默发挥余热。

他一直专注于教育扶贫工作,退休后他在困难学生帮扶的“助学路”上未曾停歇,先后担任九坝镇退休教师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九坝镇退休教师协会会长、九坝镇关工委副主任。

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他成立黄金龙“五老”工作室,积极开展谈心交心、思想教育、学习辅导工作,定期组织留守儿童过生日和开展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黄金龙帮助过的3名失足青少年,如今全部改邪归正走上正道。他们说:“如果没有黄老师关照和帮助,我这一生就完了。”

在黄金龙家中,书桌上放满了他多年来收集整理的贫困学生资料,资料上详细地记录着他们的家庭情况、受助记录,还珍藏着一大摞由众多受助学生发自内心的感谢信。“我帮助的学生,已陆续接过我的接力棒,我感到十分欣慰。”黄金龙自豪地说。

从一个人做好事,到影响带动一大批爱心人士参与,黄金龙默默奉献在桐梓这片热土上,用爱心温暖了一座城,在桐梓大地上书写了一曲爱心助学的动人之歌。一路走来,他初心依旧、信念如磐,先后荣获省、市、县、镇多项荣誉表彰。每一次表彰,每一项荣誉,都是对黄金龙无私奉献的肯定。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黄金龙在培养教育下一代的工作中,心甘情愿地充当山区孩子成长成才的护航人。

来源:贵州老干部工作网

一审:罗亚楠

二审:李柏杉

三审:李 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