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人被我所杀者甚多,我死已无遗憾,所见者未能亲见日寇之惨败,与诸君共庆中国之胜利耳。”
——部队被围,蒋煊洲命令部队突围,自己留下掩护时对战友说的话
“远离膝下,不能侍奉左右,总觉有遗。但值此乱世之时,为将来之幸福,谋前途之伟业致不能顾及矣,然总有拨云雾见天日之一天也。”
——范本和写信勉励父母的话
“我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为了民族的独立,为了打败日本鬼子,我没有罪行。我为人民的解放,民族的独立而死,死得其所!”
——尹志方临刑前说的话
尹志方,1921年2月生于崇明新河镇。小学毕业后,经人介绍到上海大中华兄弟印刷所当学徒。在厂里,他工作勤恳、思想进步,被地下党组织发展为党员。入党后,他利用当印刷工的有利条件,秘密印刷传单、宣传标语,积极开展抗日救国的宣传工作。1941年冬,奉命调往苏北兴化县花顺区九里乡,任民运指导员。面对复杂艰苦的斗争环境,他白天和群众一起下田劳动,发展生产,晚上则挨家挨户宣传革命思想。他发动群众成立农抗会和武装联庄会,建立了一支80多人的民兵组织,利用黑夜和熟悉地形等有利条件,给日伪军有力的打击,搞得敌人心惊肉跳、坐立不安。1943年7月15日,尹志方带病至大马工作时,因叛徒告密被捕。在狱中,敌人对他软硬兼施,但他始终没有屈服。8月14日,尹志方被敌人秘密杀害。尹志方牺牲后,当地政府将九里乡改称志方乡,将他遗体所葬的地方命名为志方村,后来还建造尹志方烈士陵园,以示纪念。
王少直,1917年生于崇明城桥镇一户书香门第之家。他初中毕业后,先后在上海震旦大学附属高中部读书,不久随兄嫂去南京读书,抗战爆发后回乡。崇明沦陷后,他和表兄逃难上海。同年秋末,他离开上海到苏北,在海门县沙家仓创办勤业小学,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参加革命工作。
1942年9月,王少直任海东区财粮股长,同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4月,日伪军对根据地实施“清乡”,王少直带领工作人员,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穿插在敌伪据点之间,征粮征税,直到完成任务。征收夏季爱国公粮时,他不畏艰险,和财税工作同志插到敌伪据点附近,亲自带“粮串”、带秤下乡,进行夏征动员,使群众自觉缴纳爱国公粮。征收的粮草,保管在可靠的群众家里,开创了把夏征工作深入发展到敌人据点周围的先例。
1943年12月29日深夜,王少直与东南警卫团二连100多人来到富荫乡韩、朱两宅准备伏击日新河据点出入的日伪军,不料被人告密。次日凌晨,遭受曹家镇、海复镇、东兴镇、川流港、南阳村等据点出发的敌人重重包围。战斗中,全体指点员奋勇拼搏,终于杀出重围。在突围中,王少直为保护重要财经文件,不幸中弹牺牲。牺牲后,当地人民为悼念烈士,将他牺牲地命名为少直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