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2

1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时间计算特别头疼,不知道从8:45到11:30经历了多久,怎么教?

时间计算,通常在课堂上老师教的是看着表盘,数一数。

如果你翻开二年级,三年级的课本,就会发现:


经常出现这样的表盘,让孩子画一画,表示一下。

图片


这种方式对于二年级、三年级的孩子是比较友好的。

因为画一个表盘,然后根据表盘来算经过多少长时间,是有图、有操作的。

只要孩子知道:

分针从11-12是走了5分钟;

时针从11-12是走了一个小时——这种题目他就能在表盘上画出来。

比如,8:45—11:30,我们就可以:

先走2个小时到10点45,然后再看从十点45走到11:30需要几分钟。

看图,总共走了9格,也就是45分钟。

所以总起来就是走了(经过了)2小时45分钟。

图片


这是教科书上的方法,还有一种方法是相减。

就是拿11:30-8:45,怎么减呢,借位。

只不过时间是60进制的,这里的借一要当60。

下面我给大家演示一下。

图片


30分钟减去45分钟,不够减。

借一个小时,是60分钟,这样总共有90分钟了,90减45等于45。

11被借了1,剩下10,再减去8,得到2。

所以,一共是经过了2小时45分。


这种方式教一教孩子也是能理解的。

只是我们的计算系统都是十进制,很少有60进制,所以课本上没有。

有些孩子的确也会迷糊。

不过也很奇怪,有些孩子不理解画图,倒是能理解这种相减的。

有的孩子是两种都不理解。

图片


都不理解的就算了。

放一放,等孩子成长了,过段时间就理解了。


比如,等他四年级了,五年级了,就理解了。

孩子的发展并不是均衡的:

有时候计算强,推理弱;

有时候推理弱,计算强;

有些孩子不理解图片;

有些孩子不理解文段……

成长会解决一大部分问题——当下通过努力讲解、各种尝试都进不了孩子脑子,就交给时间吧。


好,话说回来。


要是8:45到晚上8点经历了多长时间怎么算呢?

对于相减的来说,比较好弄。


因为0-12点,时针转了一圈嘛,12-0是第二圈。

所以,过了中午十二点就+12,所以晚上八点等于晚上20点。


再拿后面的时间减前面的。

于是就是20:00-8:45=11点15分。

图片

在表盘上画一画的方式就是要牢记:来到第二圈的8点了。

时针先走4小时来到12点多,再走第二圈,来到7点,这时候表盘显示是7:45。

然后分针再走,走到8点整是从9-12,经历3大格,15分钟。

所以一共是11小时15分钟。

你最好画一画,亲自试一试。


图片


规律就是这样。

这样看来减一减倒是最简单的。

然而,我们平时看表,不可能立马就在脑子里列个算式减来减去。

倒是可以看着指针转动,想象出来。

所以,整体上来说,还是教科书上的方式更好,多演示一下,孩子就能学会了。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