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令节气与健康 | 清明这样做,给情绪找到释放的出口

AI划重点 · 全文约1351字,阅读需4分钟

1.明天(4月4日)将迎来清明节,这是一个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日子,人们容易沉浸在对已故亲人的思念之中,引发哀伤情绪。

2.中医认为,清明时节气候多变,人体气机升降调节不顺,可能导致胸闷叹气、食欲不振等症状。

3.为此,清明节的健康要点重在“清”与“明”,包括调节起居、饮食调养和穴位按摩等方法。

4.其中,调节起居建议适当晚睡早起20~30分钟,接触大自然,适量户外运动;饮食调养宜温,避免进食粘腻易阻遏气机的食物。

5.同时,穴位按摩如百会、内关、神门等可疏肝解郁、调和气血,帮助保持心情舒畅。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时令节气与健康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明天(4月4日)我们将迎来唯一一个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日子——清明。随着天气渐暖,花叶萌发,万物的生机清晰显现,这个时候,气明风清,古人谓之曰“清明”。节气的清明,正值仲春与暮春之交;节日的清明,是寄托哀思、慎终追远的日子。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与心理医学科医生携手出招,为您找寻情绪释放的出口。


/OK9X5ccBHzLSod0KY8z0HjJz1t_LLhC0dFeYg4YMqFNEIAA/641" data-type="png" data-w="874" src="https://inews.gtimg.com/om_bt/OK9X5ccBHzLSod0KY8z0HjJz1t_LLhC0dFeYg4YMqFNEIAA/641" style="vertical-align: middle; width: 100%"/>

“悲”从何来?

/OK9X5ccBHzLSod0KY8z0HjJz1t_LLhC0dFeYg4YMqFNEIAA/641" data-type="png" data-w="874" src="https://inews.gtimg.com/om_bt/OK9X5ccBHzLSod0KY8z0HjJz1t_LLhC0dFeYg4YMqFNEIAA/641" style="vertical-align: middle; width: 100%"/>

清明时节,气候多变,易引发情绪波动,人们容易沉浸在对已故亲人的思念之中,若是过度,可能会引发哀伤情绪。尤其是那些与逝者关系亲密的人,如子女对父母的怀念等,可能会带来内心深处的悲痛,表现为情绪低落、沉默寡言,甚至可能会频繁哭泣。再加上,长途跋涉去墓地、安排祭扫仪式等事宜也可能会让人感到疲惫和焦虑。


而祭扫氛围不断提醒人们死亡的不可避免性,这可能会唤起内心深处的死亡焦虑,尤其对于那些本身就对生命和死亡较为敏感的人。这种焦虑可能表现为对未来的迷茫、对自身生命价值的怀疑,甚至可能会出现一些强迫性的思维,如反复思考与死亡相关的问题。


中医则认为思则气结,缅怀亲人后,难免悲伤情绪缠绵,人体气机升降调节不顺,“胃气不降”易胸闷叹气,食后胃胀,食量加大则打嗝嗳气;“脾不健运”,则导致食欲不振、午后至傍晚腹胀不适。


在冬春交替时,日照时间逐渐增加,但这种变化并非一蹴而就。有的朋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季节性情绪失调。冬季日照短、光照弱,人体生物钟和激素分泌可能受到影响,到了季节交替时,身体还不能迅速适应这种变化,就可能会表现出抑郁情绪,如情绪消沉、对事物缺乏兴趣、食欲改变、睡眠障碍(如嗜睡或失眠)等。


图片
图片


/OK9X5ccBHzLSod0KY8z0HjJz1t_LLhC0dFeYg4YMqFNEIAA/641" data-type="png" data-w="874" src="https://inews.gtimg.com/om_bt/OK9X5ccBHzLSod0KY8z0HjJz1t_LLhC0dFeYg4YMqFNEIAA/641" style="vertical-align: middle; width: 100%"/>

如何释放?

/OK9X5ccBHzLSod0KY8z0HjJz1t_LLhC0dFeYg4YMqFNEIAA/641" data-type="png" data-w="874" src="https://inews.gtimg.com/om_bt/OK9X5ccBHzLSod0KY8z0HjJz1t_LLhC0dFeYg4YMqFNEIAA/641" style="vertical-align: middle; width: 100%"/>

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清明时节的健康要点重在“清”与“明”,要为情绪找到释放的出口。


#调节起居: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根据天人合一理论,人们适宜较平时适当晚睡和早起20~30分钟,使神志随着阳升之气而舒畅怡然。再配合均匀吐纳,调节气息,可避免肝气郁结,保持心情开朗。


冬春交替时气温波动较大,从生理上来说,身体要不断调整以适应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改变;从心理上讲,生活节奏可能也需相应调整。所以,此时节,不妨利用周末或学习工作之余,多多接触大自然,晒晒太阳,适量户外运动,可让身心从冬季相对慵懒的状态转换到春季较为活跃的状态。在家时,也不妨听听音乐,或花上几分钟做做正念冥想,放松一下心情。


#饮食调养:清明节与古代传统节日“寒食节”关系密切,有些地方还保留着吃冷食的习俗。不过,脾胃虚弱、怕凉易胃胀腹泻者,不建议“寒”食,饮食宜温,保护脾胃的正常功能。此时节,还应避免进食粘腻易阻遏气机的食物,如糯米年糕、粉蒸肉、粘豆包等,建议进食绿色青菜,如佛手瓜丝、莴笋丝、萝卜丝、芹菜等,焯熟凉拌,清口顺气,开胃消胀。


日常生活中,代茶饮也是调节情绪较为便捷的方法。久坐便秘或压力大的男性朋友,可选择罗汉果桑叶茶或菊花茶,平肝明目、清咽通便;而感到压抑偏内向或伴失眠的女性朋友,更推荐玫瑰柠檬茶,能疏肝解郁,或牡丹桂圆茶,益于解压安神。


#穴位按摩:清明时节,想要保持心情舒畅,也可试试按摩特定穴位,疏肝解郁、调和气血。如百会为督脉要穴,足厥阴肝经与督脉交汇于巅顶百会,“头为诸阳之会”,按摩本穴位可提升阳气、缓解疲劳、清明神志;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神统调五志,内关为八脉交会穴之一,可调畅心之气血,改善心悸、失眠、胸闷等情志不畅,神门为心原气留止的部位,内关、神门合用可起到宽胸理气、调心安神之效;膻中为气会之穴,按摩可缓解因肝气不舒导致的胸闷、叹气、情绪低落;太冲为肝经原穴,按摩后对烦躁、抑郁、头痛有显著效果。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推荐每天按揉2次,每个穴位5分钟


让我们拥抱希望,

不负春光,笃定向前!


文字/张亚敏  姜忆南  宣磊

审核/孙华

编辑/王敬霞 

主编/段文利

监制/吴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