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过去,我国每年都呼叫81192,此举有何深意?

一名头戴飞行头盔的舰载机飞行员驾驶战机腾空而起,他的身后是破浪前行的航空母舰和蔚蓝壮阔的天空海洋——这是“海空卫士”王伟生前手绘的一幅画:《夙愿》。

图片

2025年4月1日,是王伟烈士牺牲24周年。

2001年,面对美军侦察机的侵犯,他用生命捍卫祖国领空。

当时,王伟驾驶编号81192的歼-8Ⅱ战斗机,在执行驱赶美军侦察机EP-3任务时遭遇事故,战机被美机撞毁,他壮烈牺牲。

这起事件不仅暴露了美军在南海地区的挑衅行为,也成为中美军事博弈的经典案例。

图片

王伟驾驶的战机代号“81192”,自此成为一个象征,中国每年呼叫“81192返航”,以缅怀英雄。

而这一举动引发了国际关注,甚至有人会问:“中国每年都呼叫81192,这是否意味着中国迟早会报仇?”

这一问题背后,是外界对中国态度的好奇,也是对中美军事关系的反思。

南海撞机事件:英雄陨落与责任争议

2001年发生的南海撞机事件,是中美军事摩擦的一个重要节点。

图片

当时,美军EP-3侦察机侵入中国海南岛专属经济区,进行电子侦察任务。

王伟驾驶歼-8Ⅱ战斗机升空拦截,按照国际飞行规则对美机进行警告。

然而,美机突然转向,直接撞击王伟的战机,导致其从万米高空坠毁。

王伟的最后通话令人动容:“81192收到,我已无法返航,你们继续前进,重复,你们继续前进!”随后,军民展开大规模搜救行动,但始终未能找到他的踪迹。

王伟的生命永远定格在33岁。

对事件责任的认定,中国态度明确:美军侦察机违反国际规则,是事件的直接责任方。

图片

但美国不仅推卸责任,甚至强硬要求归还侦察机,并索要赔偿,表现傲慢。

直到中国施压,美国才递交致歉信,但其道歉态度始终敷衍。

这种行为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也让事件成为一段屈辱的记忆。

中国的纪念:英雄精神与国防建设的延续

王伟被追授“海空卫士”称号和一级英模奖章,他的事迹成为中国爱国主义的象征。

从事件发生至今,中国每年都会通过各种形式缅怀他,“81192”已经成为全民记忆。

图片

这一纪念不仅仅是对英雄的怀念,更是对国家尊严的宣告。

中国各地在王伟纪念活动中展示了歼-8模型、红星杨树拼成的“81192”标志等象征物,体现了国民对英雄的深切敬意。

同时,王伟生前曾绘制的油画《夙愿》——舰载机从航母起飞的场景,成为国家实现海军现代化的目标。

如今,中国已进入“三航母时代”,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的接连服役,正是对英雄牺牲的告慰。

强者的回应:砥砺前行而非复仇

外界对中国态度的猜测中,提到了“报仇”的可能性。

图片

但实际上,中国对“81192”的纪念,更体现了铭记历史、砥砺前行的精神,而非煽动仇恨或敌对心理。

事件发生后,中国加速了军事现代化建设。

从“零航母”到三航母时代,从歼-8到隐身战机歼-35A,中国海军和空军都逐步实现了技术飞跃。

南海岛礁建设和军事部署的加速推进,也为中国海洋权益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

如今,中国已拥有世界级的军事力量,这种发展是对屈辱历史最好的超越,也体现了强者的姿态。

图片

相比之下,美国的挑衅行为仍在继续。

这些举动不仅加剧了中美军事博弈,也让中国深刻认识到强大国防的重要性。

中国的回答:发展与坚守

对于提问“中国每年呼叫81192是否意味着报仇”,中国早已用行动给出答案。

每年的缅怀活动,是纪念王伟爱国主义精神的延续,而非局限于愤怒或复仇。

真正的强者不会沉迷于情绪化的对抗,而是通过自身实力成长,让对手敬畏。

图片

从南海撞机事件到今天,中国通过加速军事现代化,用实力维护国家尊严。

这种发展不仅是对英雄的最好告慰,也是对试图挑衅中国安全的行为的有力回应。

英雄不归,国人不忘。

中国每年呼喊“81192返航”,既是对王伟精神的纪念,也是对屈辱历史的超越。

结语:铭记过去,砥砺未来

南海撞机事件虽然已经过去24年,但它的影响仍然深远。

图片

它不仅让中国看到国防力量的重要性,更推动了中国在军事建设上的飞速发展。

如今,中国不再是当年的弱者,而是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

对王伟的纪念,体现了中国人铭记历史、砥砺前行的态度。

对于美论坛上的猜测,中国的答案是明确的。

未来,中国将继续呼唤“81192返航”,用强大的国防力量和英雄精神回应一切挑衅。

英雄的牺牲不会被遗忘,中国的崛起绝不会停止。

参考资料

中国军网:《24年,我们从未忘记他》

北晚在线:《锐评|甲板清空,等你返航》

环球网:《咱们有歼-35A了,多希望你能看见!》

取材网络,谨慎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