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菲媒4月1日的报道,菲律宾武装部队总司令布劳纳上将放话称,不排除派兵介入台海局势以救援在台的菲律宾劳工。
这一表态迅速引发关注。
然而,令菲律宾意想不到的是,美军高层随后传递出截然不同的信息。
就在同一天,五角大楼的丹·凯恩中将坦言,美军目前不具备与中国进行持久战的能力。
这一事件凸显了中菲美三方在台海问题上的复杂博弈,也展示了菲律宾“又菜又爱玩”的真面目。
菲律宾的高调表态:动机与风险
布劳纳上将的表态引发了广泛讨论。
他表示,菲律宾军方可能会直接介入台海局势,以救援约25万居住在台的菲律宾劳工。
这些劳工大多从事家庭服务、建筑和工厂劳动岗位,每年汇回菲律宾的资金对本国经济贡献巨大。
布劳纳的激动情绪似乎与解放军山东舰最近的行动有关。
据报道,山东舰近日曾出现在台湾岛与菲律宾吕宋岛之间的水域,一度距离吕宋岛非常近。
虽然布劳纳的表态看似是维护菲律宾劳工安全的举动,但实际上也体现了菲律宾试图通过高调发声提升自身在地缘战略中的重要性。
然而,这种做法可能带来更大的风险。
一旦台海局势进一步恶化,菲律宾介入必然成为冲突的前线,而这种“冒进”策略是否会符合菲律宾的国家利益仍存疑。
美军的肺腑之言:能力不足与盟友压力
与菲律宾的高调表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军高层的谨慎态度。
根据美媒4月1日的报道,丹·凯恩中将表示,美军目前不具备与中国进行持久战的能力,其理由包括美国防工业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和生产速度。
他还坦言,中国在高超音速技术、海军实力、现代化空军和导弹力量等方面的快速进步已对美军构成挑战。
同时,丹·凯恩强调,中国军队缺乏现代化作战经验。
不过“实战经验”已经是国际上的老生常谈不具备多大的说服力,因此,他的言论被许多观察人士解读为美军对中国实力的间接承认,更是对美国盟友的一种施压——暗示美方无法独自承担对抗中国的重担,盟友需要主动承担更多责任。
美菲军事合作:背后博弈与风险
在丹·凯恩表态之际,美国国务院4月2日传出消息,计划向菲律宾增加一项55亿美元的军售协议,其中包括F-16战机。
这项协议被认为是美国拉拢菲律宾的重要一步,也是美菲军事合作的延续。
近年来,随着《增强防务合作协议》(EDCA)的签署,美国在菲律宾设立了多个军事基地,强化其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布局。
这些基地不仅加强了菲律宾的军事能力,也将其推向了台海问题的中心。
然而,这种军事合作对菲律宾来说并非毫无代价。
一方面,菲律宾的地缘位置确实使其具有战略价值,但同时也意味着它容易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一旦局势失控,菲律宾可能成为冲突的炮灰,而马科斯政府的激进表态无疑加剧了这一风险。
此外,菲律宾国内政治的不确定性也是一大隐患。
介入台海不仅对菲律宾的外交政策构成压力,也可能成为国内政治斗争的导火索。
马科斯在台海问题上的激进态度,与前总统杜特尔特的外交政策形成鲜明对比。
杜特尔特在任期间奉行对华缓和政策,强调通过对话解决争端,且曾拒绝美国借菲律宾对抗中国的提议。
而杜特尔特家族的影响力在菲律宾政坛依然强大。
杜特尔特的女儿莎拉·杜特尔特目前担任副总统,其支持率远超马科斯。
如果马科斯在台海问题上继续冒险,其支持率可能进一步下降,为杜特尔特家族提供政治反击的机会。
一旦杜特尔特家族重新掌权,菲律宾的对华政策可能会回归更加中立的立场。
结语
菲律宾武装部队总司令布劳纳扬言派兵介入台海,这一表态在当前台海敏感时刻显得尤为“高调”。
然而,美军高层的谨慎表态却揭示了菲律宾在这一问题上的两难局面:既想通过高调表态提升战略地位,又无法真正独立承担后果。
其实问题的根源在于这位总司令的“自不量力”。
在台海问题上,连美国都不敢对中国明牌,一个棋子的狠话除了平添笑料,又能掀起什么风浪?
中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
参考信息:
观察者网 解放军围岛演习,菲律宾军方军方乱插嘴
观察者网 候任美军参联会主席炒作:国防工业基础存在缺陷,若打持久战我们还有很多不足
联合早报 山东舰现身吕宋岛外海 台媒:陆军机护航绕满台西南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