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之际走访庄龙甲后人,聆听百年革命家史赓续红色基因

AI划重点 · 全文约1470字,阅读需5分钟

1.清明之际,潍坊市各单位走进革命烈士庄龙甲后人庄锦华家中进行走访慰问,聆听跨越百年的“革命家史”。

2.庄龙甲在1923年成为山东省首位县委书记,1928年10月12日在南流镇英勇就义,年仅25岁。

3.庄龙甲的家族在他的影响下纷纷投身革命,其中十余位亲人继续为革命事业奋斗。

4.除此之外,庄龙甲故居成为潍县革命火种最初燃起的地方,青砖旧影诉说热血革命岁月。

5.潍坊市致力公益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带领公益团队践行“崇尚英雄、学习英雄”的誓言,让更多人从革命先辈的事迹中汲取奋进力量。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清明将至,翠柏凝春。新黄河客户端潍坊站、潍坊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潍坊市致力公益服务中心、潍坊市荣军优抚医院等单位,共同走进革命烈士庄龙甲后人庄锦华老人家中进行走访慰问,聆听跨越百年的“革命家史”,赓续代代相传的革命精神。

图片

丰碑下的忠魂,烈士陵园里永不褪色的记忆

在庄锦华老人家中,他翻开一本名为《永远的怀念——革命一家人》的书,指尖划过“庄龙甲”三个字时,他声音陡然铿锵:“1921年,我伯父考入了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此踏上了革命之路。1923年,他成为山东省首位县委书记,1928年10月12日,他在南流镇英勇就义,当时年仅25岁……”书页翻动间,庄锦华指着族谱上密密麻麻的标记说:“在伯父的影响下,我们整个家族都被注入了一股热血,纷纷投身到革命浪潮里。”

随后,慰问人员与庄锦华一同来到庄严肃穆的潍坊烈士陵园。春日暖阳下,革命烈士纪念碑巍然矗立,少先队员们手持白菊,列队默哀。庄锦华老人在庄龙甲烈士的墓前久久伫立。庄锦华说:“伯父牺牲时没有留下全尸,他的无头遗骸历经迁葬,最终安息在了这里。”

图片

据了解,1928年10月10日,庄龙甲被捕。敌人将他押至南流镇,企图逼问机密。同年10月12日,年仅25岁的庄龙甲壮烈牺牲在敌人的铡刀下,后来,庄龙甲烈士的遗体由南流的同志设法取回并悄悄掩埋。然而,由于历经战乱,烈士头颅的埋葬地已无人知晓。1963年,庄龙甲的无头遗骸被迁回潍坊烈士陵园。

故居里的温度,青砖旧影诉说热血革命岁月

在潍坊市致力公益服务中心负责人庄文新等人的搀扶下,庄锦华带领众人踏入了庄龙甲故居。这座清代老宅的青砖上镌刻着岁月的沟壑,厅堂里陈列的革命文物在暖阳下泛着微光。青砖灰瓦间,陈列的革命文物与斑驳的历史影像,将那段血与火的岁月重新点亮。这座老宅,不仅是庄龙甲出生与成长的见证,更是潍县革命火种最初燃起的地方。

图片

故居里,庄锦华站在陈列着伯父事迹的展板前,目光久久凝视,仿佛与其伯父庄龙甲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他缓缓开口,向同行众人讲述着庄龙甲的往昔故事。从庄龙甲寒门苦读时的求知若渴,到求学路上受先进思想感召后的觉醒;从积极投身革命活动的无畏身影,到成为山东省首位县委书记后的果敢担当。众人静静聆听,在庄锦华的讲述中,在这故居的一砖一瓦、一物一像间,一同沉浸式重温山东首位县委书记庄龙甲波澜壮阔的革命记忆。

图片

据庄锦华介绍,庄龙甲的一生都在为革命而奔忙。1925年,庄龙甲巧妙地利用公开身份作掩护,在自家老屋中点燃了潍县革命的“第一把火”——成立中共潍县支部并担任书记。在他的影响下,庄家村一大批有志青年前赴后继,走上了革命道路。

家族的热血传承,十余位亲人续写革命篇章

记者了解到,庄龙甲牺牲后,其家族十余位亲人前赴后继投身革命。在庄龙甲故居西侧,庄立安“一门三烈”的事迹令人动容。庄立安,原名庄鹤云,按家族辈分是庄龙甲的叔叔,但实际年龄比庄龙甲小三岁,他在庄龙甲的直接影响下参加革命。受家族影响,庄立安的三个儿子均投身革命,并在战斗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图片

1938年,庄龙甲的弟弟庄龙田(后改名庄雨村)在其母亲的支持下参加革命,其妻子则独自在家务农,抚养三个子女并赡养老人,支撑起了整个家庭,演绎了“革命夫妻”与“革命母子”的双重典范。

丰碑无言,精神永续。当春风掠过潍坊烈士陵园的青松翠柏,当少先队员将白菊轻轻献于庄龙甲烈士墓前,那些镌刻在青砖上的革命印记,那些流淌在血脉里的红色基因,正化作新时代的精神灯塔,照亮着后来者的前行之路。在潍坊这片红色沃土上,革命先烈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儿女续写属于新时代的英雄史诗。

潍坊市致力公益服务中心负责人庄文新表示,今后会继续带领公益团队,用实际行动践行“崇尚英雄、学习英雄”的誓言。也希望更多人走进红色教育基地,从庄龙甲等革命先辈的事迹中汲取奋进力量,将红色精神融入生活点滴,化作日常的担当与奉献,在新时代的浪潮中,让英雄精神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磅礴动力。

新黄河潍坊频道:刘宝军 邵梓浩 贾秀媛 时鑫垚

图片

编辑:贾秀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