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将军山:红色文化的璀璨地标

图片

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红色精神

图片
图片



红色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激励青年前进的强大动力。青年应“志如磐石,坚韧不拔”,在“崇德向善、见贤思齐”中树立正确价值观;应“心系苍生,胸怀天下”,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在贵州大方的土地上,将军山宛如一座闪耀着红色光芒的灯塔,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和伟大的革命精神。


图片

图片

01

  将军山的璀璨地标

     将军山坐落在毕节市大方县城西北的东关乡七家田社区,主峰海拔1900米,数十个雄伟巍峨的山峰仿佛忠诚无比的卫士,自南向北整齐排列,共同构筑了一道天然屏障。

图片
1936年2月,红二、红六军团在大定活动线路示意图

     清毕公路沿将军山麓蜿蜒伸展而上,恰似一条灵动飘逸的丝带。作为大方通往毕节的重要通道,它默默见证着时代的变迁。将军山下的七家田,是一片开阔低凹的丘陵地,四周群山环抱,森林密布。七家田原称祁家田,清朝时期,祁姓人家不辞辛劳地在此开垦田地,于是赋予了这片土地最初的名字,而后为了书写方便,渐渐演变成了如今的七家田。大方高铁站就坐落在七家田社区,成贵高铁、杭瑞高速、黔大高速、东清高速、贵毕公路、大纳公路、清毕公路皆从境内穿梭。如今,七家田社区所在的东关乡已成为七星关区与大方县同城化的关键节点,成为大方县的重要交通枢纽。
图片

图片

02

  将军山之役


1936年2月18日,万耀煌部在大定南郊之红河、沙坝拼命进攻,突破红十八师防线。红十八师一部撤向毕节,一部撤到大定城西北面之将军山;县城内红五师—部撤向毕节,一部带着城关地区游击队撤到六龙、东关等地准备阻敌。近黄昏时分,万敌占领大定城。是日,萧克与红十七师从打鼓新场向大定进发,宿营于六龙场时接到贺龙、任弼时电,令红十七师次日开向大定城西北一带选择有利地形伏击万敌。红十七师师长刘转连(师长吴正卿在打鼓新场牺牲,萧克代表军团部正式任命原参谋长刘转连为师长)根据萧克的指示,立即派出侦察人员先行赶到大定城西北进行侦察。2 月19 日拂晓前。红十七师赶到将军山脚下与红十八师五十三团会合。


图片


将军山位于大定县城西北约10公里处,由十多个山峰组成,形成一道天然的东西屏障,主峰将军山居于群峰中间,海拔1900米,呈居高临下地形,易守难攻。山下的七家田为地势开阔低洼的丘陵地带,四周群山环抱,或松林密布,或灌木遍野。由贵阳至毕节的清毕公路从这里穿过,是大定到毕节的咽喉要地。萧克和刘转连根据侦察人员侦察的情况和将军山、七家田的地形,立即进行战斗部署;红四十九团伏于海子坝丫口、张家坡、茶花坡、白泥窝大坡和王家大坡一带,红五十团伏干营盘坡、松林城、雷打树坡;五十团伏干谢家寨后的杨梅坡,红十八师五十三团作预备队待命,临时指挥所设在胡家寨,这里居高临下,可清楚地观察到从大定北犯之敌。


图片


万耀煌纵队从遵义地区进犯黔、大、毕时,就从各团抽调精悍官兵500余人组成4个加强营,又称“挺进队”,4个挺进队从抢占打鼓新场,进犯黔西、大定,都一直跑在前头,号称“声威显赫,连克数城”的挺进队,气焰十分嚣张。2月19日早晨,挺进队在队长武宗琦带领下从大定城北门开出,大摇大摆地顺清毕公路向毕节进发。约10 点钟,挺进队全部进入红军的伏击圈,红五十团首先向敌人开火,步枪、机枪、手榴弹一齐射向敌人。挺进队受到意外打击,惊慌失措,妄图强占杨梅坡,杨梅坡上的大松林浓荫蔽日,待敌靠近后,红五十一团团长贺庆积一声令下,打得敌人尸横遍野,残敌调头妄图强攻中间高地松林坡。当敌人爬到山腰时,又被红五十团以密集的火力压了下去,敌又往雷打树坡方向退却,拼死抢占雷打树坡高地,又被红四十九团迎头痛击。由于红军出击快,掌握了主动权,对敌形成全面包围,最后将敌全部压进雷打树坡脚的麻窝里狠揍狠打,余敌全部投降。敌营长武宗琦眼看全军覆没,开枪自杀。万耀煌苦心经营的这个“声威显赫,连克数城”、不可一世的挺进队,仅一个半小时就被红军全歼。这次战斗,击毙敌军100多人,俘虏300 多人,缴获轻重机枪9挺,长短枪300多支,战斗中红军有 90余人受伤,牺牲20余人。此战,红军重挫了敌人锐气,使万耀煌主力暂时龟缩在大定城,推迟了向毕节进攻的日期。诚如萧克所说:“将军山战斗的胜利,制止了敌人的急追。我军控制了将军山,形成了在毕节、大定地区开展游击根据地活动的东西屏障。”

由于万耀煌部在大定城外集结,将军山伏击战一结束,萧克和刘转连立即将红十七师和红十八师五十三团全部撤到将军山上布防,在将军山东麓的10余座大小山头上构筑工事,形成四五里长的严密防线,据守阻击敌人。挺进队的覆没。沉重打击了万耀煌纵队的嚣张气焰,使之既不敢贸然向毕节进犯。也不敢贸然向将军山进行反扑,只敢派出小部分侦察部队在远离将军山几公里的两路口、马鬃岭、沙子坡一带布防与红军对峙。企图等待时机。红军则不时派出侦察小分队袭击敌人哨兵。


图片


2月23日,樊嵩甫纵队从仁怀方向进入大定县境,占领了瓢儿井,24 日向将军山方向推进。25 日,郝梦龄部进至锅厂场,直接威胁到将军山阵地之北侧。万耀煌认为时机已到,即调动主力,分成几路以猛烈的火力向红军阵地全面发起进攻。红军居高临下。在萧克亲自指挥下,当敌进入预定的射击范围时,萧克一声令下,轻重武器齐开火,手榴弹雨点般撒向敌群,进攻之敌被打倒一大片,开始往后退却。红军随即发起冲锋,战士们如猛虎下山,一直将进攻之敌追离山脚下才撤回阵地并捡回敌人丢下的一些枪支弹药。之后,敌人又重新组织兵力连续发起几次进攻,都被红军击退,将军山红军阵地巍然不动。由于万、郝、樊三个纵队约五万人的兵力齐头并进,已严重威胁驻毕节红二、红六军团总指挥部的安全。总指挥部分析局势后,决定进行新的战略转移,退出毕节,转移至安顺地区,争取在安顺地区创建临时根据地,寻找新的机会,在运动中拖敌疲惫,歼敌主力,挫敌锐气。重返川滇黔边境活动。即电令十七师撤出将军山防线。且战且退,掩护总指挥部结束毕节的工作和大部队转移。

2月26日上午,敌人万耀煌、郝梦龄、樊嵩甫部齐向将军山红军阵地发起猛烈进攻,萧克、刘转连按预定计划指挥部队向敌作大规模反击后,边打边向毕节方向撤退。红军退至将军山西侧约十公里的响水河西岸以堵丫口。占据有利地形,构筑工事迎击敌人。下午2 时许,萧克在以堵丫口山头上用望远镜观察到响水河对面公路上,敌人正在源源不断向响水开进。便令红五十一团团长贺庆积率全团出击。突袭敌先头部队。红军消灭了部分敌人,迫敌后退一公里多。此时,敌大部已开到响水河东岸,萧克即令红五十一团撤回,仍坚守以堵丫口山头,掩护部队撤退,并令红十八师五十三团在大营坡、韦家坡一带占据有利地形阻击敌人,其余部队逐步撤向毕节。随后,萧克又根据敌之动向,调整部署,与敌周旋,阻击敌人。红五十一团从以堵丫口撤出后,在高家丫口与从正面进攻之敌激战达两个小时之久,直至黄昏时分完成掩护任务后,顺利撤出战斗。当晚,红十七师和红十八师五十三团全部转移到毕节县梨树坪。


图片

将军山战役是红二、红六军团进入黔大毕地区的一次重要战役,历时八天八夜,经历大小战斗十余次,沉重打击了敌人,阻止了敌人对红军的追击。完成了掩护大部队撤离毕节的任务。

将军山战役胜利结束后,萧克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即兴赋诗二首∶其一:新场返辔将军山,歼敌前锋指顾间。横扫黔中新奏凯,临风把酒角声阑。其二:将军山下槌金鼓,处女门前敌自纷。蓦地迅雷飞弹雨,将军山上立将军。

红二、红六军团从2月5日进入大定县境,2月26日撤离大定县境,其间成立了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广泛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红军和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的革命宗旨、主要任务及各项相关政策 发动和帮助各族人 民群众成立地方各级苏维埃革命政权和武装游击队,组织劳苦大众打土豪、分浮财、镇压恶霸和反革命,与数万穷凶极恶的国民党反动派军队进行血与火交织的捍卫革命根据地的顽强斗争,虽然黔西北根据地因敌我力量悬殊过大没有巩固下来,但是,红军在大定境内的22天,是轰轰烈烈、可歌可泣、难以忘怀的 22天。红军给大定各族人民带来了革命的希望,播下了革命的种子,在大定的革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图片






图片


来   源:《中国共产党大方县历史(1935-1978)》

编   辑:郑永扬  龙   英  

编   审:杨   娟

监   制:许再晶
总监制:刘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