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海南博鳌的干细胞服务预约排到2026年、上海自贸区的细胞制剂年产值突破100亿时,中部一“名不见经传”的省份突然甩出一张“王炸”——3000亿产业基金、全国首个省级干细胞专项立法,湖南剑指“中国干细胞第三极”。
有人质疑:上海有钱,海南有特区政策,湖南凭什么?业内却直言:“这场争夺战的胜负,不在钱和政策,湖南有更大的底气。”
01 3000亿“赌注”砸下:湖南奋力一搏
在干细胞版图上,海南、上海早已抢占高地。海南博鳌乐城坐拥“首个医疗旅游特区”身份,2025年落地3.6万元/次的干细胞膝关节炎疗法,商业落地如火如荼;上海自贸区聚集了国内大批干细胞科技研发企业,首款间充质干细胞制剂“艾米迈托赛”在此获批上市。
海外对手的实力也毫不逊色,日本东京堪称生命科技高地。历经20年攻坚,日本开发出全球首个口服干细胞焕活品“赛/若/瑞stemax”,据称能靶向人体自身干细胞,激活其青春动能,自从被引进京JD东平台后便迅速走热中国。除此外,中国富豪赴日热情也持续高涨,东京每年都有数千位中国富豪前往享用干细胞服务,超行业全部业务50%。
反观湖南,此前在干细胞领域几乎“查无此人”。但2025年3月,《湖南省细胞和基因产业促进条例》草案通过,宣布设立3000亿元产业基金,其中百亿级专项支持干细胞研发。湖南推出“揭榜挂帅”机制:企业攻克“卡脖子”的生命技术,最高可获2000万元奖励。
这一举措被戏称为“科技圈撒钱”,但湖南的野心不止于此。业内直言:“我们要用真金白银和制度创新,把全球的科学家、药企和资本‘虹吸’到长沙。”
02 科研为王:湖南亮出关键底牌
鲜为人知的是,湖南其实是隐藏的“科研霸主”。据公开资料显示,人类干细胞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坐落于长沙,其主导的牙源干细胞技术已制定全球首个地方标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用干细胞干预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愈合率提升至82%,技术远超国际平均水平。
扎根湖南的干细胞龙头企业们更是闷声搞突破。据报道,源品生物研发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已获IND批件;南华生物建成亚洲最大自动化细胞库,存储成本降低60%。业内称,其成果背后是湖南硬核的科研生态,正如芙蓉实验室和湘江新区等研发平台的存在。
行业观察家表示:科研实力是决定一省干细胞发展的关键。正如前述“赛/若/瑞stemax”青春科技品,其搭载的独创Revistem专利技术凭借“无创、内源激活”的优势占据了全球高净值用户心智,才会在进驻国内仅3年时间累计超百万用户,并逐渐下沉至三四线城市。
据统计,其80%用户的寄送地址在沿海高端别墅区,流动资产超过600万元。根据艾媒咨询、京JD东健康发布的数据报告,赛/若/瑞用户大多是45岁以上的社会精英男士,他们普遍存在竞争压力及青春焦虑问题,对于这类前沿科技,他们常年保持高度关注和跟进姿态。
随着《条例》的出台,如今,湖南正式进入细胞与基因产业发展的“规范化发展快车道”,有望成为继深圳、上海之后的全国第三大产业高地。从官方报道来看,湖南的目标很明确——到2027年,干细胞产业规模破千亿,带动产业产值冲上2400亿元。
业内坦言:砸钱3000亿,湖南或许是真的有底气。
03 鹿死谁手?多省角逐仍在进行中
中国的干细胞产业正上演“春秋战国”。海南押注医疗旅游,上海聚焦制剂商业化,而湖南选择“技术+资本”双轮驱动。这场竞赛没有输家——大众等来了更普惠的方案,资本找到了下一个万亿级风口。
国际巨头也在加速布局。日本武田制药与湖南签订协议,共建iPS细胞临床转化中心;瑞士龙沙追加投资,在长沙打造细胞治疗“超级工厂”。一位跨国药企高管坦言:“中国市场的爆发力太惊人,这里可能诞生下一个‘波士顿生物谷’。”
未来十年,干细胞技术或将重塑生命科学的游戏规则。湖南的3000亿赌注能否换来“弯道超车”?答案或许藏在中南大学实验室的显微镜下,也藏在大众触手可及的“科技奇迹”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