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国总统特朗普以17%的关税回敬以色列政府取消对美国所有剩余进口关税的举动。
2.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曾期望此举能换来美国的网开一面,但特朗普毫不留情地实施了关税。
3.以色列工业界担忧这一决定将直接打击出口业,波及就业市场,甚至引发外资撤退。
4.事实上,特朗普时代的美国关注的是账单,而非关系和历史,以色列的误判导致其无法得到庇护。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精心包装的“解放日”上掀起新一轮全球性贸易战,以一纸“对等关税”令,向全球185个国家和地区挥起了高达49%的关税大棒。令人哑然失笑的是,这份“打击名单”里,居然赫然列着一个本应“万无一失”的名字——以色列。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就在这份名单出炉前不到24小时,以色列政府刚刚上演了一场极尽谄媚的自我阉割——宣布取消对美国所有剩余进口关税。
以为靠这一套“投名状”可以换来美国的网开一面,结果特朗普丝毫不给面子,反手甩来一记17%的对等关税,以色列政府一头撞上了现实的铁墙。
取消全部美国产品关税,换来17%的“答谢费”
4月1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社交平台X上兴致勃勃地宣布:“今天,我们取消了对以色列最大贸易伙伴美国的产品征收的所有关税。”配合的官方说法,是为了“引入经济多样性、开放市场竞争、降低生活成本”,当然还要顺带“加深美以同盟关系”。
言辞热切,姿态谦卑,外交辞令里不乏“加强联盟”“继续努力”“特殊关系”这些字眼。就连以色列财政部长斯莫特里奇也亲自下场致信农业部长和经济部长,请求全力配合,力保对美关税归零,以显示以色列在“最重要盟友”面前的忠心耿耿。
他们以为,在特朗普将全球当成靶子的这个节骨眼上,提前示好、姿态低到尘埃里,或许能换来一丝同情。结果呢?美国不仅没回头看一眼,连程序性礼貌都免了,4月2日当场宣布:对以色列商品征收17%关税,照打不误。
这场外交表演,最后竟成了自取其辱。
以色列一厢情愿,美国冷酷以对
以色列国内一度以为,这波“先下手为强”会令特朗普“念旧情”,哪怕不豁免,至少能网开一面。然而,事实一针见血地告诉他们:在特朗普的眼中,没有亲疏之别,只有利益之算。
事实上,美以早在40年前就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至今已有98%的美国产品在进入以色列市场时免征关税。以色列财政部数据显示,当前对美商品的年关税总额不过4200万新谢克尔(约1130万美元),其中大部分还集中在农业品上。换言之,以色列这次取消的关税在量级上本就微不足道,更多的是一种政治姿态。
但特朗普的算盘显然不是“看姿态”,而是要“算总账”。在他看来,以色列仍然在对美国商品施加所谓“33%的综合贸易壁垒”,这成了那17%惩罚性关税的定量依据。至于以色列人提出的“我们已经完全取消关税”这种辩解,在白宫眼中不过是“落后账”,用特朗普的逻辑来看,历史旧账一笔不落,该补的就得补。
以色列工业界惊觉:我们不是盟友,是客户
以色列国内显然没料到这一击。制造商协会主席罗恩·托默忍不住公开喊话:“我们正努力理解这一决定背后的逻辑。”在他看来,美国关于“以色列对美商品征收33%关税”的说法含糊不清,而反过来甩来个17%的“对等税”,更像是借题发挥。
托默警告称,这项决定将直接打击以色列出口业,波及就业市场,甚至有可能引发外资撤退。他的用词中已经不再是试图劝说美国“再考虑一下”,而是流露出对这一“盟友关系”的根本性动摇。
过去,以色列是美国在中东的“战略桥头堡”,是“民主前哨”,更是军火和援助的第一优先国。但如今,特朗普在“经济民族主义”的大旗下,不惜连以色列都一起打包征税,一夜之间揭掉了“盟友”的伪装,赤裸裸亮出“客户关系”四个字。
一记响亮的耳光,打碎以色列的幻想
从新加坡到德国,从澳大利亚到日本,特朗普的这轮“关税总动员”瞄准的是整个地球。但以色列之所以特别,恰恰是因为它以为自己不会被打。这种错觉来源于过去几十年间源源不断的援助、军售、情报合作和外交庇护,是长期依赖美国所构建的战略幻觉。
而特朗普,不费一枪一弹,仅仅一纸关税清单,就将这层幻觉撕成碎片。更刺眼的是,特朗普没有对以色列多说一个字,也没有做任何安抚,就像对待其他“被惩罚者”一样冷漠。这不是疏忽,而是蓄意的羞辱。
特朗普时代的美国,讲的不是关系、不是历史,而是账单。你是不是老朋友,不重要;你买不买单、能不能再多付点,才是硬道理。
谁才是“特殊关系”的受益者?
讽刺的是,在以色列彻底取消对美关税的背后,是一种误判:以为自己对美国还有政治上的“道义筹码”;以为甘做先锋、甘当工具,便能得到庇护。现实狠狠纠正了这个想法:哪怕你主动“裸奔”,也换不来一件遮羞布。
最终,美国不仅没有减少对以色列的压力,反而像对待一个破产客户那样催账加息;而以色列,则像一个送上门去挨打的小弟,空有忠心,却连最基本的交易尊严都保不住。
这场风波,不只是一次贸易冲突,更是一次权力秩序的冷酷清算——昔日盟友的含义已经彻底重构,在特朗普手里,它不再是“利益共享”,而是“账清情断”。
以色列,是第一个在这场新秩序中尝到铁拳的盟友,但绝不会是最后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