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1

2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微软 Win11 24H2 测试隐藏功能,快速解决启动故障

AI划重点 · 全文约1259字,阅读需4分钟

1.微软在Windows 11 24H2更新中引入了“快速机器恢复”功能,以解决系统无法启动的严重故障。

2.该功能集成于Windows恢复环境(WinRE),无需重装系统也不会丢失文件,能自动联网诊断问题并通过Windows Update获取修复方案。

3.家庭版默认开启云修复,专业版需手动配置XML文件启用。

4.目前该功能仍属“尽力修复”性质,无法保证解决所有问题,企业用户可借此应对类似CrowdStrike更新导致的大规模设备瘫痪事件。

5.用户可通过"reagentc.exe/ clearrecoverysettings"命令随时重置配置。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IT之家 4 月 3 日消息,科技媒体 pureinfotech 昨日(4 月 2 日)发布博文,详细介绍了在 Windows 11 24H2 更新中,微软引入的“快速机器恢复”(Quick Machine Recovery,下文简称 QMR)功能,解决系统无法启动的严重故障。

图片

该功能集成于 Windows 恢复环境(WinRE),无需重装系统也不会丢失文件,能自动联网诊断问题并通过 Windows Update 获取修复方案。家庭版默认开启云修复,专业版需手动配置 XML 文件启用。

图片

目前该功能仍属“尽力修复”性质,无法保证解决所有问题,企业用户可借此应对类似 CrowdStrike 更新导致的大规模设备瘫痪事件。

图片

在设备多次启动失败后,系统会自动进入 WinRE 环境启动 QMR 流程。通过联网将诊断数据上传至微软服务器,Windows Update 会针对性推送修复补丁。若检测到大规模故障,微软内部响应团队将介入开发解决方案。

与安全模式不同,QMR 实现了自动化修复闭环,支持设置重试间隔(如每 2 分钟)和总等待时长(如 120 分钟),失败后会循环尝试直至成功或超时。

Windows 11 家庭版默认开启云修复功能,专业版用户则需通过 XML 文件手动配置。IT之家附上 Windows 11 专业版配置步骤如下:

1. 打开 Windows 11 开始菜单

2. 搜索记事本,然后单击顶部结果,打开该应用程序。

3. 以 XML 格式编译以下内容

图片

4.在“WiFi”设置中确认无线 SSID 和密码,以允许设备连接到网络(如果设备使用以太网网络,则不必配置此设置)。

5. Cloudremedixed 的状态值设置为 1,以启用该功能。

6. AutoRemediation 的状态值设置为 1,以启用该功能。

7.为“TotalWaittime”设置数值(以分钟为单位)来指定系统应等待多长时间才能重新启动。

8.为“Waitinterval 设置数值(以分钟为单位),以指定系统何时应检查补救措施。

9.打开文件菜单,然后选择保存为选项。

10.将文件保存为计算机上的 settings.xml 文件。

11.打开 Windows 11 开始菜单

12.搜索命令提示符(或终端),右键单击最佳结果,然后选择运行作为管理员选项。

13.(可选)敲入以下命令以检查当前配置,然后按回车键

reagentc.exe /getrecoverysettings

14.键入此命令以启用快速机器恢复功能,然后按回车键

reagentc.exe/ setrecoverysettings /path C\\myrec\settings.xml(这里更换为上述 xml 文件位置)

图片

15.键入此命令以检查新配置,然后按 Enter:

reagentc.exe /getrecoverysettings

16.(可选)键入此命令以启用 QMR 测试模式,然后按回车键

reagentc.exe /SetRecoveryTestmode

17.键入此命令以设置您的设备以在重新启动时启动 Winre,然后按回车键

reagentc.exe /BootToRe

该功能主要应对蓝屏死机等严重启动故障,尤其适合企业 IT 管理员批量处理设备瘫痪问题。微软以 CrowdStrike 事件为例,指出传统修复方式效率低下。不过官方强调 QMR 并非万能,复杂硬件冲突或非启动类问题仍需人工干预。用户可通过 "reagentc.exe/ clearrecoverysettings" 命令随时重置配置。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01:20
0元!0元!0元!豌豆数理思维,锻炼孩子逻辑思维!
广告豌豆数学思维
了解详情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