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作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与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均被看做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
历史悠久,通过扫墓,使得人们对先人思念的情感有了适当的表达方式,增强了人们对祖先的尊崇感与认同感,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文化重视孝道的价值观念。
海南人过清明节,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内容,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部分地区清明习俗也略有不同。
文昌、琼海等地一些村庄,一般不在清明节扫墓,而是在冬至那天扫墓。在给先辈烧香时,最为讲究的还要属海口府城地区,先长辈后晚辈,辈分顺序是不能搞乱的。而西部地区,如儋州等地,过清明时以人多为荣,不分男女老少,只要能到,人越多越好。那些终日生活在船上的渔民,在清明时节,往往会在船头燃放鞭炮,祈求先人保护风调雨顺,后辈平安。
海南人扫墓时,以猪、鹅、鱼、糕果点心祭祀,焚香化宝。也有同姓居民抓猪拉羊到始祖坟上祭祀,祈求后代子孙繁荣。清明祭祖分两种,先为祭“己祖”,以一户或几户为单位,在家中祖先牌位前摆放好“三牲”、干饭等祭品,人人跪拜。后为祭“众祖”,以几十户或几百户为单位,同姓氏的宗族均参加。将备好的祭品带到先人坟墓祭拜,清除杂草,添上新土。
海南人清明祭祖时,还有吟诵祖训族规的民俗传统。海南汉族人均为大陆移民,唐以前汉族人迁居海南约有2万人,宋代迁入约10万人,清代激增至200 多万人。入琼的姓氏约100多个,入琼始祖约300多人。为了纪念入琼始祖,后人纷纷在各地建有‘祖庙’,多在清明之际便举行祭祀活动。这些祭祀活动中,往往有八音伴奏,念唱祭文,追颂入琼始祖功德。
民间祭祀过程中,还要念诵祖训族规格言,而这些祭文、祖训、族规均是一篇篇绝妙的歌谣。
小编提醒您:清明祭扫小心防火
清明时节,正值春夏交替之际,此时天气干燥,在祭祀时焚烧纸钱等稍不注意就会引发火灾,为此建议焚烧纸钱时,如在公墓里需到固定的焚烧点焚烧,或是到避风、四周没有易燃物的地方,同时最好是烧纸边上准备好一桶水或是沙子等灭火物,以备不时之需。另外,还有一种文明扫墓的方法,就是用鲜花、绢花代替纸钱、香烛祭扫,这既是对亲人的最好的祭奠,又大大降低了消防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