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30

评论

6

33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杜特尔特被捕,菲律宾政治斗争升级

AI划重点 · 全文约2064字,阅读需6分钟

1.3月11日,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被该国警方依据国际刑事法院逮捕令执行拘留,当晚送上前往海牙的政府包机。

2.杜特尔特通过视频连线参加在荷兰海牙国际刑事法院第一预审庭举行的首次聆讯。

3.菲律宾政斗大戏再次进入大众视野,马科斯政府与国际刑事法庭重启调查的计划唱起“双簧”。

4.由于此,杜特尔特阵营与支持马科斯—罗慕尔德兹家族的势力展开激烈较量。

5.杜特尔特被捕事件正式拉开菲律宾中期选举竞争的帷幕,对菲国内各派政治力量和内外政策稳定的冲击将持续发酵。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文/薛亮

3月11日,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被该国警方依据国际刑事法院逮捕令执行拘留。当晚,他被送上前往海牙的政府包机。14日下午,杜特尔特通过视频连线参加在荷兰海牙国际刑事法院第一预审庭举行的首次聆讯。一时间,菲律宾政斗大戏再次进入大众视野。

图片

2025年3月15日,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的支持者在马尼拉举行集会。

国际刑事法院与马科斯“唱双簧”

国际刑事法院是根据2002年生效的《罗马规约》成立的国际司法机构,理应严格遵循补充性管辖原则,依法审慎行使职权,避免政治化和双重标准,但该机构在实践中难以摆脱政治博弈的影响。历史上,布隆迪、俄罗斯等国因认为国际刑事法院存在司法偏见、实施“双重标准”而相继宣布退出《罗马规约》。美国也不是《罗马规约》缔约国,一直主张国际刑事法院不能对非缔约国的公民行使管辖权。杜特尔特执政时,国际刑事法院以违反国际法为由,启动了对其发起“禁毒战争”的调查。2019年3月,菲律宾宣布退出《罗马规约》。国际刑事法院时任首席检察官法图·本苏达称,该机构对杜特尔特的调查不会因此而终止。然而,面对不容干预的菲律宾主权,其进展难免有限,但这一情况在马科斯执政后发生了变化。

菲律宾现政府上台后,马科斯—罗慕尔德兹家族与杜特尔特和阿罗约等家族围绕大选组成的政治联盟很快瓦解。自2022年8月起,马科斯政府与国际刑事法庭重启调查的计划唱起“双簧”,国际刑事法院的调查也得以“由虚入实”。3月10日,国际刑警组织依据国际刑事法院逮捕令对杜特尔特颁发红色通缉令,菲警方在政府授意下进入高度戒备状态。面对这一局面,杜特尔特表示,已做好被捕的准备。11日,杜特尔特被捕,菲总统府发表声明称,马尼拉国际刑事组织收到了国际刑事法院发出逮捕令的正式副本,据此拘留了杜特尔特。

两大阵营的较量

国际刑事法院在菲律宾对杜特尔特进行的调查同时也是菲两大政治阵营激烈较量的过程。自2022年菲现政府执政以来,杜特尔特阵营支持现任副总统、杜特尔特之女莎拉政治上更进一步的努力便与马科斯—罗慕尔德兹家族的利益日益形成对立。围绕这一核心矛盾,双方较量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22年下半年至2023年上半年的“暗斗”。在此阶段,就权力分配、国内平叛、对外关系等关键议题,双方秉持不同的政治方针进行对垒,但得益于杜特尔特的多年经营和阿罗约等盟友的相助,尚处于引而不发状态。其间,一个代表性事件是2023年1月菲国防部执行部长、陆军参谋长、国家警察局长、行政部长等被同时解职。据媒体报道,从众议院听证会上传出的信息是,解职决定是因不少军方人员“仍忠于上一届政府的施政方针”。与之相伴的是,2023年3月马科斯政府开始松口,称尽管退出了《罗马规约》,仍将打击“有罪不罚”现象。

第二阶段是2023年下半年至2024年的“明争”。在这一阶段,阿罗约等杜特尔特阵营盟友及莎拉相继离任国会和内阁部长等重要职位,两院和主要政党权柄也都向马科斯家族进一步倾斜,双方围绕军政的斗争愈益明朗化。自2023年11月起,马科斯—罗慕尔德兹家族寻求通过各种手段打压杜特尔特阵营,杜特尔特阵营亦明确摆出对立姿态,菲国内流言四起。对此,现政府一边加强对美国的战略追随,一边在美国支持下扩权。随之,2023年11月,众议长马丁·罗慕尔德兹主导菲国会“敦促政府与国际刑事法院合作调查”。终于,自2024年1月起,马科斯政府决定,“不妨碍”国际刑事法院的调查。同年5月,参议长祖比里辞职,由曾领导弹劾阿罗约的埃斯库德罗接任。

经过两年多的经营,菲现政府加强了对军队和警察的掌控力。于是,到今年初,围绕弹劾莎拉和角逐中期选举,双方政斗进入白热化阶段。马科斯阵营清楚,这是彻底击败杜特尔特阵营的关键机会,更不用说,外部势力的支持也使其甘冒“倒杜”的相应风险。在与特朗普政府的接触中,马科斯政府获得了对方对美菲军事同盟和“印太战略”延续性的承诺,美国还宣布在对外援助冻结中豁免对菲军事援助。杜特尔特阵营为了避免中期选举“破局”和莎拉遭弹劾,也决意以更强硬姿态甚至“政治受迫害者”角色挺战到底。

图片

内政外交的“十字路口”

杜特尔特被捕事件正式拉开了菲律宾中期选举竞争的帷幕,菲内政外交也走上一个“十字路口”。

一个方面是由被马科斯称为“家族最高政治家”的前第一夫人伊美尔达·马科斯坐镇的马科斯—罗慕尔德兹家族,在其操作下,菲律宾正沿着外联美国、内固政权的政治路线而前进。在马科斯—罗慕尔德兹家族的对内规划中,杜特尔特等政治家族应当“回到地方”,并且受到来自国家安全力量的更严格限制。而在其对外愿景中,有着利用区域热点问题深度绑定美国和其他域外大国支持的“战略基因”。

另一个方面是由杜特尔特坐镇的家族联盟,其中的政治人物多与马科斯家族存在历史积怨,比如前总统阿罗约的父亲马卡帕加尔和杜特尔特的母亲索莱达。相对而言,杜特尔特外交路线更为务实,也更加符合菲律宾历届政府常常宣称的“独立自主”立场。在马科斯家族重回马拉卡南宫近三年后,这一阵营目前处于劣势。

目前,菲律宾前参议长恩里莱等前高官与现任司法部长、内政与地方政府部长、外交部长、国家警察局长、武装部队参谋长和总检察长等一道为逮捕行动辩护,并纠集菲律宾天主教会、大众媒体等势力维护自己的立场。而杜特尔特的支持者则大量走上街头,对现政府的所作所为进行抗议。尽管杜特尔特阵营目前居于下风,但并不能排除其在中期选举中保住关键席位的前景。杜特尔特被捕事件的后续影响还在持续发酵,对菲国内各派政治力量和内外政策稳定的冲击不会是单方面、单向度的。

本文刊登在《世界知识》2025年第7期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