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3

评论

2

5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稀土行业观察:供需格局改善趋势下关注结构性机会

稀土作为国家战略资源,其供需格局正迎来关键转折。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与“双碳”目标驱动下,我国稀土产业凭借政策引导与资源禀赋优势加速转型升级。2024年《稀土管理条例》的正式实施,标志着行业进入规范化发展新阶段,叠加下游新兴领域需求持续释放,稀土市场正从总量扩张向结构优化演进,中长期价值中枢有望抬升。

供给端:政策约束强化,资源管控精细化

国内稀土供给正经历从“量”到“质”的深刻转变。2024年稀土开采总量指标同比增幅收窄至5.88%,较过去三年平均20%以上的增速显著放缓,其中轻稀土增速下降、中重稀土指标首次出现负增长。这一变化反映出国家在保障资源战略安全与产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考量。随着《稀土管理条例》将进口矿、独居石等纳入配额管理,稀土集团化格局进一步固化(CR5达85%),中小企业逐步退出市场,供给端刚性特征愈发明显。

政策工具的持续发力正在重塑行业生态。冶炼分离指标与开采指标增速差缩窄至1.72个百分点,显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管控能力增强。同时,配额分配向高附加值应用领域倾斜,倒逼企业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这种精细化管控模式,不仅缓解了稀土初级产品过剩压力,更为下游高端材料制造创造了稳定的原料供应环境。

资源稀缺性价值正被重新定价。全球稀土资源分布高度集中,我国虽占据储量优势,但中重稀土占比不足5%的现状加剧了品种结构性矛盾。缅甸等海外矿源进口波动、国际物流成本上升等因素,进一步凸显国内资源管控的战略意义,为稀土价格中枢提供长期支撑。

需求端:技术驱动迭代,应用场景纵深拓展

永磁材料已成为稀土需求增长的核心引擎。当前永磁材料消费占比超40%,其中高性能钕铁硼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呈现爆发式增长。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风力发电机组的永磁化趋势,推动单台设备稀土用量提升30%-50%。工业机器人、节能电梯等智能制造装备的普及,则开辟了新的需求增长极。

技术突破正在打开增量空间。第三代稀土永磁材料在耐高温、抗腐蚀性能上的持续改进,使其在航空航天、精密仪器等高端领域的渗透率快速提升。同时,固态电池、氢能储运等新兴技术对稀土催化材料的创新需求,正在形成新的技术攻关方向。这种“技术红利”驱动下的需求升级,有效对冲了传统应用领域增速放缓的影响。

全球绿色转型加速需求释放。“双碳”目标下,各国新能源装机规划远超当前供应链承受能力。以风电为例,全球年均新增装机若达120GW,将产生超2.4万吨高性能钕铁硼需求,较现有市场规模翻倍。这种跨越周期的增长确定性,使稀土成为能源革命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

市场监测数据显示,近期稀土价格指数呈现企稳回升态势,3月末报182.2点,较月初上涨0.9点,反映供需边际改善已开始向价格端传导。随着产业政策红利持续释放、高端应用占比提升,稀土行业正从周期性波动向成长性赛道演进,结构性机会值得关注。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00:34
8090后泪目!奇迹MU端游复刻,4月9日登录送卓越套装
广告奇迹MU怀旧版
了解详情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