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锵
菜夹馍是我在西安见到的最狠的夹馍。
你买别的夹馍,譬如说肉夹馍,老板给你能夹多少夹多少。但菜夹馍就大不一样,菜夹馍是老板给你能夹多少夹多少。
这是我在西安吃过上千个菜夹馍之后,得出来的结论。
虽然看上去一般,但菜夹馍称得上是西安夹馍中的无冕之王。
一些西安的朋友就经常讲,做人做事儿都要把思路打开,一窍不得,少挣几百。比方说你中午去楼下吃个泡馍,免不了就要搭配个素拼,那你就得多花18块钱,一点都不划算。
但你如果花5块钱买了一个菜夹馍,那你就会惊讶地发现自己不但拥有了一份素拼,还多赚了一个饼。
什么叫性价比,这就叫性价比。永远不整虚的,就这么直接,耿直。
菜夹馍要怎么夹,也有些门道。
我听一个高手讲,一般你去买菜夹馍,付钱之后,老板就直接把馍切一下,套个塑料袋递到你手里,让你自己夹。但你不能操起筷子就整,这样夹不了几个菜。
你应该起手就问老板要两个塑料袋(一定要记住这个知识点,一会儿要考),拿到切开的馍之后别急着夹菜,先把馍掰成179°的钝角,不能是180°平角,平角那就成了盛放素拼的盘子了,只有小于180°但大于179°,才叫做夹馍。
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以后,就开始给手里的馍抹一层各种酱料,再挨着酱料铺设诸如土豆片一类的切片菜,把馍的外沿铺大一圈儿。然后夹红萝卜丝、海带丝、洋葱丝一类的丝丝菜,夹到馍里面以后,记得用筷子夯一下,压结实一点,因为还要给青辣椒圈留出空间,完了再用花生粒、蒜苔粒灌个缝,最后挖几勺碎锅巴封顶。
这比公司老板画的饼更能充饥。
还有一个西安本地朋友补充到,夹完了馍一定要低着头赶紧走,千万不要跟老板对视。
上次他就大意了,夹完馍不小心跟老板对视了一下,老板看着他的眼神,比在冷宫里住了二十年的娘娘偶尔看到皇上经过还要幽怨。
这个说法其实是不对的。
你让老板夹菜,他也下狠手,恨不得把自己的三轮车给你夹到馍里。
我以前住沙井村的时候就遇到过这样的老板,比我大不了几岁,渭南人,脑袋长得很方。推个卖菜夹馍的三轮车,常年盘踞在靠近文理学院那边的村口附近,很多学生喜欢去他那买菜夹馍,主要原因就是老板夹的比他们自己夹的菜还要多。
他手腕褪色的蓝墨水纹身写满了故事,左手腕是个歪歪扭扭的“忍”字,右手腕是个打着叉的爱心,爱心里面的字分不清是娟还是妮。
后来混熟了,偶尔空闲的间隙他就讲自己的过往,讲自己情窦初开每天早上从学校翻墙出去,给女同桌买菜夹馍吃的青涩往事,从初二买到初三毕业。
然后他悟出一个道理,卖菜夹馍要想生意好,就得给顾客多夹菜。
后来我从沙井村搬走,吃过很多菜夹馍,但再没有见过他。西安确实太大了,人有时候就跟莲湖公园荷叶上蹲着的蛤蟆一样,眨眼间入水,就此变得无影无踪。
我的经验是,吃菜夹馍得有些技巧,因为人不能一口吞下整个宇宙。
你用锅巴封顶,那最好先吃锅巴、吃菜,吃到菜夹馍像鼓胀的钱包逐渐干瘪之后,再连着馍一起吃,就刚刚好。
像是一些朋友往往不得其法,大家肯定也见过。
拿到菜夹馍,上来就是一招「蛤蟆吞天」,嘴巴张得特别大,像地铁2号线甬道一样,接着上下颚一起发力,菜受外力挤压,开始向两边滑走,连汤带汁流的满手都是不说,炙烤的焦脆的馍还会划伤上颚,据说还有导致下巴脱臼的风险,很不划算。
更有甚者,还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社会矛盾。
去年跟一个朋友在城里吃完饭,就在城墙根下找了个地方闲聊。
他就讲,前些年,就是西安公交车还不是电车的时候,乘客都很自由,车厢里什么味儿,得看乘客在车上吃的什么。
那阵子他住南郊,在城北上班。一般都是在路边随手买个菜夹馍在公交车上吃。就是「蛤蟆吞天」的吃法儿,零碎的菜全落在塑料袋里。那天车子走到朱雀大街青松路口,司机为了躲避行人突然来个急刹,所有人都被巨大的惯性吓了一跳。
还没缓过神来,他前面的北北就顶着一脑袋红萝卜丝、豆皮、土豆丝、海带丝突然跳起来,对着他就发出「一键三贼」,南郊口音,标准,铿锵有力。北北越说越愤怒,像被一头激怒的公牛,接着他就挨了人两捶。最后他只能在北北如匕首的目光中,狼狈的从车上逃了下去。
他说自己这辈子都忘不了那两捶,每次想起来心里都很不是滋味。
也因此,他学会了一种更加稳妥的吃法,记得你买菜夹馍的时候问老板要了两个塑料袋吗?夹好馍以后,提到老板看不见的地方以后,把一个塑料袋取下来,把馍里夹的菜倒进袋子里装好,回去吃素拼,剩下的酱以及少量的菜吃馍。
菜夹馍的味道其实说不上惊艳。
不是不懂得欣赏,而是因为它所用都是特别普通食材,你找不出它别的优点。就像你想夸赞一个普通人,想来想去,最后说这个人很实在一样。
菜夹馍给人的印象就是这样,很实在。吃到嘴里,你也只会讲,锅巴就是锅巴味,洋葱有洋葱味,黄瓜片有黄瓜味,切成圈的青线椒有辣子味道,土豆丝有股土豆特有的土豆味,调菜的调料水刚刚好,酸酸的,咸菜丝真好吃,咸咸的……等你吃到馍,就又要说,这馍不错,烙的脆,吃起来有股馍该有的味道。
偶尔也有点不一样的滋味,让人留点印象。或许是锅巴里混入了洋葱丝的味道,又或者是黄瓜片跟咸菜搅到了一起。普通人一辈子可供回味,可说的无非也就那么两三件事。
所以有时候,吃菜夹馍干脆就是在品尝自己普通的生活。
在西安,哪儿都有卖菜夹馍的,吃菜夹馍是个习惯。
你在早晨被闹钟从梦中强力唤醒,脑子里一片空白,环视一圈,四周拍溅的,是如泥淖般软烂无力地一天。
这时候,就得赶紧下楼去路边买菜夹馍的三轮车跟前,整个菜夹馍吃上一吃。也不要不好意思,老板又不会说你夹得太多,最多跟你开玩笑,你把馍掰平,我跟我老婆坐进去。
等一个夹馍吃下去,各种味道在口腔里炸开,人一下子就醒过来了。
到了下班的时候,你坐地铁,车厢里到处弥漫着疲惫,工作已经把所有人都压扁了,等出站以后,一些人就会顺路去买个菜夹馍,凑合着对付一下,回家倒头就睡。
西安这座城市里有很多人,大部分是从外地来的。
一些普通人就靠着卖菜夹馍在城市里谋生,很少有人会问他们从哪来,老家在哪,反正看来看去都是一张普通的脸,他们经常随机出现在城市的任何一个有顾客的角落。
很少一部分,从一辆三轮车一个人开始,到后来带着老婆一起,一个熬稀饭,一个烙馍,一点点小心翼翼的把买卖扩大,期望着最后在城里立足。更多的是在某一天又从城市消失,所有的抵达跟所有的离开,同样都是悄无声息,了无痕迹,仿佛没来过这座城市一样。
还有一些在西安生活的普通人,平日里一到饭口儿就习惯用菜夹馍顶个数,省钱,据说还能减肥。天天吃,月月吃,年年吃,吃着吃着,人就不见了,要么是突然在某天对菜夹馍失去兴趣了,要么说不准是去了别的地方生活。
因此上,也有人讲,这也许就是为什么菜夹馍可以夹那么多菜的原因,老板以为你吃完这顿要去逃难,因而不阻拦你。而你冷怂夹菜的时候,发现老板没有阻拦,以为老板干完今天就不干了。
很多时候,人们往往试图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同一件事,但最终都指向了荒谬。
但结果是,你只花了五块钱,就夹了一个可能会导致你下巴脱臼的菜夹馍。
这就是菜夹馍虽然看上去普通,但却在西安一直受欢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