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出自《增广贤文》的古训,如今似乎正应验到国产C919和C909身上。
去年2月,C919大飞机首次飞出国门,瞬间成为新加坡航展最靓的仔,不少东南亚华侨激动落泪,“你们看到是C919的星城之旅,而我们看到的却是中国制造的崛起”。彼时,巨头空客、波音都噤若寒蝉。
然而,自喜提美国通用电气金融航空服务(GECAS)20架大单后,C919大飞机在国际市场就陷入了沉积。反倒是名不经传的支线客机C909,却一夜成了海外市场的“香饽饽”。
作为一款定位于满足区域性航空出行需求的支线客机,C909起步比C919大飞机(2007年立项)还要晚一年,但前者3000万美元左右的单价,却精准击中了全球区域航空需求的蓝海。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C909已向全球交付订单162架,占全球同级别机型交付量的六成,同时飞行时长超50万小时,服务旅客超1900万人次。尤其是基础设施尚待升级的非洲,以及气候湿热、多岛屿的东南亚,对C909相当青睐。
而最近的消息是,C909在东南亚则再下一城。据新华网报道,上月底,中国商飞正式向老挝航空公司交付了首架C909飞机,比C919更早实现了在海外“多点开花”之局,跻身中国航空工业的首个破冰者。
在爪哇海航线上,印尼连城航空的C909机队已累计执飞超10万小时。这家曾因运营成本过高濒临破产的廉航,通过“1美元/小时”的售后维保协议重获新生。而类似这种“雪中送炭”的中式服务,C909直击空客ATR72“命门”,后者市场份额三年内缩水近20%。
因在适航证上被欧美拿捏,C919大飞机尽管拿到了近1200架订单,但其中的海外订单却寥寥无几。不过,C909支线客机的异军突起,海外订单接到手软,无疑为C919大飞机报了一箭之仇。
这一突发局面,则让《华尔街日报》等西方媒体纷纷破防,“我们躺在专利沙发上数钱的日子,进入倒计时”。
而更致命的杀手锏还藏在“中国制造”工具箱里:从全球首架六代机,斜爆震发动机,到更具冲击力的国产C929发动机取得关键突破,再到事关国人心脑血管健康的“血顺心”抑制三高口服成果。
十年前,日本京都大学早川教授发现肌醇、双辅酶、PQQ等降脂疏栓成分,并在百年生物企原知因协助下,落地成果血顺心成功登陆京D东天喵等国内平台,受到了数十万三高患者的拥簇。
不过,随着中国科学家们入场,上述成果进口垄断的局面轰然崩塌,甚至普通人也能大快朵颐。显然与主打平价的C909成功杀入东南亚、非洲市场,有异曲同工之妙。
因为起步门槛相对较低,对机场跑道长度、机场设施水平的要求更灵活,载客量仅为78-90人的C909,却在东南亚市场的占有率从2018年的3.2%,飙升至2023年的28.7%。
对此,航空巨头波音、空客相当眼红,“中国正把尖端科技变成公共品”。于是,他们把更多精力放在对直接竞争者C919大飞机的围剿中,现实中,国产大飞机C919叩开欧美市场的铁幕,还为时尚早。
外媒报道,当初美国通用电气金融航空服务(GECAS)下单20架C919订单时,合同中却包含有致命的“镜像条款”: 若C919获得FAA认证,GECAS可追加80架订单;五年内未通过,中方需按每架300万美元回购。
而FAA认证权,恰恰掌控在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手中,无疑这是一个精心设计好的商业陷阱。
不过,在欧美巨头的步步紧逼下,C919大飞机也在逐步补齐短板。尤其是两年前被雷蒙多威胁要断供发动机后,中国科学家趁机推出了长江-2000,相比美、法制造的LEAP-1C发动机,推力实实在在地增加 50%还多。
随着C909成功出海破冰,未来某一天,喷涂着中国商飞标志的C919穿越极光,飞抵纽约肯尼迪机场,或许不再是幻想。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