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罗甸县:深化“斛城石榴红”品牌 拓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路径

在罗甸县的傍晚,夕阳余晖倾斜洒在河滨路民族团结主题街区,街道两旁柳条轻舞,过往行人三五成群,欢声笑语织成了一曲曲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和谐乐章。这是近年来罗甸县持续深化“斛城石榴红”品牌,不断拓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路径的生动缩影。
强化阵地建设,丰富“斛城石榴红”品牌载体
  在沫阳镇大小井风景名胜景区文化广场上,每年国庆期间都会举办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月暨非遗文化进景区活动,向广大游客展示罗甸民俗文化。“既能赏山水之美,又能感受文化底蕴,这样的旅行更有意义。”来自湖南的游客王女士愉快地说。
  夜幕降临,走进玉湖公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几个大字在月光下熠熠生辉。公园广场上,各族群众踏着音乐节拍欢快起舞。
  “现在只要有时间,我都会来这和大家一起跳,认识了不少新朋友,感觉自己多了好多‘亲戚’”95后苗族姑娘杨晓芳擦着汗笑道。
  这样的交融场景,正是罗甸县建设“斛城石榴红”品牌阵地体系结出的硕果。全县围绕增进共同性、打造示范性,着力培育“斛城石榴红”品牌,建设石榴籽主题街区、主题广场、公园、家园、驿站等,组织开展主题宣讲、志愿服务等活动,推动形成“斛城石榴红快罗办”“斛城同心石榴红文旅融合促发展”“民族团结润童心校园处处石榴红”等“1+N”品牌矩阵,构建起覆盖城乡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立体化品牌阵地。同时,以“文化铸魂”,深挖民族文化资源,搭建交流平台,通过公园、广场、街区多维联动,举办“三月三”“六月六”、民俗巡游庆新春“踩街”等系列特色活动,传统民俗阳戏、花灯、夜乐舞、布依草龙、舞狮等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情的节目轮番上演,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文化“活”起来、民心“暖”起来,掀起民族文化交融与民族团结进步的新热潮,有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加强宣传教育,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
  “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组织干部教师精心开发《新时代贵州精神在黔南的实践——从‘大关精神’到‘麻怀干劲’》等课程,并在各级各类培训班中进行授课。”罗甸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熊雨春表示,罗甸县坚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校教学计划和干部教育培训重要内容,让广大党员干部对新时期党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
  走进中共蛮瓦支部旧址,从革命的星星之火到罗甸解放,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革命长卷展现在志愿者们眼前。“我们围绕‘重走一段红军路、品尝一次红军餐、歌唱一首红军歌、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倾听一个红军故事、感悟一次初心使命、聆听一堂好党课’的‘七个一’主题,积极探索‘课堂+基地’教学模式,让红色革命精神文化传承持续走深。”罗甸县凤亭乡人大副主席杨秀元介绍说。
  中共蛮瓦支部展陈馆开设以来,累计接待来自罗甸县内外的200余家单位2849人次开展主题党日和党性教育学习活动226期,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五个认同”思想自觉。
  近年来,罗甸县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着力推出“党校主阵地+麻怀大关双翼实践+中共蛮瓦支部旧址、老区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三大红色基地”的“两翼三地”教育模式,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作为县委党校主体班必读书目,培训党员干部334期1.86万人次。同时,在中小学开展“五个认同”进校园、知识竞赛等活动,深化“五旗五徽五认同”主题教育,组织“石榴籽”志愿服务队通过“党的二十大双语宣讲”“理论宣传二人讲”“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等方式,常态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宣传教育,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引导各族干部群众、青少年学生不断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有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促进交融互嵌,谱写共同繁荣发展新篇章
  在边阳镇兴阳家园——这个居住着汉族、布依族、苗族等15个民族的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红石榴家园”的牌子格外醒目。
  “我们这个社区就像个‘民族大家庭客厅’”社区工作人员何南荣指着“红石榴家园”牌子介绍说,“每到春节、三月十三、六月六等重大节日,我们都会组织群众在这里开展各类活动。”
  兴阳家园安置点是罗甸县“斛城石榴红”培育工程中各民族互嵌式发展的3个示范基地之一,也是该县最大的各族群众互嵌融居地。通过成立“红石榴家园”,让“小活动”带动“大融合”。让“小家园”转变为“共同体”。
  在社区帮扶车间里,缝纫机的“哒哒”声编织着共同富裕的乐章。“我在这里经营帮扶车间五年了,车间共有100多名工人,各个民族都有,都是社区里面的人,大家既是同事更是家人,相处得都十分融洽。”社区帮扶车间负责人阮玉梅笑着说道。富民社区引进6个就业帮扶车间,提供400余个就业岗位,目前已解决300余人就近就业。
  各民族情感相亲,是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坚强纽带。罗甸县着力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以易地扶贫搬迁和龙滩库区移民搬迁12个社区、6.07万人为重点做优城镇规划,实施新型城镇化重点项目87个,实施农村公路建设项目38个,打通玉湖路、环岛南路和民强路等道路,县城路网密度每平方公里达9.01公里,排全省前列。通过全力优化“共居”环境、提升“共学”实力、打通“共事”渠道、搭建“共乐”载体等,全面建设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六共”社区,精心组织开展“迎新春”“端午包粽子”等多项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凝聚民心,有力促进了各族群众的互嵌共融,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罗甸这片深厚的土地上,随着“斛城石榴红”品牌的内涵实质不断深化,罗甸各族儿女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多元文化的交相辉映,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深入人心,描绘出了一幅生动鲜活的民族团结新画卷。
微微黔南(微信号:qnz999)
一审:蒙洁德二审:张贺婷三审:邹骐聪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00:15
3328只股票诊断结果已更新,输入代码,查看你的股票
广告老卢说财
了解详情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