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雷军,不完美的小米

图片

图片来源于雷军微博,如侵删




从雷军无处不在,到全网寻找雷军,雷军和小米汽车从流量的红利中,第一次感受到了流量的压力。水能载舟亦能覆。


 “我觉得我不能再等了,我必须站出来”,4月1日晚上10点多,雷军在微博上对3天前的一场小米SU7交通事故终于作出表态:“无论发生什么,小米都不会回避”。

区别于平时的频繁营业,这次更新距离他的上一条微博,已经超过24个小时。

这或许是小米汽车创立起来最艰难的24个小时。

这场惨烈的车祸本身并不复杂,但戳到了两个敏感点:新能源车的安全性和智驾的安全性。在没有调查结果之前,作为车企一方,最好的选择确实是配合调查,而不是马上回应。不恰当的回应,会影响到正常的调查,甚至舆论的压力,也可能会影响调查的公正性。

小米或许可以等,但雷军肯定不行。

因为雷军的人设是为粉丝开车门的霸总、直播间里的爸爸、樱花树下的男友。如果说“真诚”是营销的必杀技,那么“宠粉”就是雷军的杀手锏。

既然“宠粉”,又怎么能视粉丝生命安全于不顾呢?

至此,雷军的人设与小米出现了裂痕。

雷军可以拿到完美的宠粉剧本,但小米一定做不到,没有哪家企业的产品是完美的。

三位车祸离世的年轻女性,将雷军为小米汽车亲手编织的光环骤然掀翻。尽管有雷军粉丝发出他此前在直播间提醒过用户,即使使用智驾也不能脱手,尤其要保持盯住前方,但在逝去的生命面前,这些声音显得过于微薄。

相比直播时候的提醒,雷军在发布会上展示的小米SU7智驾能力,显然更加让人印象深刻。当然也不只是他,整个新能源汽车圈,都忙着在各自的发布会上将智驾作为卖点。

一篇对逝者家属的采访中提到:女孩曾经几次与母亲讨论,坚信智驾的安全性。其实,我相信很多人并不能精准区分智驾中L2、L3、L4的区别,甚至会混淆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的概念,更别说,能清楚小米的智驾在行业属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但SU7突出的外观与速度,加上完美的雷军,就超越技术指标,形成对女性用户更有吸引力的卖点。

根据雷军在2024年4月公布的数据,小米SU7订单中,女性购买者占比高达28%,女性车主预计占比40%-50%。

这份成绩单里,雷军个人的作用不可小觑。但雷军打造个人IP是一步险棋,在粉丝心中,雷军是无所不能的“神”,肩负着各种有的没的希望,他是处处为粉丝着想的霸总,似乎永远不会犯错。可是他真的能吗?

就算雷军凭借超强的个人能力,在风口浪尖中立于不败之地,但与他深度绑定的小米汽车能吗?

雷军沉默的24小时,并非在等待什么,而是他确实没有符合人设的发言机会。

小米开始造车后,雷军的标签就变了。

从直男喜欢的科技发烧友,悄然走向颜值、财力与情商兼具的大佬,甚至是偶像。他会在出差巴黎之前,晒自己的行李箱装备,并最终穿上网友们选出的粉色防晒衣,坐在巴黎街头喝咖啡,给足女性粉丝满足感。

小米SU7 ultra发布前后,小米股票一路上涨,雷军的网络口碑更是抵达新高。人们关注他的一举一动,就连他早上5点多赶到武大校园拍汽车宣传照,也被网友们从无数个角度夸赞,还衍生出各种“霸总在楼下等我”的段子。

在那些精修图片里,身材颀长的雷军不像是快60岁的企业家,更像是女大学生的贵气男友。

一个完美的雷军,逐渐具备了神性。

但对企业家而言,这是危险的。

真正意义上的完美是不存在的。当人们认识到这一点,由此产生的落差就会形成反噬。

于是,好的时候,网友们连卫生巾都想喊雷军造。坏的时候,小米汽车的故事就被说成是:一家不成熟的企业,将一款不成熟的产品,交到不成熟的用户手里。

这次的小米SU7事故,应该是以一种最惨烈的方式,打破了完美滤镜。这时候,雷军做什么、不做什么,都是错的。

这场事故的调查还在进行。4月2日晚上,遇难驾驶员的母亲突然删除了相关微博,关闭评论权限,清空抖音账号。此前,她称自己已经遭遇网暴。

不管最终调查结果如何,一个确定的事实是:三位年轻的生命,终结在这个春天。

这场悲剧,应该对更多人与公司敲响安全的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