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消费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为应对内需不足的挑战,国家通过“国补”政策与金融创新的协同发力,有效激活了消费潜力,推动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这一政策的实施不仅扩大了补贴范围,还通过金融工具的创新,进一步释放了消费市场的活力。
国补政策扩围,消费潜力加速释放
与去年相比,今年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的额度增长1倍,补贴范围从传统家电扩展到消费电子等领域。这一政策的扩围,直接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激发了居民的消费意愿。数据显示,消费者购买“国补”商品的价格区间主要集中在2000元至6000元之间,而在购买6000元以上的商品时,更多消费者选择使用“国补”叠加免息、分期等优惠,显著提升了购买力。特别是在25岁至34岁的年轻群体中,这一趋势尤为明显。
政策的实施不仅惠及消费者,也为商家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以深圳某手机品牌经销商为例,今年3C“国补”政策叠加后,使用免息购机的顾客比例飙升至75%。商家通过“国补+金融工具”的组合拳,不仅提升了销售额,还优化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这种“真金白银”的补贴,迅速点燃了消费热情,推动了消费市场的繁荣。
金融创新优化支付,提升消费体验
在“国补”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支付环节的优化成为激活消费潜力的关键突破口。中国银联作为全国27个省市地区以旧换新平台的承建方,通过“平台+网络+数据能力”,打造了促消费的基础设施,支持“开放多元”的支付方式。银联联动支付宝、微信、银行App等各类支付工具,支持用户自主选择支付渠道和方式,极大简化了消费者的操作流程。
此外,银联还向15家银行的21款App开放,支持消费者在银行App内领取资格并核销使用,联合11家商业银行投入资金开展以旧换新叠加营销。这种支付方式的创新,不仅提升了消费者的使用体验,还为政府精准促消费积累了数据基础。例如,江苏、深圳、上海地区的用户偏好购买电脑,广东地区用户偏好购买空调,黑龙江地区用户偏好购买热水器。这些数据的挖掘,为后续政策的精准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持。
银企协作深化,消费信贷与国补融合
随着“国补”政策的深入推进,消费信贷与“国补”的融合成为银企协作的重要方向。中国银联积极发挥平台作用,联动17家商业银行上线银行日主题活动,联合品牌商户、服务商等支付产业各方叠加投入资源,通过“多券叠加”等产品,让用户一笔支付享受更多优惠。京东支付与多家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以及区域银行探索“国补”与银行卡优惠叠加,为消费者提供额外满减优惠,进一步提升了消费体验。
在产业实践方面,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面向“国补”商家,设立百亿专项低息贷款额度,提供最高达千万元的信用额度,配套专项利率补贴和账期延长政策。这种供应链金融的创新,不仅缓解了商家的资金压力,还推动了消费市场的灵活运作。商家通过京东的服务,成功获批数千万元融资,抓住了“国补”政策带来的消费热潮。
结语
“国补”政策与金融创新的协同发力,不仅激活了消费潜力,还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通过政策的扩围、支付环节的优化以及银企协作的深化,消费市场呈现出购销两旺的喜人局面。未来,随着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和金融工具的持续创新,消费潜力有望得到更大程度的释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